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人·自然·社会课程中的运用

2022-02-18许阳青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藏书楼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许阳青

人·自然·社会是浙江省的一门地方课程,结合地方经验与社会发展现状合理编制而成,与当地的课程资源相融合,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与普通课程的逻辑体系存在不同之处,人·自然·社会课程兼具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小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接触自然、认识社会。教师要想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就要从实际学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梳理,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1]。

一、应用信息技术,打造趣味课堂

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也有直接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致力于打造趣味性课堂,促使自身授课与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获得显著提高。根据年龄的特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化为主,他们对于抽象性理论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全面提高理论知识水平[2]。人·自然·社会属于一门综合性课程,知识内容覆盖多个领域,文字量也相对较多,课程内容包含多彩的地理知识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研究,挖掘课程内容中包含的文化元素,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实施趣味性教学。这不仅可以让课堂的知识容量更加丰富,还可以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点燃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秦始皇游会稽”一课的的教学中,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途径搜集绍兴景观图片,并以图片形式为导引,逐一为学生介绍当地乌篷船、兰亭、沈园、会稽山等,最后以教学语言导入本课内容,“绍兴会稽山的景观美不胜收,而且在古代秦始皇也曾经到这里游历过”。在导入完成后,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同学们对于秦始皇都有哪些了解呢?”在学生简单介绍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展示相关词条,再次提问:“秦始皇来到会稽山会做哪些事情呢?”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自由阅读,在故事内容中寻找答案。学生经过认真阅读,了解到秦始皇拜祭大禹陵、命令李斯在石头刻字、对会稽郡管辖地重新划分并命名。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形成具像化的印象,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拓展眼界,通过本课学习简单了解郡县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课堂注意力,同时学生也会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给出及时反馈,这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3]。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课程中较为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内容,通过视频影像等资料,将部分文化或者历史素材更为鲜活地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可以延伸学生的想象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应用信息技术,突破学习难点

人·自然·社会课程涉及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内容,部分知识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但是也有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而后者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极易出现理解不到位或者难以理解的情况。因此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图、文、声并茂的生动形式,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让教学有轻重之分,牢牢抓住教学难点内容,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便于学生轻松理解,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同时也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高度契合。这既能起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同时也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4]。

例如在“毕昇和活字印刷”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活字印刷术的作用以及演变过程有深入的了解,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不同的画面与字体配合介绍印刷术的相关资料,并展示泥活字模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初步认识活字印刷术转变的历程,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由此导入今天的新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这一部分内容属于史料,教师可以展示毕昇的画像并讲述其生平小故事,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讲解活字印刷术的关键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手中课本的印刷与装订样式,然后播放课前准备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近距离观看雕版、活字印刷、胶泥制字、烧陶、装版、印刷这一系列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这一过程的艰难,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与智慧。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展示木活字、金属活字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活字印刷术的作用,并引导其思考活字印刷术对于世界的影响。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倾听,并作出补充总结,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强化其分析、提炼与总结能力,优化课堂学习质量。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探究精神

庞大的信息储存量是信息技术最为突出的优势之一,教师可以尝试借助信息技术制作电子教案。电子教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为引用教学素材、分享教学资源提供便利,使得教案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并兼具多媒体的呈现效果[5]。电子教案既可以应用于备课阶段,也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即教师可以运用电子教案围绕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全面指导。合理化利用电子教案可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引领学生在知识探究中深化理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四大藏书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杭州文澜阁、宁波天一阁、湖州嘉业堂、瑞安玉海楼各自的藏书特点以及建筑特点。教学的难点在于教师需要从各藏书楼的珍贵藏书的介绍入手,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对于四大藏书楼的相关信息的了解少之又少。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分别将四大藏书楼的位置、占地面积、建设时期、藏书数量、建筑特点等信息纳入电子教案,让学生进行直观对比,了解四大藏书楼的基本信息,认识其异同点与独特之处。同时教师还可应用Flash 动画视频技术,展示四大藏书楼俯瞰图、平面图与内部结构图,以宏观放大、微观缩小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藏书楼,观察其内部结构特征以及起到的作用,让学生切实意识到藏书楼闻名于世的原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自主探究藏书楼普遍建设在离水源较近位置的原因。这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具备思考问题的能力。

经过教学实践可以了解到,在课堂中恰当引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人·自然·社会课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不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质,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理解,都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让学生全神贯注地享受课堂学习的过程,在兴趣的驱动下快乐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观察与表达能力[6]。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辅助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更具灵动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借助信息技术这一媒介了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思考、探寻答案、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知识,并且有效开发自身思维潜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丰富生活经验。

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指按照学生的能力分层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同或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展开预习,从而使学生初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与创造潜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7]。

例如在“触电的预防与急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与下一节“火灾预防”衔接起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途径调查本地区触电事故的案例,并要求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学知识,总结出生活中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在正式教学阶段,教师应要求小组内成员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对触电产生的危害有初步了解[8]。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触电、家庭电器电压、工业用电电压、人体安全电压的相关知识。小组内成员应共同分析总结容易引发事故的行为,并结合教材插图,谈谈各自对于预防触电的观点。为巩固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将该部分内容理解透彻,教师可以利用剩余时间以“触电”为情境,组织学生分组演练有人触电时的现场急救方式,最后评选出表现最优异的小组,给予一定奖励。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触电急救的基本步骤编辑成儿歌,利用播放器伴奏带领学生反复演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如何预防触电,让安全用电逐步成为一项自觉行为。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自己知道的浙江其他物产,并交流分析这些物产给浙江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达形式抒发对家乡的情感,可以是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借此促使学生感知家乡的历史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综上所述,人·自然·社会课程内容涉及多个领域,类型丰富多样。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教学各个环节,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自由翱翔,启发思维、自由探索,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于心。这样做既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也能帮助学生夯实文化基础,为实现全面发展做好准备[10]。

同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要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且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媒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实效。

五、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既是教学的工具,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又能起到辅助作用,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解决疑问之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更多的补充信息,参照这部分信息展开分析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9]。此项过程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知识内容、自身经验、生活常识三者有机结合,实现课内知识与拓展知识的有效衔接,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

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学生对于家乡物产也有了简单认知。因此,在“家乡物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物产出发,进一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首先由“茶”导入,引入本节课主题,以课件形式呈现大唐贡茶院照片,并询问学生与大唐贡茶院有关的事物,在学生作答后继续播放视频,带领学生了解贡茶。看完视频之后,教师为学生发放贡茶——紫笋茶,让学生用眼观察形状、用手触摸质感、用鼻闻其味道。浙江名茶种类多样,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展示浙江的茶叶品

猜你喜欢

藏书楼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浅谈藏书楼——天一阁的保护与管理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