过程性评价在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18刘春艳
刘春艳
(哈尔滨剑桥学院基础教学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目前的高等数学考核仍多数以期末卷面成绩评定为主,普遍缺乏公平性,不但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也无法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探究过程性考核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制定了较为严谨的考核方式,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期望能够真正的达到课程考核目的。
一、引 言
高等数学课程是工科院校中学时最多、学分最大的基础学科;是专业课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是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最难的课程之一。学好高等数学为后续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学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如何能让学生进一步学好学懂高等数学这门课程一直是高校数学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校数学课程的讲授及考核方式也应随之改变,好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但目前高等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考核一般集中安排在课程结束时统一进行考试,仅仅以期末成绩来评定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往往缺乏公平性,也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情况,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教学,达不到教学目标,起不到教学中的监督促进的作用。如何加强过程性评价,提高过程性评价成绩(平时成绩)的有效度,使之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是各高校教学管理者一直思考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法的现状与不足
大多数高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都采用以期末卷面考试(闭卷式考核)为主和平时表现考查为辅相结合的传统考核模式。期末试卷内容主要是来源于课堂讲授过的理论知识,试卷题型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证明题等题目构成,一般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评定的内容包含上课的出勤率、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课后作业完成等指标进行考核,一般占总成绩的30%。
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考试效果作为评价教学活动重要指标,导致教师教学方向出现偏差
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于社会。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而教学活动又是教育的一部分。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来评价教师讲授效果的重要指标是造成教师教学队伍方向偏离的重要因素,为确保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考试效果,教师在高等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时刻受到课程考试内容的束缚,以考试主要考点为指挥棒,紧扣教学大纲,严格执行教学日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重视,更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搞科研,专研学习,无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无法获知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另外,有一些教师没有把教育教学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学投入精力不够,考核存在着“差不多就行”的老好人思想,考核打分随意性较大。
(二)以考试作为课程学习的唯一目标,导致学生学习目的无法达成
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导的评价模式突出了卷面笔试成绩的重要性,让学生误以为只要在期末考试中卷面成绩高就是优秀的学生,就达到了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忽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因此出现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低,注意力不集中,迟到早退等现象。甚至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被孤立,没有眼神交流、缺少互动等现象。另外,以期末为主体评价模式下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严重束缚,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针对考试的范围为指导,开展选择性学习,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的内容不屑一顾。学习的方法也是机械性,照搬模式,以至于考试答案千篇一律,步骤完全一样。学习活动主要集中在期末,变成短期行为,而不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前突击,“临门抱佛脚”现象此起彼伏,学习过程应具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没有培养起来。
(三)以期末考试做为理论导向,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缺失
高等数学课程是以抽象和严谨而著称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主要掌握极限、函数微积分学、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期末考试试卷即使能做到题型多样化、内容丰富、涵盖整个教学大纲,但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考试只能体现对理论性问题的识记、理解等能力的考核,这种重视结果而无法体现质量的教育体系,不能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考核,有悖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已经严重限制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偏离信息时代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在网络大爆炸的时代,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教学手段也要随之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枯燥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打盹、溜号、逃课等现象。加上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连续的,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老师又不能及时监督约束,就会出现间断,导致学生的学业无法继续,补考挂科现象时有发生。
三、高等数学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方法
为提高大学数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协作交往、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改革高等数学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过程性评价考核旨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是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保障。改革后的高等数学课程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及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学生手机微信端下载雨课堂作为混合式教学及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工具,课前老师通过雨课堂给学生随机分成学习小组,发布教学任务及相应习题。学生课前的完成情况在雨课堂统计的大数据里可以直观体现,教师只需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难点,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课堂上进行重点指导,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课上教师为了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可再次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堂小测(3~5 个选择题),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状态及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作业主要包括两项,课后基础题(必答题)和提高题(小组讨论后上传)。基础题即书后题,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夯实基础;提高题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题,可能是和专业相关的拓展题(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也可能是考研题(举一反三,为以后考研做铺垫)。
评价的多元性、多角度定量、定性评价学生的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设计,可以准确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判断,对学习质量水平做出评价,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
为了监督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式方法,课程组建立了过程性评价为主体的考核方式,改革后考核成绩仍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但内部比例发生改变,平时成绩由30%变为50%,期末成绩由70%变为50%。平时成绩即为过程性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前预习、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小组讨论和阶段性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占平时成绩的20%,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听课状态、课堂提问回答效果、脉络笔记和课堂参与度等等。课前预习占平时成绩的15%,主要是雨课堂练习题的参与情况。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占平时成绩的10%。小组讨论占平时成绩的15%,包括课上和课下的小组探讨情况。阶段性考核占平时成绩的40%,包括期中理论性考核和期末思维导图绘制考核两次。期末以理论闭卷笔试形式完成。
四、高等数学过程性评价考核模式实施效果
(一)过程性评价考核模式对高等数学课程成绩的影响
由于期末卷面比重降低及过程性评价比例的加大,让考核模式贯穿高等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导致学生的偏重点也发生改变,学生们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多元化互助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了体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能力都发生了动态的变化,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符合高等数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从改革前后两届学生来看,优秀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20.1%,不及格率由原来的15.5%下降到4.1%,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建模大赛参与度和获奖人数也在增加,考核改革前后的成绩比较说明,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模式在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对高等数学过程性考核的认可度
为了全面了解本次课程考核改革在学生们的反应,学期中课程组专门给学生开展了座谈会,学生普遍认为,本次改革,虽然课前和课后任务量大了些,但明显感觉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时刻观察着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关注度比以往多了,高等数学不再枯燥,学习兴趣也提高了,由于有小组活动,特别是老师利用雨课堂分组的随机性,让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更近了一步,整个班级的氛围也变得更和谐友爱。学期末我们对本次考核改革的认可度发放了调查问卷,从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在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态度、知识灵活掌握与应用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改善与提高等方面比较认可,对高等数学课程中随机组建的学习小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比较认可,总体来说,这种过程性评价的变革,比较符合高等数学类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五、结 语
雨课堂很好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制定了较为严谨的考核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了学习态度,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变被动性学习为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灵活掌握知识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符合高等数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信息时代下,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一门课程改革是关系到教学相长的大事,考核的细节非常复杂,高等数学改革还在继续,前期摸索中,教师的任务量很大,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如课件的精心制作,预习题的准备,课上小测的设计,课后拓展题的推敲等等,都需要课程组讨论研究,任课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逐步完善。虽然过程比较艰辛,但成果是显著的,教育者先行一步,教育就往前大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