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养成教育视角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
2022-02-18李碧郑宇
李 碧 郑 宇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革新,养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之一,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在步入大学生活之前并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养成教育,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思想道德方面不成熟而误入歧途。大学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养成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前进。
一、高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主要从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其他的教育方法进行结合,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行为习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养成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范围较广,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还包含了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
(一)有助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生活,对于大学的模式尚未有清晰认知,这时的大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与此同时,大学阶段是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阶段,好多思想观念都是在这一阶段确立的。高校对学生展开的养成教育不仅仅是以德育人,更是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此过程中,高校的教育部门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坚持“以德育人”为宗旨,促进学生的综合进步和全面发展。对高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使其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己。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高校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就是高校人才计划的过程,这也与高校的养成教育的内容有关。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阶段,并且这个时期的人格可塑性较强,十分适合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大学生涯中,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让学生以更为轻松的方式,在面对学习及生活中的突发问题时,可以采用更为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采用合理的方式适当宣泄和自我疏导。通过语文或者是思政这类课程展开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促进学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有助于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大领域都在不断提倡终身学习,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潜能十分重要。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铺垫将来的发展道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高校的教育部门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方面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内心成长方面的需求,这对其未来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注重发展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养,十分必要和重要。
(四)满足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倾向于招聘综合素质较强、全面发展的人才,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高校应当对学生展开养成教育,使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进而满足就业市场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二、当今高校养成教育现状
(一)养成教育师资缺乏
从目前的高校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高等院校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设置专门的养成教育课程,学生所涉及的养成教育课程也主要是由各年级的辅导员兼任授课。因为辅导员身兼数职,忙碌的事情很多,很难抽出时间来认真备课,所以在当今高校仅有的人文类课程当中所涉及的养成教育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引导也仅仅停留在课堂之内,学生对养成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进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高校存在不重视养成教育的现象,虽然这些高校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政教学,但并没有将思政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高校内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与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不同,在大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培养,同时学生也需要有一定自制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虽然各大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会设置一定的门槛,但由于来自四面八方,受到的教育背景以及生活环境有所差异,这些学生的自身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并且由于高中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很严格,导致学生在步入大学生活之后,一时很难适应不同的学习及生活方式。甚至会有一些学生存在学习主动性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情况,这些学生在进行学习及规范的过程中,存在与大多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和成长。
(三)学生思想素质问题丛生
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人文环境以及地域特色不尽相同,个人的思想、性格等的差异性很明显,导致进入大学后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出现彼此不协调的情况,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及未来发展,个别学生出现倦怠、厌学,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自我意识太差所导致的。并且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及前进的方向,对自己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以及奋斗目标,容易在大学生活过程当中不思进取。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宿舍相处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产生一些矛盾。这些矛盾若是没有获得正确的引导,都有可能导致出现负面情绪。
三、基于养成教育视角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一)提高学生思想层面的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为了在大学生活中摆脱家长的束缚,在选择高校的过程中都会下意识地选择离自己家乡较远的城市。这类学生认为自己在经历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已经拥有的较为成熟的思想观念,因而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正视高校基于养成教育视角的思政教学。并且许多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较为死板,当代大学生更喜欢接触新鲜的、有趣的事物。若想在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高校不断提高对于养成教育以及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
举例来说,各大高校可以组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举办讲座。根据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讲座内容,引用真实案例为学生讲授养成教育以及课程思政内容,这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具有一定启示作用,从根本上引起学生的重视程度。
(二)增加教学内容的生活性特征
传统的课程思政内容往往较为乏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体会到与自身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而很难激发学习兴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基于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思政课程之一,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发展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举例来说,在对学生展开“劳动者与企业”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场景,比如说“求职篇”或者是“入职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场景模拟,利用这种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就业的理解。这种类似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就是说,在对学生展开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加入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通过课程的生活化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当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通过时事热点拓宽学生眼界
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知识主要是围绕着自身专业构建,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与社会沟通,这也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眼界过短的现象,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新闻内容是对近期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很难主动去了解社会当中的热点时事,对于新闻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一些社交软件的推送。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缺失,教师可以在课程思政教学始之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梳理最近一周所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
举例来说,教师在国庆期间上课时,为学生播放天安门广场的阅兵视频,并且寻找积极向上的相关新闻,引导学生在观看过后积极发言,表达自身对这类事件的看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做历史文化的参与者和洞察者。在进行此类教学的过程中,会有学生认为这方面的教学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正视思政教学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
(四)引导教师不断完善自身行为
高校教师在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展开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应当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认真践行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利用自身对学生产生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在课堂当中了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疑惑及需求,还应当在课下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并且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他发展情况,同时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为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及学习中的困惑,也包括在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内的相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以及道德水准,尽可能地为学生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研讨大会,并让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师在这类会议当中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除此之外,各大高校还可以邀请社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教师举行讲座,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规范自身行为。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学生所展开的课程思政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各大高校在基于养成教育视角展开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订科学详细的教学计划,为学生组建专业的养成教育教学团队打好基础,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各大高校应当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学基础,要一切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