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融合技术在图书馆情报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2022-02-18郑雁
郑雁
(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00)
互联网技术正在迅速渗透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中,图书馆信息量陡然增大,例如电子书籍、特色馆藏和线上教学视频等,图书馆情报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图书馆首先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从电子借阅系统和电子书籍管理等入手,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组织馆员参与信息化培训,提升馆员收据收集和管理能力;借助本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定期对图书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不断更新图书馆信息资源库;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规范系统内部管理,提升图书馆情报系统管理质量。
一、信息融合技术的原理
信息融入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它的作用主要是整合各种情报数据。信息融合技术大体上可以划分成为三种类型,即数据层、特征层和决策层。
(一)数据层
数据层是最基础的信息融合方式。这种方式下的可融合信息相对较少,主要是对初次采集到的情报数据进行简单的信息融合。在预处理的原始信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调整,可以发现存在着很多的优缺点。其中,优点是可以将现场的初始数据进行保存,并可以在初始数据之中获得更多的细小信息,这是其他融合层难以做到的。缺点便是没有经过认识方式处理的信息,其数据量比较多,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很容易导致所获得的信息赶不上时代的变化[1]。同时,因为图书馆获得原始数据中存在着很多不健全的内容,这就导致在数据融合的过程中会出现因为数量过多,导致数据传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特征层
特征层是处于中等层次的信息融合方式。该种融合方式主要是为了提取传感器中的信息。将特征层与数据层的信息进行对比和融合,可以有效实现信息的压缩,进而让数据处理得更加高效。同时在特征层所提取到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图书馆管理人员后续的决策,由此也可以将特征层的信息融合结果与决策后续所需要的信息结合到一起。
(三)决策层
决策层是信息融合的最高层次,该层次的数据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的控制决策提供了指导作用。因此,决策层的信息融合主要是将解决具体问题作为目的。将特征层信息融合之后的信息进行再处理,然后与决策层的信息进行融合,从而产生的最终结果,会对决策水平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
二、信息流的概述
(一)信息流的基本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为了满足用户各种较为独特的需求,图书馆往往需要开创多样化的业务管理,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图书馆信息源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当图书馆应用系统处于一个不断增加的状态时,如果没有一个平台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和融合,那么无论最终系统会得出什么样子的数据,都不能将其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图书馆具有各种各样的服务模式以及大量的服务资源,这就导致图书馆中的各项系统以及数据库之中呈现出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特征。
(二)信息流的主要类别
图书馆的信息流主要承担着物流、人流所产生的信息反馈重担。当用户或者其他资源处于一个运动的状态时,信息流便呈现出动态化的特点。图书馆主要的信息来源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最开始的报纸、期刊等作为主要信息来源,逐渐变成现在的目录、关键词、书刊检索等服务。现代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息源进行收集、加工以及处理,并且将加工的信息传递给用户。用户在接受信息之后及时反馈,不仅可以让信息源更加可靠,还可以提高利用率。
三、高校图书馆情报和信息融合概述
(一)新时期图书馆情报的特点
首先高校图书馆情报系统具有多元化特点,体现在情报信息的多样性,例如图书资源、特色馆藏和教学视频等资源,主要是为了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高校专业比较多,图书馆藏书类型也在不断增多,信息技术可以对各种情报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提供便捷借阅管理平台,例如为师生提供电子书籍阅读、文献查询和视频资源下载等。其次,高校图书馆情报系统具有复杂化特点,涉及图书、视频、文献和报刊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学生借阅信息,特色馆藏资源的更新与维护,情报管理越来越复杂化。
(二)高校图书馆情报基本分类
高校图书馆情报主要是包括了师生流动信息、书籍流动信息和信息反馈三个板块,图书馆要根据不同类型情报制定管理策略,做好灵活管理、及时更新。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纸质书籍的整理和维护,关注特色馆藏资源收藏和保护,开发电子书刊和教学视频资源库,海量的图书情报单纯依靠馆员管理是行不通的,为了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率,图书馆情报信息化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
(三)信息融合的概念解读
信息融合是图书馆情报管理的新热点,这一新技术可以对不同情报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找到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情报进行更为科学细致地分类和处理,提升图书馆情报信息处理效率[2]。图书馆在开展信息融合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信息融入时效性,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及时为读者解决问题,图书馆还要及时汇总各种情报,例如借阅率最好的书籍、不同时段图书馆人数,图书馆学习空间建设和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等信息,为学校领导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提升图书馆管理质量。
四、图书馆在信息融合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滞后
我国很多大学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大多数学校还是初级的电子借阅系统,IC系统普及率并不是很高,还有一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例如一些大学图书馆电子书籍阅览系统尚未建立,无法为师生提供电子书籍和文献阅读,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缓慢,师生借阅信息并没有和校园智慧网络联系,图书馆信息采集不太完善,图书馆情报管理工作效率不太理想。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能力滞后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中,情报收集部门主要是依靠书籍采购人员搜集相关信息,例如根据采购信息分析图书馆书籍分配,根据图书馆借阅率来制定下一年度书籍采购计划等,这种管理模式忽略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此外,还有部分图书馆虽然运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主要还是把信息技术运用在书籍借阅管理和书籍数量统计中,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互联网信息,图书馆信息化情报管理比较滞后。
(三)信息数据亟待优化和提升
图书馆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开展情报管理的核心在于数据分析和处理,但是很多图书馆对大数据和VR等技术的运用不太到位,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不到位,影响了图书情报的搜集和管理。此外,一些图书馆还没有把信息融合技术运用在文献管理中,例如一些专业文献和杂志尚未收录在电子图书馆中,读者无法阅读到专业书籍,这也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图书馆资源和人员流动不规范
一些高校图书馆对流动信息管理比较笼统,一般只是对图书馆书籍借阅记录进行管理,并没有对借阅信息进行追踪管理,没有追踪借阅人同类书籍借阅频率,没有对文献浏览记录等进行汇总,这对图书馆情报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此外,图书馆对馆内书籍、文献和特色馆藏资源的管理不太规范,例如电子书籍和特色馆藏更新比较缓慢,情报管理时效性比较差,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图书馆情报系统中加强信息融合技术应用的措施
(一)完善图书馆信息化设备,提升技术含量
高校图书馆要重视信息融合技术,首先要完善馆内信息化设备,例如配置IC系统,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配置电子阅览室,为信息融合技术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例如学生根据学号和密码登录管理平台,阅读电子书籍和文献,也可以预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构建电子引导屏幕,为学生提供可视化书籍摆放信息,明确各类主机摆放位置,例如文学类书籍楼层,对应书架号,读者还可以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查询书籍数量,如果现有书籍已经全部借出,读者可以在线预约借阅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3]。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熟悉各种信息化设备和系统操作,例如为学生解决电子阅览室问题,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下载书籍和观看教学视频,并把读者借阅信息和学校大数据平台关联起来,学校可以结合图书馆各类书籍借阅频率、文献浏览量和下载量来制定下一年书籍采购类型和数目,全方位了解读者阅读需求,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提升图书馆情报服务质量,提升情报系统管理效率。
(二)组织相关人员培训,提升数据收集能力
高校图书馆要把信息融合技术作为培训重点,一方面是积极建立信息化图书馆信息采集系统,另一方面是优化图书馆信息采集和处理模块,提升图书馆情报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专业性。高校图书馆在运用信息融合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数据梳理,可以借助校园智慧网络建立图书馆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图书馆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和汇总,为图书馆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例如图书馆馆员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汇总出图书馆本周、本月和本季度借阅次数最多的书籍,电子阅览室浏览最多的书籍和文献,预约人数最多的特色馆藏资源等,利用信息融入技术分析出本校师生近期阅读需求,找到本校图书馆书籍资源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开展情报搜集和整理,优化图书馆采购和阅读服务。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对现有信息搜集模块进行优化,例如将书籍采购人员反馈的图书市场消息和本校图书馆借阅系统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出本校师生是否需要市场热销书籍,确定最终的设计采购计划,让信息融合技术融入图书采购环节,把书籍采购和图书馆阅读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学校书籍采购资金,提升图书馆采购工作的有效性。图书馆要积极落实信息融合技术,把这一技术和书籍采购、图书馆信息搜集和图书馆数据库衔接起来,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搜索和阅读服务。
(三)优化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化情报系统
随着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图书馆情报系统也在逐渐向信息化发展靠拢,图书馆要积极建立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融合书籍采购、图书馆馆藏资源和师生阅读需求,实现图书馆情报信息的共享。例如图书馆可以积极建立信息化情报管理系统,整合读者借阅书籍信息、电子阅览室浏览和下载记录,各个专业核心课程资源等信息,对图书馆情报进行科学的分类,例如理工类专业设计分为科研实验类、机械类设计和行业科技发展等几大类,并根据这些数据分类来摆放书籍,完善电子图书馆书籍分配,减少读者搜索和查找书籍的时间。图书馆可以利用VR技术构建可视化图书指导,例如读者通过扫描书架上的二维码查看书籍摆放位置和数量,VR技术可以为学生展示书籍封面,帮助读者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此外,图书馆还要定期对情报资源进行整合和更新,例如图书馆馆藏书籍、特色馆藏资源和文献下载量等进行分析,根据读者输入的搜索词和下载量进行数据分析,汇总出读者最青睐的书籍类型,本校图书馆最紧缺的书籍类型,为图书馆领导层和学校领导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展现图书馆信息化情报管理系统的优势。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监测,规范资源和人员流动
高校图书馆在建立信息化情报系统的过程中要重视资源和人员流动,利用信息技术对馆内读者人员和书籍资源流动进行监测,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例如图书馆可以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监测图书借阅情况,馆员可以通过情报系统监测各种书籍借阅情况,实时监测书籍馆藏数量,一旦现存书籍全部借出要做好登记,汇总出借阅率最高的书籍,及时补充这类书籍,提升各类书籍的利用效率[4]。此外,图书馆还可以监测馆内人员流动,例如电子阅览室人数,一旦超出阅览室座位数量,要及时关闭电子阅览室门禁系统,避免读者长时间等候。图书馆可以运用情报系统汇总出各个时间段图书馆人流量和电子阅览室人流量,提醒读者避开高峰时期,建议读者错峰进入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要灵活运用信息融合技术,让情报系统更加智能化,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让图书馆信息化情报系统更加完善。
六、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要立足本校校园网络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化情报管理系统,提升图书馆自身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智能化分析读者需求,完善电子图书馆建设,提升图书馆阅读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更加专业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