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与思
——以《呼兰河传》导读为例

2022-02-18石维政

今天 2022年11期
关键词:呼兰河传呼兰河阅读教学

石维政

(庆阳市环县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庆阳 745799)

阅读关涉着人的精神生命的发端与成长,阅读的丰厚多寡决定了一个人认知视域的宽广,一个人只有持续不断地去阅读,才会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力和判断力,才会在未来的人生天地中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风潮,因此阅读要从娃娃抓起,要在小学阶段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与力量呢?唤醒孩子的审美意识,培养孩子的思考力,让孩子在美与思中去感受到阅读给予他们的智慧与力量,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世界中丰富完善自己。以《呼兰河传》的导读为例,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与思进行深入地思考与研究,进而为小学阶段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方法路径。通过美与思的阅读教学构想与实践,去思考审美与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去研究人的生命成长路径。

1.在阅读经典中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审美不仅仅是对美的单纯的情感体验,不是经验的感知。审美是心灵对美的感受力和超验存在,这样的感知体验与超验存在只能依靠文字来唤醒和提升,而阅读经典就是通向审美视窗的光束。经典性的文学作品可以让每一个读者透过文字的世界看见自己内在的丰富与完整。钱理群先生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能够让人变得更好的文学经典对人的心智具有涵养作用,人性中美善的一面会自觉地从人的心灵中浮现,阅读文学经典能够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当学生的美学素养不断的得以提升时,学生的心魂就会不断地得到经典的润泽滋养。这样的滋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这个条件便是阅读经典时精神上受到的某种震撼。雅斯贝尔斯说:“决定教育成功的因素,不在于语言的天才,数学的头脑或者实用的本领,而在于具备精神受震撼的内在准备。”这里的精神受震撼就是心灵中美的意识被唤醒的刹那。民国时期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堪称是儿童读物中的经作品。如何能够让孩子在这样的经典作品中去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呢,通过具体的课堂导读为例进行阐释。

《呼兰河传》中对火烧云的描写尤为经典,如何让这美丽的火烧云沉浸并作用于孩子的心灵呢,让孩子在火烧云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首先找出火烧云中较为精彩的段落,让孩子们大声地去朗读,在朗读中来感受火烧云的美。“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让学生大声的反复地朗读这句话,学生初读时可能会若有所思,也许会感受到画面之美,当学生一旦读上两三遍后,教师趁机追问,从这些话中你看到了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这些火烧云对你的感受是什么?有的学生说他看到了美丽的红公鸡,有的学生说他看到了身披红绸的大白狗……

当学生对文本产生了美的感受力时,就让他们继续深入文本进行阅读。这样的导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让他们在阅读中去品味涵咏文本之美。在经典文本天长日久的熏陶和浸润中,学生的美学素养就会得到提升。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是孩子不喜欢阅读经典,而是孩子阅读经典的审美没有被激活,孩子和经典处在二元对立的钝感中,一旦这种二元对立式的钝感消失殆尽,孩子就会对经典的阅读形成精神依赖,在这样的精神依赖中,审美思维、美学素养会不断地显现提升。

2.在阅读经典中提升学生的思维专注力

在光影的世界中,人的思维普遍会出现钝化的现象。根据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唯物主义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生物的进化会出现“用进废退”,一旦生物的某种生理机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就会出现退化,反之就会出现进化。因此,人的思维专注力如果不加以训练,就会不断地退化,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思维的僵化甚至是停止。因此对学生的思维专注力要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思想的美丽与尊严。当下,互联网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极大普及,很多孩子从小就沉浸于手机和电视的世界中,丰富的图像对孩子的视网膜的不断刺激冲击,孩子的思考力想象力会出现委顿,孩子不愿意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其思维水平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官阶段。据观察,长期沉迷于手机网络的孩子其思维水平远不及于经常读书的孩子。阅读是让孩子从手机与互联网中走出的精神使者,特别是对经典的阅读。通过经典的阅读浸润,孩子的思维专注力会得到提升。

同样,以萧红的《呼兰河传》的导读为例进行阐释这一观点,从《呼兰河传》的荒诞世界中去引发学生的思考意识,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专注力。《呼兰河传》这部儿童经典读物最大的特点就是美与荒诞。在美与荒诞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进而让人感受到那样一个时代人精神肌理的病变。《呼兰河传》中最大的荒诞情节就是“团员媳妇”的悲惨遭遇。“团员媳妇”是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小姑娘,这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天真无邪,单纯灿烂,代表的是生命的原初的美好与芬芳,这个小姑娘的人生结局却十分的悲惨,在婆家被吊在大梁上毒打,婆婆一旦生气了,就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并用锁链把她锁起来。在这样的折磨下,一个生命慢慢地凋零陨落,最后在跳大绳的荒诞中,在那个冬夜的火光中,“团员媳妇”在盛着滚水的大缸里不断地被扔进去又拉出来的折腾中惨死。面对这样一个荒诞的悲剧,如何让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去理解人性深处的阴暗面及那样的社会制度下的所造成的人的良知的畸形与扭曲,这就需要在文本导读上下功夫。

文本解读中,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思维专注力,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去深度思考荒诞的世界中的悲剧所带来的意义与价值。作者通过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想表达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就“团员媳妇之死”这一故事情节进行了导读。先给学生设置故事情景,让学生通过阅读复述故事内容,通过学生的阅读复述,将这一故事进行二次加工创造,丰富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并加深这一情节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当学生复述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团员媳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当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单纯、可爱的词语时,继续追问,这样一个单纯可爱的少女为何会惨死呢?有些学生会说是被折磨死的或者是因为“跳大绳”而死,当学生生给出这样的回答时说明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停留在阅读文本的浅层。教师继续追问引导,加入“团员媳妇”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她会这些遭遇吗?会惨死吗?这是学生们陷入了深思,开始进行思考,很显然,今天的这个时代是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的,通过对比,学生会很自然地思考到社会制度的问题,会思考到社会制度对人心灵的戕害。这样的一节阅读导读课,学生的思维专注力被激活,学生地思考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这样的持续的深度的思考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会得到提升。在阅读经典中,通过科学有效的导读设计来提升学生的思维专注力。

3.美与思的实践之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与思的提出是基于学生心灵成长与思维发展的教学认知而提出并付诸实践的。通过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在美与思的文学经典的阅读中,孩子们的审美水平有所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也获得了发展。在没有进行这项教学实践活动前,班上的孩子对阅读的美感度是迟钝的,一部分孩子不喜欢阅读,班级的阅读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阅读课上只是一小部分孩子的世界,另外一部分孩子无法参与正常的阅读讨论活动。经过美与思的教学实践后,孩子们对待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孩子们不再讨厌阅读课了,孩子们在阅读课上开始变得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就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不但喜欢上了阅读也喜欢上了写作,及时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出来拿给老师看。孩子们的精神容颜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之前不愿意说话的同学脸上慢慢地流露出了笑容,能够积极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的这种变化充分的验证了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美与思的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在美与思的阅读体验中,生命的内在会不断地被激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会得到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与思的阅读教学实践为生命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一个新的阅读教学范式。小学语文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应该是以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和阅读思考力培养为重点,将小学生引入阅读经典名著的胜境之中。让小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阅读与思考力得到双重提升,就像平常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课文品析一样,一边阅读一边欣赏,一边思索一边内省。这种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其实是一种渐入佳境式的方式,老师对自己在阅读课堂中的引导和点拨作用,充满了期待;学生对自己在阅读课堂中的阅读和思考以及对审美的体验和判别,更是充满了期待,甚至是发自内心的学习生成和自我救赎式的灵魂拷问。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与思的构想与实践是从生命成长的心灵关照出发,让孩子们在阅读经典中学会发现美、认识美并感受美,在这一美学体验中去提升审美认知水平。同时,在学生美学素养提升的基础上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能够在时代发展的风潮中葆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进而让学生在美与思的交融中系统地提升生命的品质,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灿烂地绽放。

猜你喜欢

呼兰河传呼兰河阅读教学
梦游呼兰河(组诗)
读《呼兰河传》有感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从萧红小说的童年视角看其小说的自我呈现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