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2022-02-18李宏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设计课堂教师

李宏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占据着主导地位,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致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要将知识背下来即可,这种想法不利于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标理念的落实,高校教师更加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提问就是直接且有效的师生互动手段[1]。但就目前来看,部分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强,导致提问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对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好的提问还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探索欲望,深刻体会到历史学科的魅力,认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建立学习自信,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可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不断拉近师生距离,促使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

二、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逐渐创设以生为本的课堂,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确保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提问设计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遵循主体性原则[3]。

首先,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在设计问题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好学情分析,使问题的难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对问题作出正确回答,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其次,教师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别说人,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投入对历史知识的探索中,对历史问题作出合理的解答,从而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拓展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过程中,应保证设计的问题具备较强的启发性和拓展性,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尊重文本,但不能被文本内容所束缚,应实现历史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4]。

(三)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若想增强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注重提问的连续性。只有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对学生起到循序渐进的指引作用,引领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更深的了解。

三、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不敢提问,不会提问。比如,让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但是很少有学生会提出问题。学生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生字,这些字他们不认识。一些学生不敢提问或者不愿意提出疑问,更不愿意解决问题,从而导致自己学习能力停滞不前。

(二)教师提问

第一,提问趋于形式化。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前,并不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提出较为深刻的问题,并且教师大多会用“对不对”“是不是”等词语进行提问。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运用固定提问模式,提出的问题缺乏新意,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懒得思考的坏习惯。一些学校的历史课堂看起来比较活跃,师生互动性较强,但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形式化,不利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5]。

第二,提问趋于简单化。一些教师因自身水平不足,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深入,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比如,一些教师选取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缺乏关联性,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给学生一种自己在考试的感觉,这样会极大地降低教学效果。

第三,提问泛滥化。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开展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味追求提问数量,不追求提问质量,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容易使学生找不到学习重点。

第四,提问随意化。部分教师对问题没有精心设计,语言表达存在模糊、不严谨的情况,甚至有些问题存在明显的错误,这很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

四、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一)采用多样化课堂提问方式

教师应善于利用语言艺术,打造出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转换提问方式,以另外一种方式提问,多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要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不是开始于1640年”等类似的问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进行提问,问学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会开始于1640年,而不是更早或者更迟”,还可以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640年英国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为什么此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这样的提问方式,可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中。

教师不要采用固定的方式进行提问,应采用多种方式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设计具有关联性的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是什么?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什么?”以上三个问题从原因、内容、意义三个方面使学生对土地改革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保证课堂提问的层次性,结合教学内容与目的设置问题,确保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借助问题一步步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设置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问题如果太难,就非常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注重问题设置的层次性,能够让学生快速投入课堂学习中。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次提问的方式,将一个大问题分为多个小问题,以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例如,若是让学生直接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会觉得问题较大,难以下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进行提问,如“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他的具体活动进行回答”,然后把大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思想?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了什么理论?邓小平在1987年提出了什么理论?”如此一来,就可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回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结合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课堂问题

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设计课堂问题,立足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合适的问题,注重提问的层次性,这样能促使学生进步。

例如,在进行“科技文化成就”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知识储备设计以下问题:“我们国家著名的科技文化成就有什么?‘两弹一星’分别指的是什么?在什么时间段我们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回答。如此一来,回答问题就不再是学习好的学生的专利,一些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回答,从而树立学习自信心。

(四)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只要产生学习兴趣,不用教师过多指引,就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使课堂提问具有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三国演义”章节时,因为很多男生非常喜欢三国时期的人物,所以教师可适当多对男生进行提问,让他们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分析,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问题:“你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位人物?他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他在三国中属于哪个阵营?”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当时魏、蜀、吴三方势力的具体情况,然后相互交流,了解曹操、刘备、孙权的性格和思想,明白“挟天子以令诸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名句的含义,进而极大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萌发出很多新奇的想法,教师要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帮助。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认为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想法进行回答,常常对学生新奇的想法予以否定。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学习变得机械化,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认真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

例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展现了大禹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勤劳勇敢、公正无私的品德。在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时,一些学生认为,虽然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展现了他舍家奉献的伟大精神,但是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大禹并没有尽到他应尽的责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身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法纷纷出现,其中情境教学法因自身优势,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情境教学法能够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的来说,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对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拉近师生距离,促使学生主动和教师交流。在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设计时,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拓展性原则、连贯性原则,提高课堂提问质量。在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改变自身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还要不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注意学生情绪,从多个角度出发,采用多样化课堂提问方式,使课堂提问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课堂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设计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