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财富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路径探索
2022-02-18陈株剑
陈株剑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而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就鼓励职业院校要主动联络合适的企业开展多种内容、多种方式的合作。本文对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财富管理专业(原专业名称:投资与理财)学生职业能力的路径进行探索。
1.高职财富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1.1 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招商银行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人民币,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262万人。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及实体经济发展,中国高净值人群结构日趋丰富,财富管理市场持续增长、需求多元化、综合化,市场对专业理财服务需求大幅增加,对于专业的理财顾问、金融客户经理等专业人才需求大增,同时对职业院校如何培养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对浙江省部分金融机构的访谈、实地考察,以及每年来校招聘的财富管理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国有银行及大型金融机构的招聘起点大多为本科,高职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主要来自民营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或者大型金融机构的部分岗位,如客户经理、营销助理等。
在具体岗位需求中,对财富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市场需求较大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三个一线金融岗位:金融营销岗位、客户服务岗位和理财咨询岗位。
1.2 职业能力分析
从财富管理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最大的三个一线金融岗位:金融营销岗位、客户服务岗位和理财咨询岗位来分析。金融营销岗位的职业核心技能主要是熟悉金融产品,能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分析客户的金融需求,开展金融产品的营销;客户服务岗位则指高效开展客户沟通和客户管理,维护并提升既有客户关系,开发新客户,并能具备售后服务和协调能力;理财咨询岗位职业核心技能主要包括分析各类理财工具特点及风险收益关系,基于客户实际需求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并能根据客户的理财需要,提供理财咨询服务,进行简单的理财规划。但总的来说,这三类工作岗位都归属于业务销售与服务部门,其工作性质有许多相同之处,主要从事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营销。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方法,财富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分为两方面:专业能力和通用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就是掌握一定的金融基本原理,掌握银行、证券、保险、法律、理财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用职业素养主要包括沟通交流能力、服务意识、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抗压能力等。
2.当前高职财富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不足
2.1 校内教学很难培养真正的工兵精神、真正的风险意识。
财富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主要是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金融营销岗位、客户服务岗位和理财咨询岗位等,主要职责都需要为企业开发客户、开拓市场,需要有挖地雷的工兵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真正的工兵精神,校内教学难以达到;此外,金融企业中的审慎的操作规范,严格的管理方法也有助于培养从业者所必需的风险意识。
2.2 高职院校的教师“技能”较为欠缺。多数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入校工作,学术研究水平较高,但缺乏企业生产的实践技能和经验,尤其缺乏“识客”能力。
2.3 实训教学设备跟不上企业设备的迭代更新。在智能设备、数媒以及人机交互等前沿科技日新月异时代,企业设备随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但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受限于办学成本,很难紧跟市场。
3.校企合作培养财富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路径探索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财富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方向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与中国建设银行的校企合作为例。
3.1 以校园e银行为基点,建立以点带面长效合作机制
“校园e银行”是与中国建设银行的校企合作项目,2017年9月成立,以学生服务师生为宗旨,由学生担任行长和行员,按照校园社团模式管理,作为金融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校园金融课题研究的平台。“校园e银行”运营至今,每届行员12人左右,已有4届行长行员参与,最初开展的活动主要是行员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到建设银行参加大堂助理的顶岗实训,企业导师到校进行礼仪培训和业务讲座。
随着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协同育人的方式从社团扩展到新生入企开展始业教育、双导师制实训模式改革、暑期社会实践、技能竞赛指导等等各个方面,以点带面,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学生受益面从社团成员到整个专业的学生,甚至整个分院的学生。同时,该模式也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的认可,获得了“浙江省优秀校园e银行”称号。
3.2 以研讨例会为平台,搭建协同育人沟通机制
为搭建校企之间顺畅而充分的协同育人沟通机制,学校和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研讨例会。
3.2.1 有学生参与的中期和期末总结研讨。研讨会有时在学校召开,有时在企业召开,由学生自主发言,对前期工作及体会进行总结,并对后续工作提出设想,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学生的总结体会对我们修正实训方案有建设意义,同时学生的创意建议有时也会让企业眼前一亮。
3.2.2 校园e银行例会。例会由校园e银行行长召集,每月召开一次,行长负责搜集行员们在银行实习过程中会遇到不了解的产品、不懂的业务,确定例会主题,邀请企业导师进行讲解,例会一方面让企业导师了解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速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
3.2.3 校企双方的头脑风暴会。学校财富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专业负责人、分院院长,企业的个金部、网金部负责人、行长等,会不定期举行头脑风暴会,探讨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比如让新生到企业进行企业认知,企业组织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专家开展始业教育;企业导师带队开展金融服务营销实训;围绕建行“裕农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建设校内金融文化空间等都来自头脑风暴会。
3.3 以实训课改革为契机,探索双导师制实训指导模式
从财富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来看,学生的通用职业素养,尤其是沟通交流能力、服务意识、团队协作和管理能力、抗压能力等,很难完全通过校内教学来实现培养目标。而“双导师制”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双导师制”是指在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为学生配备两个导师.一个校内导师在课堂内管教学,主要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指导等;另一个校外导师侧重学生在课堂外的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协调沟通、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训练。这种培养模式能利用社会、学校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财富管理专业的核心课《金融服务营销》为例,课程中有为期一周的金融服务营销实训,原有的虚拟业务实训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总有些力不从心,2017年开始,专业尝试实训模式改革,由中国建设银行丽水分行派出各支行有经验的客户经理,各带队一组学生,开展信用卡和商户拓展等商业银行真实业务的实训,同时各组之间、各支行之间开展竞争,实训结束,校内教师组织总结,企业导师组织评比,最后由企业对优胜个人和团队颁发奖品和企业签发的证书。
这种双导师制实训模式,一是在真实环境下开展的真实业务训练,企业导师用自己的实战经验在指导,对学生的业务水平提高效果显著,学生的实习体会深刻。二是对企业而言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三是对学生而言,获得企业颁发的证书无疑是一份行业认证,对就业有帮助。除此以外,双导师制还在技能竞赛指导、新生始业教育、暑期社会实践中加以推广,效果良好。
3.4 以优势互补为原则,优化校企共赢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中一类常见的问题是,许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合作项目,或者以短期合作为主,主要原因还是校企利益不共赢,导致一方积极性下降,持续性差。因此要建立长期有效合作,寻找校企双方利益共赢点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希望能够利用企业的真实环境、真实业务、企业导师培养人才,企业希望宣传企业形象、开展普惠金融教育、推广金融产品等,设计校企合作项目的时候要照顾到对方的利益点,合作才能持久长效。
此外,除协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外,校企双方还可优势互补,开发社会职业培训市场。近年来,各大银行高度重视客户体验,不断通过优质服务提升银行品牌和社会形象,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银行经营效益。优质服务既包括金融服务,也包括其他附加服务,比如举办纳税筹划沙龙、财务咨询服务、汽车保养沙龙、音乐欣赏沙龙、插花艺术沙龙等等,银行一方面在与大量客户接触过程中,比较了解客户的需求,也可以对客户需求进行分类,高职院校拥有各类专业教师的资源,双方优势互补,银行既可以作为主办方,也可以负责牵线搭桥,根据情况是否收费,开发社会培训市场,优化院校、银行、企业多方共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