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构建现状、特征与方式研究
2022-02-18蓝凌燕
蓝凌燕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职业院校承担着教育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如何将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是各院校不断探索的新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必须源源不断地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青年干部,红色社团的建立充分顺应了该决议的指示精神。“红色社团”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继承与传扬红色革命文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术研究团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高职院校“红色社团”的构建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构建现状
(一)未得到充分重视
目前,各高校内的社团种类极为丰富,且数量众多,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机会,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却往往被学生冷落。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社会价值导向出现偏差,导致红色社团没有被充分重视。在西方意识形态及不良网络思想的影响下,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严重冲击着校园文化的整体氛围,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以娱乐、时尚、兴趣型社团居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相对比较而言,近几年高校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不仅在数量上少之又少,学生兴趣也不高,同时学校也没有引起重视,导致红色社团的存在成为形式主义,没有真正发挥其正向的育人作用。
(二)理论学习和研讨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红色社团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社团活动中应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使社团成员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理论学习和相关研讨活动的次数较少,另一方法在学习中不够系统和深入。在高职院校的红色社团中,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使社团各项活动没有实质性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探究往往浮于表面。
(三)组织与管理力度不足
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红色社团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还有组织松散、管理混乱,由于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且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部分红色社团对成员的要求很低,导致一些社团成员在学习中不够认真,且成员的流动性很大。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的缺失使社团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各类章程和制度基本都流于形式,成员也更多的是为了私人友情而加入社团,各个社团缺少应有的互助共进工作氛围,组织协调方面也是没有实际效果。
(四)整体效应无从发挥
现阶段,各高校的青年马克思红色社团仍处于发展的初期。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与经验,但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从近几年才开始重视红色社团的建设。因此从总体来看,各个高校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在高校之间没有形成共进互励的红色文化氛围和协同发展效应。由于缺乏红色社团圈之间的交流,一些高校不能及时学习到先进的社团管理理念,导致全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发展不平衡,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改进完善。
二、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构建特征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既是理论学习型社团,又是实践锤炼型、价值引领型社团,集信仰与追求、思想与品行、学习与成长为一体,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培养具有共同价值信仰和政治立场的、朝气蓬勃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主要以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构建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鲜明的社团个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主题鲜明,具有明确的主线和主旋律。红色社团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基本原理为主线,同时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实践型、理论思辨型、团结互助型社团。在社团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社会现实、讨论热点问题。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社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在提高政治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方面更具优势。
其二,有良好的环境氛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根植于高校这一文化氛围浓厚的大环境中。高职院校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办学宗旨。且中国共产党注重培育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具有良好的大气候、生长土壤和环境氛围。
其三,师生共建特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相较于其他实践性的社团,其活动内容具有特殊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在实践中需要用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如果只依靠学生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在教师的督导下进行科学设计、合理运作、集体学习、共同实践、整体提高。
三、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构建方式
(一)明确社团目标
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的建设需要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点,明确社团建设和社团成员培养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既要尊重社团成员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还要有共同努力的方向;既要有近期目标,也要树立远大理想。其中,共同目标是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凝聚起来,以社团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获得感。在针对个人的培养目标上,应帮助每个成员成长进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清晰的自我风格,在社团中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二)组织集体学习活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型社团,社团活动应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组织成员开展集体活动,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期学习制度。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团结和凝聚广大同学,按照自愿、自主、自发原则,善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课内外活动。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主线开展红色教育和相关实践活动,同时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的马克思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集体学习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等其他知识,包括形势与政策等也应该加入其中。同时,社团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赛、抢答赛、观影交流、时政讲坛等,同时组织社团成员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和参观考察。
(三)落实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指朋辈、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激励,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红色社团,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产生话题,能够见贤思齐,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是课堂中教师教学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的作用,将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红色社团与共青团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营造良好的同伴教育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并谦虚学习他人的思想观点,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更加轻松、亲和、民主。通过同伴教育使成员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次,还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社团可以邀请优秀学长学姐,甚至已毕业优秀社员返校互动交流,帮助社团成员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激发社团成员的潜能。最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应将眼光放大放远,与学校其他社团,甚至其他高校的相关社团开展交流互动,交流建设心得和学习体会,形成社团成员互相讨论、帮助、鼓励、激发与批评的氛围,真正产生见贤思齐的朋辈效应。
(四)进行教师指导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构建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应加强党员或党组织的联系与指导。高校党委应统一领导学生社团工作,要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作为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社团中是指导者的角色,并不是决策者,因此教师应和社团成员多做沟通,共同学习探讨、答疑解惑,打通某些理论上的障碍和困惑。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院校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学生社团内设立团组织,充分发挥高校团委对红色社团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职能。指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
(五)完善制度规范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使社团运行更加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避免社团内部混乱,产生形式化的问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制度主要可以分为约束和激励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通过纪律制度达到社员自主学习、自我约束,相互督促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通过一套促进团结、激励进步的评价标准来引导形成良好的社团风气。通过制度地建立提高社团运行的科学合理性,使社团成员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提高社团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社团成员的管理中可以进行分级制,如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对初级的成员放低要求,吸纳更多的人加入;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实践后,优秀社员可以升级为中、高级社员,不合格的社员可以选择退出或者劝退。通过选拔制度培养一批理论学习和实践骨干,为社团发展培育核心力量。
(六)构建成果展示平台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需要具备成果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励成员不断成长。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搭建在线展示平台,对社员成绩、成果加以肯定。例如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通过多渠道的展示方式扩大社团实践效果,增强社团成员的激励效果。其次,可以在线下进行成果的展示,例如主题报告会、演讲、摄影作品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展示平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成果的作用,影响并激励高职院校广大师生。此外,还可以将优秀作品结集印刷出版,这些成果展示的不同方式,极大地激发了社团成员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使马克思主义能够走出社团,在更加广阔的师生范围中形成积极的影响,从而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校及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针对现阶段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未得到充分重视、理论学习和研讨不够深入、组织与管理力度不足、整体效应无从发挥等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完善与构建,首先应明确社团目标,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而组织开展集体学习活动,形成群体效应;同时注重教师指导,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完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最后应构建成果展示平台,发挥社团学习实践成果的优势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构建措施,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红色社团成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