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深化部省合建工作的北大经验与思考
2022-02-18刘爽健
刘爽健,西 鹏
(北京大学国内合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100871)
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较为滞后,资源支撑力度有限,政策引导作用不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东部强、中西部弱”的特点。因此,我国一直致力于解决高等教育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中西部高水平大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2004年起,教育部及其他中央部委、地方政府陆续展开“省部共建”工作,支持省属高校发展。[1]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项支持1所本区域内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有区域优势的高水平大学。[2]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3],打破了围绕“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所形成的高等教育身份固化的态势。[4]这对竞争力相对薄弱的中西部高校而言,既是宝贵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2018年,为适应新时代要求,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升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教育部启动部省合作共建工作,即采用部省合建的新机制、新模式,在尚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按“一省一校”原则,重点支持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14所高校的建设。[5]相较于省部共建,部省合建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还包括除教育部之外的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发改委等中央部委,多元主体的参与有利于统筹各方面的优质资源,为部省合建高校的发展提供政策合力。部省合建高校除了可以获得省级政府的资金支持,还可以获得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部直属高校与合建高校之间的帮扶关系由省部共建时期的“对口支援”转变为部省合建框架下的“对口合作建设”机制,由单向支援转向双向支持、合作、建设。合建高校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地区分布的结构性调整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为更深入探讨“部省合建”的帮扶模式,本文以北京大学的实践为例,通过总结北京大学参与部省合建的工作成果,反思当前部省合建工作高质量推进面临的问题,为下一步深化部省合建工作、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新思考和新建议。
一、北京大学参与部省合建工作情况
在教育部的统筹协调和有力指导下,北京大学积极承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使命与责任。作为对口合作高校,北京大学支持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5所合建高校的发展。近年来,北京大学围绕合建高校特色学科发展、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平台布局、高水平人才培养、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助推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服务国家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明确帮扶思路,找准帮扶切入口,围绕“双一流”建设绘制帮扶蓝图
北京大学以“双一流”建设为指引,注重统筹协调,与合建高校所在省市积极磋商、研究,与兄弟高校交流、研讨,不断明确帮扶目标,推动合建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北京大学主要领导多次会见合建高校所在省市和合建高校的党政主要领导,厘清帮扶思路,在校地合作基础上深化校际合作,持续推动建立部省合建长效机制。自2018年起,北京大学每年牵头协调有关高校专家赴合建高校开展专项调研,深入教学科研现场了解情况,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帮扶体系和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支持。
(二)紧扣学科建设,寻找合作契合点,在特色发展上做文章
学科体系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是推动中西部高校由外部“输血”转向内部“造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北京大学对标合建要求,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认真梳理部省合建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对接地方优势产业需求,积极帮助合建高校打造基础良好、特色明显的优势学科,引导合建高校科学定位、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争取更多学科入围“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例如,帮助山西大学重点建设物理、哲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学科;支持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帮助云南大学生态学学科做好一流学科规划;促进西藏大学基础医学、生态学、民族学等学科建设发展。
(三)筑牢组织保障,抓好帮扶落实落地,高水平推动合建工作
抓好部省合建工作,组织领导是前提。在合建工作中,北京大学抓住关键少数,推进与有关部门和高校的沟通联络,积极推动高校干部双向挂职和交流任职,支持合建高校选优配强党委书记、校长。一批批北京大学走出的干部,将北京大学先进的发展思路、管理经验、科研模式等带入当地,密切了北京大学与合建高校的干部人才交流,有力促进了合建高校的“造血式”发展。
(四)瞄准人才交流,拓宽帮扶渠道,夯实合建高校发展内在基础
北京大学积极拓展与各部门和合建高校的联系,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真正实现“四方联动、校为主体”的良好发展局面。通过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科研合作及短期进修等方式,接收合建高校教师来校学习交流。通过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对口合作专项博士项目、学生交流与社会实践等工作,拓展人才培养合作渠道,持续助力合建高校学生培养。
(五)坚持服务导向,共建研究平台,助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职能之一,中西部高校特别要与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紧密衔接。北京大学积极支持中西部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助力高校服务优势产业转型和发展,为地方发展提供优质智力服务。例如,北京大学对接山西省政府、山西大学共建“北京大学山西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围绕碳基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在山西打造全国重要的碳基半导体材料和面向未来的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目前,该研究院已引进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团队,以及北京大学叶堉团队、南京大学郝玉峰团队和山西大学韩拯团队联合组成的新型半导体器件团队落地产业发展一线。
二、部省合建工作高质量推进面临的几个问题
在推进部省合建的过程中,北京大学与教育部相关司局、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合建高校以及其他对口合作高校密切配合,成效显著。但同时,部省合建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合建高校的快速发展。
(一)合建高校的内生动力尚未充分激发
部省合建主要推动的是合建高校的发展,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对口合作高校,提供的都是外部条件和支持。合建高校只有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才能高水平推进合建工作。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北京大学发现部分合建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部省合建的重大意义,对合建工作缺乏整体谋划,依赖传统政府主导建设的路径[6],智库成果产出和利用程度不足,政策落实和资源利用没有清晰的思路。部分合建高校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合建措施的落实落地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二)各方联动的工作合力有待提质增效
部省合建作为党和国家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举措,需要教育部等部委、地方政府、合建高校、对口合作高校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部省谋划高位推动,合建学校具体建设,合作高校真诚帮扶,才能唱好部省合建这部大戏。但在具体工作中,各方对彼此的优势特色和弱项短板了解不足,仍存在各自为政、衔接不畅的情况,一些合作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上,没有彰显工作的整体感,合作的机制性、创新性、突破性进展很少,各方面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多方合力并未充分展示,还没有形成“十指弹琴”的良好局面。
(三)对口合作高校的引领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按照教育部整体安排,37所部属高校与合建高校开展对口合作。部省合建是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提升高等教育均衡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步伐的关键一招,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体现。但是,各高校本身也承担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对部省合建工作的投入较为有限。面对合建高校快速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关键外部因素,一些高校只将工作局限在自身的“一亩三分地”中,作为中西部省属高校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对于支援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使命担当尚不充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存在不足,引领和示范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三、进一步深化部省合建工作的思路
部省合建是高等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次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在新时代“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发挥好部、省、校等合建各方作用,完善合建机制,优化合建方式,扩大合建效应,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整体框架下,积极探索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新架构,让部省合建这一带有鲜明国情特色的制度设计保持政策活力。各方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实践中,建立道路自信。
(一)部省合建高校要强化顶层设计,聚焦特色学科发展,对接地方主导产业
合建高校要牢牢把握合建历史机遇,围绕中央关于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战略部署,融入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系统规划、统筹推进相关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部省合建作为提升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战略工程,需要系统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多元化举措,整合多方面力量,配置一系列资源,汇聚推进合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具体来说,合建高校要对标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深入分析学科基础,研判兄弟高校发展态势,判断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明确学科布局的思路,要做到:重点建设实力强、优势大、特色鲜明的学科,将能够在近期实现突破的特色学科真正摆出来,将这些学科布局到首要位置上,依托大型系列研究设施(研究平台)建设,推动优势特色学科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鼓励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研究;将高校与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紧密衔接起来[7],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之中,认清自身发展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加强相关决策咨询研究,以服务地方、建设地方为导向,通过开展持续稳定的对口合作,强化部省合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部省合建形成发展新局面。
(二)对口合作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将合建工作纳入学校帮扶总体规划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在这个伟大时代背景中和关键时间节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主题、新方向、新目标、新任务。[8]启动于2018年的部省合建工作,致力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的重大制度安排。实施部省合建不是简单地加大投入,也不是单纯的政策倾斜,而是要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结合起来。参与对口合作的高校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先头部队”,各方面工作都走在前列,要从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合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探索出合建高校和直属高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对口合作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将相关工作纳入学校帮扶工作的总体规划中,系统谋划、统一部署,既要优化顶层设计,又要下沉基层扎实落实,探索出合建高校和直属高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主管部门要优化工作机制,加强各方联动,形成高效的评价考核方式
部省合建工作涉及多方协作,必须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和高效的考评体系。一方面,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着眼合建高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建立部省协商机制,及时研究合建工作,有效解决工作困难和问题,消除信息壁垒,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集合多方资源,形成持续的政策、资源支持体系。比如,可以建立教育部相关司局、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合建高校、对口合作高校共同参加的部省合建年度联席会议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工作不断深入。另一方面,要在上级牵头下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探索专项经费管理机制,加强部省合建专项经费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对实施进度和工作效果开展常态化监测评估,强化激励约束,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下一年度支持力度。用“以合促建”的工作理念优化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汇聚国家和地方的合力,深化合建高校与对口合作高校的合作,构建教育部、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口合作高校、合建高校四方联动的合建工作机制。在与兄弟院校共同探索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建立制度自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让每个人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0]推进部省合建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探索,是引领带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服务区域发展需求和支撑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新的平台赋予合建高校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机遇赋予各方新的责任使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家新发展格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部属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都应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教育部和各地党委政府工作要求上来,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发力盘活教育资源,为推进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