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效衔接的实践研究
——以动物医学专业为例
2022-02-18王开艳
王开艳
(长春市九台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吉林长春,130500)
一、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效衔接的积极意义
面对提升全体国民综合素质的新时代要求,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1-2]然而,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信息技术、英语、艺术、化学和体育与健康)作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却在学生中遭到“冷遇”。[3]在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成了陪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课程设置中非常突出“专业课”的主体地位,人为地使得“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之间失去平衡。[4]有的中职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对公共基础课兴趣较低。
公共基础课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的重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爱岗敬业品质的重要途径。[5]“公共”在于这些课程是为所有专业、所有学生服务的,“基础”在于不是高、精、尖的技术培养和训练,而是立足于学生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种环境中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6]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基础,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知识相互融通、有效衔接,对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终身学习有重要作用,为其将来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7]文化知识和能力是学习专业课的工具,然而,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往往限制了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分别提出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并多次强调其主要任务是“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8]因此,公共基础课程作为全面通识的教育体系要有一根核心纽带,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以专业为抓手将中职学生培养成职业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与专业特点没有真正相结合,未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来进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这就造成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不足,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学上脱节,前者无法对后者发挥积极作用。[9]这种现状不利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可持续培养。因此,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融通,从而实现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有效衔接,对于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有效衔接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和访谈的设计
本研究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以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和英语为实验学科)与动物医学专业课是否有效衔接开展了调查研究,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与访谈,共涉及20名公共基础课教师与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师,针对长春地区中职学校的动物医学专业班级发送并回收了93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95份,从中随机抽取3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调查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的关系,以了解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中与专业知识相互融通的现状;另一方面是调查中职学生对公共基础课实验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访谈也分为两个方面。在教师方面,本研究选择一线教师,分为三个年龄层次,中级、高级职称和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学生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且性格开朗的学生,为保证样本的多样性,访谈对象选择了长春地区的三所中职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具体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公共基础课在初中和中职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公共基础课对其生活和所学专业有什么影响和帮助。
(二)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首先,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公共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觉得文化课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作用不是很大,认为学习公共基础课知识不能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其次,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导致出现文化课知识与专业课知识相脱节、教学内容衔接不当等现象。很多公共基础课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太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将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最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法为主,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评价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已经对学生专业发展和文化素质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中职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有效衔接的探索实践
(一)有效衔接的基本思路
1.确立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相互融通的教学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根据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细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本研究的实验学科主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维度有机地与专业课、职业教育内容相融合,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性,从而实现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衔接,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学生参加“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奠定基础。[10]
2.确定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相互融通的教学内容
依据中职学校动物医学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来设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选择与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要合作备课、合作教学,最终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确定适应学校专业设置和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内容。
3.探索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相互融通的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多样化,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师应创设专业情境,遴选与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结合专业知识制作公共基础课微课、动画等,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既有利于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方式,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4.建立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有效衔接的评价体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可以在校企合作中将宠物医院、养殖场等企业岗位评价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学生在企业实习和就业阶段表现出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都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考核依据。另外,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等,毕业生就业安置时根据证书获取情况优先推荐,实现公共基础课评价与就业相结合。这种评价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建立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有效衔接的培养机制
公共基础课教师应与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师共同备课、相互听课,针对知识结构进行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最终设计出与专业知识相互结合的典型公共基础课例教学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选修专业课程,参加专业课程的校本培训,便于公共基础课教师结合相关专业知识传授公共基础课知识。同时,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师共同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形成阶段性成果,并及时进行交流、探讨和总结,结合实际进行调整,撰写阶段性小结,可以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育人的专业意识和实践意识。
(二)有效衔接的具体实践
本研究在长春市九台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我校)动物医学专业中高职贯通班展开教学实践,三个年级共计6个班,总计200多名学生,涉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20多人。经过向学校教务科申请,结合学生的入学成绩和现有知识基础,以及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将6个班学生分成两组:动医(即动物医学专业)19-1、动医20-1和动医21-1班为实验组,动医19-2、动医20-2和动医21-2班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公共基础课试验学科按照与专业知识相互融通的教学模式上课,而对照组的公共基础课试验学科按照传统的内容体系上课,同年级的同一学科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教学。
1.确定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标
结合我校动物医学专业(中高职贯通班)人才培养方案、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确定思想政治、数学、语文和英语四门实验学科的教学目标。以数学为例,制订教学目标时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
2.确定与动物医学专业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
公共基础课教师在了解动物医学专业课主要包括动物微生物及检验、动物病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动物药理学、动物临床诊断技术和动物内科学等各门专业课的基础上,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内容。以数学学科为例,重点数学知识为概率与统计初步、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计算方法与技巧和逻辑推理训练等。
3.确定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主,将知识点项目化、模块化,使公共基础课与专业知识相关联,融入专业知识。课堂上运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常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该教学法是通过课前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上各个学科均应该进行情境导入,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突出职业属性,如数学课教授角与函数、英语课讲授文化与宾馆、信息技术课讲授报表与大数据统计等内容时,结合专业课相关内容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探究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出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理念。课后,教师布置了扩展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4.建立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基础课的评价体系
教师应结合动物医学的专业特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式,探索每名学生的增值性评价。综合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企业导师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具体评价方式为:综合考核评价=过程考核(50%)+结果考核(50%)。其中过程考核包括课前导学(30分)、课中探究(50分)和课后拓展(20分)。学生在学习平台完成的调查问卷、预习作业、资源浏览,参与的课堂活动、随堂测试和课后拓展等各项记录是过程性评价的要素。结果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客观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中职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有效衔接的实践成效
本研究对公共基础课与动物医学专业课的有效衔接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并通过科研立项、召开研讨会和推广研究经验与师生分享教学改革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
(一)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本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构建的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在此期间项目组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公开发表论文5篇,参编教材或教辅资料共7本。同时,课题组教师在各项教学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大赛,市级中职学校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设计竞赛中,项目组成员获省级二等奖2项,市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二)提高了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的积极性
本研究涉及的研究对象中约50%的中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打好公共基础课的基础,缺乏对数学、英语等学科的重视,但是,通过本研究的探索实践,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在不知不觉中利用文化课知识解决了专业问题,获得了学习专业知识所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这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健康发展,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带来了有利条件,激发了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本次教学实践提高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就业竞争力。调查显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对其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就业率在85%以上,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在90%以上。
总之,只有中职学校的每位公共基础课教师都真正重视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努力学做一名优秀的“1+X”式的教师,加强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衔接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职业教育所要求的培养有知识、有灵魂、有思想、有真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人的目标。[11]本研究以我校动物医学专业为例,探索了公共基础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实现两者的相互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