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服务作用研究
2022-02-18颜雨萱付晓男
颜雨萱 付晓男
一、引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工作,青年一代是我们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和储备人才,是我们建设国家的未来希望。青年大学生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学习专业素养、锻炼知识技能,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因此,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书籍资源、文献信息最丰富的场所,很多同学选择在这里进行课外的学习工作,很多的课余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学习专业知识技能。那么,高校图书馆作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场所,在青年大学生思政教育培养方面,拥有着课堂教育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所以必须承担起育人育才的责任。高校应积极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结合思政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二、高校图书馆配合思政教育的必然性
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已经是必然趋势,而在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发展。两者相互合作,相辅相成,共同承担起育人新责任。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青年大学生。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时代环境、新的教育环境,对高校培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接班人、实践者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高校联合各个部门相应地做出调整,以配合时代的发展,发挥各方因素作用,努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内部必然性:传统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生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占据很重重要的比重,这就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育人育才”的职能要求。图书馆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充当着培养人才的主体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对于图书馆的职能建设就有了新的要求:既要保留传统的借阅职能,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搜集文献,培养自身的知识素养。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和文献资源等积极配合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高校图书馆拥有整个学校最多的藏书,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并且也可以依赖学校网络平台,构建新型电子阅读需求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结合时政热点信息进行推广阅读,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阅读”活动、“红色纪念日·党史教育普及”“历史重大时间节点纪念活动”等。在宣传时政、普及党史教育的同时,让同学们回顾历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做一个热爱祖国、服务祖国、建设祖国的当代青年人。高校图书馆要因时制宜,积极主动地转型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同学们的全方位发展。
(二)外部必然性:思政教育改革的需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传统的思政教育是老师作为主导,教授知识,而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里产生共鸣,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思政教育的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资源的中心,具有配合思政教育的强大物质基础和文献资源保障。学校可以借助高校图书馆发展思政教育,使得大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学习、主动接受、主动内化。
高校图书馆和学校思政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馆活动。讲述中国故事、宣传党史教育、开展阅读分享会等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刻且自觉fb 将这些教育活动内化为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外化于行。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积极把思政教育的主体归还给青年大学生,充分调动主动性和思考性,让新时代的思政教育更全面、更有效地传播;让新时代的思政教育更好地被理解、被吸收、被执行。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图书馆一直扮演着自主学习、图书借阅、文献阅读场所的角色。而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需要积极转型变化,使得思政教育最大限度地普及。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工作不能单纯地局限于物质性的服务工作,在思想层面上也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得同学们不仅能够在这里学到专业理论知识,也能在这样一个场所里培养自己的思政素养。高校图书馆的转型离不开各方的努力配合和积极支持,必须尽快的配合时代发展,保留传统优势服务,也借助各项发展新机遇,完成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一)转变师生观念,加强高校图书馆与思政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合作
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或者几个部门的职责,而是全校的责任,单纯地依靠思政教师进行课堂形式的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高素质人才育人要求是既要大学生懂得理论基础,也要大学生能够接受理解,并照此实施。除了课堂以外,高校图书馆无疑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性情的不二选择。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思政教育的改革,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
高校图书馆要大力发展网络平台的思政教育电子课程,配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多元化、课程模式新颖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热情,积极拓宽知识维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以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为支撑,服务于思政教育教学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的第二课堂,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可以在思政教育积极利用自身的文献优势、环境优势等,配合思政培养需求,发挥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例如:文献资源阅读专栏、马列原著经典等。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红色文献馆藏资源;另一方面,还需要推崇阅读量和阅读精细程度,增加大学生红色经典文献阅读量和理解力。
高校图书馆需要同时发展网络平台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以便大学生查询获取文献研究最新成果。还可以开设信息公示栏,告知大学生学术研讨,专业技能大赛等通知,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思政教育,以高校图书馆资源为基础保障,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要求、研究方向以及专业发展为老师和大学生提供多方位服务。
(三)延伸高校图书馆平台功能,推动校内外合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与环境有着双向互动性,我们与环境的变化是同时的,并且可以相互作用。人类可以创造环境,但是创造出来的环境也同样影响着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如何建设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就尤为重要,图书馆可以升级原先的老旧设施、建设现代化电子阅读专区、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给学生一舒适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例如:引进电子借书器、24小时自助借还书等电子化设备,设置VR影视观影房、校园书店、研讨室、咖啡屋等兴趣化阅读学习场。
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吸引力,让大学生们爱上阅读。
同时,高校图书馆需要积极推动校内外的合作,与兄弟学校以及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各类活动,为同学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让青年大学生在交流中认清自己的发展现状,不断增强自己的优势方面,也积极学习他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四)加强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增进文化自信
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对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这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让图书馆不仅仅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论专业知识的书籍、文献,也要合理利用环境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环境培养熏陶,润物细无声地去影响学生的思维想法,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需要不断切合现实发展要求,打造校园专业文化主题墙、开设红色文献区、宣传党史教育等。应高校图书馆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提供实践培训等服务,不断形成高校图书馆教育与思政文化相融合的形式。利用新媒体、多媒体、图片文字等各类方式,将思政教育普及化,便于学习理解。例如:“红色文化墙”——介绍党史;“马克思主义原著角”——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阅读;“最美大学生”——向道德模范榜样学习;等等。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与思政教育必然需要相互联系发展,图书馆就是学生极为重要的第二课堂。丰富的文献资料、浓郁的学术氛围等都是学生们选择学习的不二之地。大学生在这里进行自我学习,这也是传播传统与先进思想文化,育人育材的阵地。[3]如何契合时代背景,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如何利用好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不断发挥其更好、更全、更大的作用。培养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和践行者。另外可以将思政教育嵌入VR等新媒体模式,让新媒体传播在思政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努力将有意思的载体变得有意义,将有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思。培养同学们对于思政教育的内容愿意接受、愿意学习、积极思考、将思政教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校图书馆凭借其独有的文化氛围和物质资源,在高校教育中占据重要一环,在当今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优势,符合时代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积极转型发展,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积极服务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中,[4]加强与学校思政教育的合作,配合教学,不断创新,优化服务。高校图书馆要明确自己的使命,配合学校的全面育人政策策略,为实现强国目标培养一代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