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2022-02-18张忠明
张忠明
(环县河连湾小学 甘肃 环县 745700)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儿童阶段,对于外界事物具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而儿童文学也正是结合了少年的心理特征以及少年儿童获取外界信息的需求而创作的。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儿童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儿童文学展开教学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中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理解,才能够达到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儿童文学对小学生的作用、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三方面展开简要探讨。
1.儿童文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儿童文学是其最好的伙伴,儿童文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且通过优美的文学作品,也能对自身的文学素养进行培养。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其想象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及智力[1]。在儿童文学中包含了很多通俗易懂的语句,同时也有很多优美的词语,通过对小事件的描写刻画,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进行表述,通过教师以及家长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对儿童文学产生不同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位学生讲述《狼和小羊》的文学作品时,通过老师的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狼与小羊的行为不可取之处,也可以对这一概念进行延伸,例如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千篇一律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所采用的儿童文学不具备显著的应用效果,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儿童文学缺乏时代性以及创新性,作品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实际不贴切,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阅读,通常会选择一些主题较为相似、文体较为单一的作品引导学生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所接触到的学习知识较为片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2.2 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过于抽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创新教育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需强化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重视度,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也是现阶段义务教育工作者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点[2]。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不能对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降低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继而导致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2.3 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作品质量不高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选取的部分儿童文学作品是模仿版本,与原版相比,模仿版本的文学作品相对较为低级,并且,其中对历史知识随意更改扭曲事实,这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3.1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属于重要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属于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儿童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育资源。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落实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中越来越注重应用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教学内容大约占比六成以上。与传统教材内容相比,现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占比明显有所提升。这一点也从侧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地位逐渐提升,已经成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3]。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例如《精卫填海》、《皇帝的新装》等大量具有趣味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极具趣味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例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中讽刺了自欺欺人的行为以及人的虚荣心,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为人正直真诚。在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要具备趣味性、可读性,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不仅能够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丰富的教育意义,促使学生在玩乐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2 儿童文学作品是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
语文知识的学习在于不断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不仅来源于课堂学习,更来源于课外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正是儿童文学作品。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在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的学习是远远无法达到其阅读目标的,因此,小学生必须要强化及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习到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有大量的实践证实,知识面较广、写作能力较高并且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大多更喜欢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所选取的文学作品大多属于儿童文学类,这主要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丰富,在儿童文学中所塑造的作品内容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成年人所塑造的文学作品,通常与实际生活相背离,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性以及思想性,儿童对这些作品进行阅读时,很难深刻的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儿童课外阅读的主体内容。除此之外,小学生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主要的活动材料,小学生的语文课外活动主要是指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所开展的听说读写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对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补充,通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观察细微以及活泼好动等特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由于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了诗歌、儿歌以及儿童小说作品等[4]。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作品,引导儿童开展诗歌表演、朗诵会等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3 儿童文学作品能够辅助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认为,儿童文学作品相对较为浅白,在利用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将作品中的词汇、生字等内容着重为学生讲述即可,并没有对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想教育,未能将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以及中心含义告知学生,进而导致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仅仅只停留在表面,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指导学生强化课外阅读,同时,也应当对自身的文学素养进行提升,其中最基本的一项正是教师要与学生共同阅读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提高自身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并对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层次的内容进行理解,掌握与儿童沟通的方式、语言,融入到儿童的世界中,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趣味性,满足儿童阅读的需求,因此,得到了大量小学生的喜爱。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儿童文学作品与学生互动,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儿童文学作品是对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的映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喜欢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类型,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更具科学性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6]。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活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喜欢、更信任老师,从而确保语文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奠定保障。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儿童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确保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充分应用教学工作中,从而拓展语文教学领域,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