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研究

2022-02-18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标准目标

王 英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提出要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掀起了全国高校“金课”建设热潮。“金课”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提倡本科教育回归本质和核心价值。围绕这个目标,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有成效、学有实效的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成为大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明确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兴起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1]。国内外学者尝试从目标、要素、参与者、特征等不同维度来界定有效教学的内涵。学者姚利民将有效教学定义为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明庆华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的目标是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和持久的发展[2]。学者朱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七因素:设定切实合理的教学目标,安排恰当可行的教学设计,选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运用灵活合适的教学技能,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估和开展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3]。

笔者根据前人研究,将有效教学的特点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有效教学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目标,学生是教学主体,关注产出与学生的获得感。第二,有效教学能否达成,教师起主导作用。有效教学依托教师,研究有效教学必须关注教师行为。从教学设计、内容选取和处理、活动与反馈到教学反思及改进,这些都需要教师发挥创造力,扮演设计师、组织者、监督者、引导者、评价者等多重角色。第三,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较为多元,受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影响,是学校、教师、学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定有效教学评价标准时需要考量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等各环节。

二、制定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意义

要想实现有效教学,需要制定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首先,一套符合有效教学特征、可量化、操作性强、涵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可以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对教学实施过程起到导航与引领作用。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教师尤其需要评价标准作为教学指南,以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也需要运用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同侪互评,比对标准进行复盘,通过教学反思,找到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从而增强教学有效性。

通过文献查询发现,很多学者对有效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学者章小辉、陈再萍对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4];范蔚等学者构建了“师生共进”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设计出操作性评价指标与提示性评价指南,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设立教师行为评价指标[5];学者任庆梅对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6]。以上研究对有效教学实现路径和评价指标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主要针对线下教学,并未建立起赋权重、可量化、操作性强且覆盖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普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二者的优势,将在线教学的便捷性与线下教学的高质量互动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应用广泛。吴岩提出要大力推广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7]。教学模式在发生变化,教学结构、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媒体呈现、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都发生了质的改变,有效教学的内涵也应随之改变。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要想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不仅要关注线下有效教学要素,还要关注线上资源、平台应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者的支持、网络课程创建、在线活动等线上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搜索到的关于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研究不多,且主要从学习者角度对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价,如学者李逢庆、韩晓玲的研究[8],并未专门针对教师行为列出具体的评价标准。

三、美国QM 标准与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

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已有线下及在线课程评价体系,笔者发现美国QM 评价体系与混合式有效教学在目标、理念、主体、关注点等方面契合度高,可为我国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提供借鉴。

(一)美国QM 标准简介

QM(Quality Matters)是美国的一家专门从事在线与混合教育质量标准研发的专业服务机构,QM标准由美国马里兰网络教育联盟推出,是美国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网络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之一[9],该标准认可度较高,在美国广为使用。自2003年制定第一套质量标准以来,QM 标准每一至两年更新一次,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践中已得到验证。该标准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和职业教育、课程出版商、教育服务商五大领域,已更新至第六版,涵盖了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多项指标,从课程概述和介绍、学习目标、评价与测量、教学资源、课程活动与学习者互动、课程技术、学习者支持、可达性与可用性8 个纬度对混合式课程进行评价。

(二)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比较

将QM 标准与我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审标准相比,可以发现两个标准的目的不同,评价指标和方式也存在差别。我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审标准由专家评审认定,旨在选拔我国具有示范引领性作用的在线开放课程。我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指标除了课程团队、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平台支持服务之外,还包括教学效果与教学影响,可以说,我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审标准是选拔性、重结果的评价标准。而QM 标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有效评估提升课程质量,既适用于线上教学评价,又适用于线下教学评价,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目标,以同行合作的方式(三名受过专门训练的评价人员根据标准细则赋值计分,达到总分的85%及以上标准才算符合QM标准),客观评价课程并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课程,促进课程质量不断提

升。

(三)QM 标准与混合式有效教学相契合

通过进一步研究QM 标准,发现该标准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所有指标都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学生是否获益这一目标。比如:课程教学中需阐明教学目的,要求从学生角度描述学习目标,并将其贯穿每一单元设计与学习活动中;课程考评要能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评价学生的课业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教材要有助于学生达到规定的课程学习目标;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要有助于学生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运用的教学技术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可见QM 标准与有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的特征一致。第二,QM标准可以用于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也可以用于教师互评、自评反思,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改进—再评价—再发现问题—再改进这一过程,促进教学有效性与课程质量持续提升,从而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QM标准关注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对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以教学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与教学有效性评价目标一致。第三,评价标准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实现了线上线下全覆盖。QM标准从初始课程概况介绍、学习目标设置,到教材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考评等教学各环节,再到课程技术运用等线上环节,涵盖了影响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的多个因素。QM标准包括8个评价维度,并将8 个评价维度细分为42 个具体标准(小项),还在每个标准(小项)后加以注释,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举例说明,让评价者明晰其含义,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例如,课程概述和介绍维度中的一个小项为介绍如何开展课程学习及课程组成部分,赋权重3 分,注释部分详细解释此项具体内容:课程伊始,向学生介绍课程整体内容和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使用课程网站,告知学生需要做什么,并列出详细课程指南;教师也可将导论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查阅大纲,在课程主页设定“学习由此开始”按钮或图标,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导论的线上学习。评价人员通过了解学生初次接触课程的情况,检测是否有清楚指示指引学生学习,何处可找到大纲。教师可以举例告知评价者哪些是帮助学生熟悉课程的指示或环节,这些指示或环节包括引导学生探寻课程构成部分的“寻宝”游戏、教学大纲小测试以及混合式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等。由此可见,QM标准对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有较强的针对性。

QM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关注点、适用课程等方面与混合式有效教学高度契合,能够增强混合式教学评价有效性,同时QM 标准还具有客观全面、操作性强等优势。因此,各高校应借鉴QM标准,建立大学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体系,以指导教学,打造混合式“金课”。

四、研究结论及展望

为了建设混合式“金课”,提升教学有效性,需要建立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本文在解析有效教学内涵和特征、对比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发现美国QM 标准适用于评价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中美教育背景存在差异,QM标准里的部分内容在我国教育环境中不太适用,在运用QM 标准时需充分考虑我国本科教育实际情况,将QM标准本土化,否则会产生“水土不服”情况,影响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Yan Ding、Yaping Gao和Fang Lu 从适宜性和匹配度两个纬度分析了QM标准中就我国背景而言的“鸡肋”(chicken ribs)、完美(perfect)、有潜力(potential)和有挑战(challenging)的评价标准[10]。此外,复旦大学与国际在线教育质量保障机构Quality Matters 共同研发了FD-QM混合在线课程质量标准,为QM 标准本土化运用提供了示范[11]。

虽然QM 标准具有通用性,但不同学科在教学目标、过程设计及教学规律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科要求细化评价标准。例如,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就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进行增减。

另外,运用QM 标准时需要保证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增强混合式教学有效性。学生也可参与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因为与研究者直接观察或分析教学活动相比较,学生在感知、探究课堂上具有一定优势,作为学习主体,更能发现所处教学环境的特点,还能捕捉到研究者可能忽略的重要信息。因此,从学生主体的视角观察教师行为,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可为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与教学反思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有效性标准目标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