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研究与实践

2022-02-18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本教学法生物

张 斌

情境式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其在教学方式上较为灵活,教学风格轻松幽默,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情境教学的教学方式为知识点比较细碎、学生难以整体掌握的生物学科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它通过与生活中的实例或具体场景进行联系,让枯燥乏味的生物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更易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对于生物教学有着极好的辅助作用。因此,针对目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进行改进,是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下生物学科引入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情境教学在形式上,主要由教师带动课堂气氛,在具体课程中引入恰当的例子,从而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不局限于单一的课本知识,学生能够在相应场景中灵活思考,并得出结论,这种自主探索、自主思考的方式正是当前新课标所积极提倡的[1]。虽然许多教师都认识到了情境教学的优点,并在积极思考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引入情境式教学法,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的引入存在诸多问题。

从目前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对情境教学的了解较少,在开展情境教学时难以施展拳脚,情境教学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另外,部分教师认为情境式教学法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走神,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这两种因素是导致情境教学无法在生物课堂中得到充分应用的主要问题,对于情境教学的错误认知以及情境教学相关教学经验的缺乏都会让情境教学难以真正在教学中得到推广。

二、情境教学进行的必要性

(一)情境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对于学生而言,情境教学是新颖的、充满活力的。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运用情境式教学法的生物课堂,互动情况明显比没有应用情境式教学法的生物课堂更好。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情境式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其依托于生活中存在的场景,将学生的思维从课本中带入想象的世界,使得课本中较为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本概念,同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锻炼有着良好的作用。

(二)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物课程的科学认知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正在切实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物学的进步同样会助力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会为农业、畜牧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因此,让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正视生物课程,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真正了解生物这门自然科学的意义,为学生日后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

(三)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从目前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来看,人们逐渐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学生大多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无法真正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情境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逐步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也有着积极作用。

(四)情境教学能够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会通过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即通过重复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记课本知识点,这种应试思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但也会带来多种问题。当下,应试思维在部分教师心中根深蒂固,以分数为优先的教育理念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因此,推广情境教学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并尝试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健康成长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茁壮成长。

三、在生物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从众多的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到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探究的本质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发问、一次又一次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事物的本质。因此以提问为主的引导式教学法比传统的以教师讲述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以往在课堂中只能被动接受的问题[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中可以应用情境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让一个高茎豌豆与一个矮茎豌豆进行杂交,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会由此展开思考,并得出高矮各半或是茎长介于二者之间的新品种豌豆的结论。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会了解到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后代均为高茎豌豆。此时又可引入新的问题,即再次进行实验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呢?最后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得出了豌豆杂交中高茎与矮茎之间的显隐关系,并了解到具体的杂交情况。这种不断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式教学法以课本知识为核心,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具体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创设生物模型辅助学生理解

生物学所研究的对象往往是微观或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或物质,单一的课本难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生物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制作生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尤其是在一些以研究细胞、微生物为主的课时中,诸如染色体、细胞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难以通过自身的想象完成课时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物模型来辅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基因的本质”相关教学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DNA 的双螺旋模型来辅助学生加深对于基因课时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好奇心,通过课本或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构建DNA 模型,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也会对DNA 分子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在利用模型进行授课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创设模型能够兼顾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通过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生物学科所讲授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所以构建生活情境对于生物教学而言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创建生活场景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例出发,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本内容与生活情境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思考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关系,并尝试用课本中的内容来解释生活现象的原理,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以“免疫调节”相关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生病的例子,通过想象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模拟出体内免疫系统工作的方式,并可通过与引导式情境相结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生病时往往会发烧。学生在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时往往会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由此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对于科学素养的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

(四)通过实践情境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除了逻辑思维能力以外,动手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中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能力,生物课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通过单一的讲解难以真正让学生了解知识背后蕴含的原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开展各项生物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原理,并以此提高对于生物学的兴趣[3]。实践不但能够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现象,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奠定基础。

例如,在“植物激素调节”相关课时内容的讲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任务,如利用课余时间购买一些尚未成熟的猕猴桃或是苹果、柿子等,并将其与已经成熟的水果密封存放在一起,在若干天之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说出自己的感想。学生通过这种动手实践,首先会对水果成熟的结果产生疑问,为什么本来没有成熟的水果经过几天的存放就能够成熟,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课本内容,为学生解答疑惑,学生在了解乙烯对于植物生长调节的作用时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物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都会采用课本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情境教学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能够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展现相关的音像和图画,帮助学生进行学习[4]。

(一)通过信息技术构建直观的生物概念

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虽然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然而在微生物、生态系统等方面学生难以接触,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时,因为细胞的概念是一个微观的概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使用PPT 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图画和教师提前设计好的内容进行了解,这样能够将较为抽象的生物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其不仅有着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然而生物实验往往受制于实际情况等因素,无法经常进行,再加上学生由于实践经验较少,无法快速高效地进行实验,导致实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实验的影视图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生物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内容,让学生对于实验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操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在观看影像时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利用课本内容进行学习也会更加高效。

(三)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

微课是一种浓缩型课程,时间简短、知识点明确,其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解决各类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不会为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通过微课来构建生物教学情境同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例如在讲解神经系统时,教师可以首先对本课时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并根据课时特点构建相关情境,如人体为了完成某一动作所要完成的神经传递过程,通过构建情境来录制微课,学生也能够更加直观高效地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微课与情境教学相互结合,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以此来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教学平台。

信息技术与情境式教学法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二者结合使用能够使生物教学呈现多样化态势,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生物学科的教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如何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形成基本的自然科学认知并构建起完善的生物知识体系是目前生物学科教学研究的重心。而情境式教学法作为目前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着诸多优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引入情境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课本教学法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第12话 完美生物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