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2022-02-18高勇

科学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人才时代

高勇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中山 750306)

我国的科技力量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增强,在新时代,“互联网+”形势的发展使得信息化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质量和素质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探索,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技术应用价值。2015年,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了“互联网+”时代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这为教育事业探索“互联网+”时代技术价值奠定基础。在这种时代发展形势下,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当积极挖掘“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并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来促进社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理念和形势,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应当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方向和自身综合实力基础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育应当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互联网+”思维和理念在高校教育中迸发出新的光芒。

二、当前阶段,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乏

在当前阶段,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应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领导者和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全面,许多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只有部分课程在开展,学生学习起来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毕业之后,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创新理念的缺乏,人才培养手段单一,学生成长渠道匮乏,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得到素质和技能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国家层面上,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理念发展不完善,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氛围的创建没有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1]。

(二)高校现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断层

现阶段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由于教学策略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高校的人才培养成果与社会的人才需求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高校现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断层,具有可行性的实践性课程比较缺乏,学生在创业学习中缺乏实践训练的科学指导。高校现行的固定课程、流于形式的讲座等形式,是难以培养出具有优秀创新创业教育素养的人才。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发展需求。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开展所建立的教师队伍,成员大多是普通的在校教师,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但是长年浸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在校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够在学生实践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科学的、具有建设性的指导。同时,高校在优秀教师人才的引进上投入不足,导致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难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实践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各种新科技蓬勃发展起来,但是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充分挖掘“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实践平台的建立上,高校现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2]。在学生实践教学的落实上,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弥补实践渠道匮乏的不足。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应当在常规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发展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新探索。高校可以结合专业发展方向,针对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组织实践活动,从课程设计、实践训练等方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具体可以发展以下两种形式:

(一)中心+项目形式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教育对于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校可以加大在创新创业项目中的资金投入,在校内或者校外建立创业实践中心,让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锻炼自己的能力[3]。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可以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应当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量身打造一系列精品项目,针对学生在项目中的优秀成果,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创业动力。

校企联合是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在基地聘请专业的专家来担当顾问,就创业计划的举措方面为学生开展专业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使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得以提升。除此之外,要严格筛选能够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要确保其是否能够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接纳,并在创业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课题+团队形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的探索可以从强化工程实践上着手,学校可以派出优秀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申报,然后组织学生建立一个优秀的项目团队,团队可以进入企业实践平台开展创新训练。同时,高校可以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教育“课题+团队”的形式融合起来,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转化为书面成果,更好地丰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库。

(三)将人才培养与双创教育的目标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国家推动双创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进行人才的储备以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能够帮助一部分大学生缓解其自身的就业压力。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主要办学目标,绝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愿意再继续接受深造。在这样的情况下,四年的本科学习,学生应该多参加一些课外兼职实习,对社会经验进行储备工作,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也可以开展自主创业,双创教育改革在升级的过程中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在学校课程教学体系中融入双创知识,高校的学生想要提升自身的求职竞争能力以及创业需求,就应该对双创教育进行学习。

四、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创造“互联网+”时代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从多个方面和角度着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理念。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政府应当充分明确自己在引导教育事业发展的职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的保障体系。同时,政府应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低门槛条件,促进社会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从而有效激发人才投入创新创业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当与社会各界合作,助推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力度的增强。从高校的角度上来说,高校应当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创造健康的环境和氛围,积极吸引社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在校园内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演讲、培训活动等,为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提升创新创业技能创造良好的机会。同时,高校可以积极邀请优秀的成功企业家到学校与教师、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从学生角度上来说,学生在创新创业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先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充分明确创新创业的优势和劣势,了解社会市场对于产品、服务的具体需求,从而更好地提升创新创业技能。

(二)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资源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头脑,让学生拥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能够以良好的创业意识、创业素养投入到社会市场的竞争中去。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为了为社会培育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创业人才,促进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应当在课程资源建设上继续深入探究,设置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断丰富课程相关资源,为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创造良好的硬性条件。同时,高校应当深入探索“互联网+”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对学生做好创新创业的相关科学理论指导,同时组织学生组建多元化、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团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水平。

(三)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于创业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资力量。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践行需要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合作。专职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为学生传授扎实的创新创业知识,因此专职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兼职教师的职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因此兼职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高校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就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团队中实现多元互补和教育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四)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相关项目,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技能水平。高校可以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评估自己实力的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赛,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将理论与实践训练结合起来[4]。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的选拔,高校可以挑选出优秀的、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的创业项目,纳入到学校的智慧项目资源中,建立项目库。同时,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建立一个线上的创新创业教育互动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随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创业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实践项目提供科学的建议,学生之间也可以分享创新创业实践的项目经验,相互分享,实现共同进步。同时,高校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库还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更加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

(五)优化高校产学研结构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能只是局限于校园内的纸上谈兵,而是应当将目光投向社会,积极与社会相关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科技园区等,将企业的雄厚资金实力引入到人才培养中,为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依托。产学研合作的加强,可以帮助高校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发展使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给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也给高素质人才的发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遇。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在保持传统教育模式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针对社会人才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细节之处着手,优化创新创业实践的引导方式,以新理念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提高人才竞争实力。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人才时代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