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阅读策略的运用现状及发展的指导策略
2022-02-18杨仪其
杨仪其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
阅读策略是读者为了理解篇章而有意进行的思维活动。[1]在阅读的过程中巧妙使用阅读策略,有助于读者了解所阅读的基本内容,学会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于晓晴的研究表明,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阅读策略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使幼儿阅读策略运用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让幼儿的自主阅读意识与能力获得发展。[2]小班幼儿缺乏阅读经验,但对阅读图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以小班幼儿为切入点,培养其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并逐步提升其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对其认知等多方面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对幼儿阅读策略与幼儿使用策略中存在的问题都有清晰了解,教育工作者才能依据实际情况指导幼儿运用阅读策略,逐步培养幼儿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一、幼儿阅读策略的内涵
幼儿阅读策略作为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的重要范畴之一[3],是指3—6岁幼儿在面对阅读材料时,自觉或在成人适当引导下采取的有助于图文意义建构和阅读过程调控的方法和程序。[2]周兢提出的幼儿阅读策略的内涵影响最大,同时也得到国内众多学者的认同,他认为幼儿阅读策略主要包括反思策略、预期策略、质疑策略和假设策略四个方面的内容。[4]
一是反思策略,即幼儿在听故事、看图书的过程中及之后,能对故事中的事情和人物产生种种思考,并联系情节进行反思,加深自身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二是预期策略,指幼儿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后,在听到或看到类似的内容时,对故事的事件发展和人物的取向做出推测。
三是质疑策略,指在整合阅读理解过程中,幼儿对内容有质疑的意识,听完故事或看完图书后,能主动提问主人公为什么这样做、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等。
四是假设策略,即在阅读图书后,幼儿能够变换条件或情景,思考故事发展可能的变化,进行假设想象。
四个具体的策略看似简单,但在幼儿运用的过程中,其可以调动幼儿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及前识字、前书写等多方面的经验,不仅对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想象、记忆等认知方面的整体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5]因此,本研究选用以上四种策略对小班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阅读策略的行为表现并进行分析。
二、小班幼儿阅读策略发展的目标
幼儿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它不仅需要成人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创设阅读环境,还需要成人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指导,如游戏、表演等,遵循幼儿的自然成熟规律。[6]引导幼儿运用阅读策略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使幼儿熟练掌握策略使用方法,因此,并不能只关注幼儿即时的运用程度或表现,而应让幼儿在运用阅读策略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阅读能力,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阅读策略的行为表现发现:反思策略方面,幼儿缺乏主动反思意识,不会主动对故事进行回顾;预期策略方面,幼儿缺乏预期经验准备,并且缺乏预期主动性;质疑策略方面,幼儿会提出细节的描述型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但较少自主提问;假设策略方面,幼儿已了解假设的基本含义,能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简单假设。
基于小班幼儿阅读策略的行为表现,以促进幼儿阅读策略的发展、培养独立阅读者为总目标,提出四个发展目标,具体如下:其一,在阅读完绘本后,能积极思考,自主对故事内容进行回顾,发展反思策略;其二,能从不知如何预测发展到会结合封面、标题信息进行预测,再到根据绘本内的画面信息对绘本内容进行简单预测,发展预期策略;其三,在知道如何提问的基础上,从不主动提问发展为乐意提问,且提问类型开放、多样,发展质疑策略;其四,在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简单假设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自主对故事情节或角色进行假设,发展假设策略。
三、小班幼儿阅读策略的行为表现及分析
本研究以某小班全体幼儿(共23名)为观察对象,选取《谁咬了我的大饼》《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晚安,大猩猩》等绘本作为阅读材料,进行为期两周的观察,记录并分析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言语,从反思策略、预期策略、质疑策略和假设策略四个方面了解小班幼儿阅读策略的行为表现。通过研究得知,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使用阅读策略的情况都会有所差异,行为表现也会有较大差别。小班幼儿刚接触阅读,在阅读策略的运用上主要有以下行为表现。
(一)反思策略的行为表现及分析
阅读结束后,成人可以通过简单提问了解幼儿反思策略的运用。幼儿表现出不会主动进行反思,需要成人的指导语提示的情况。具体行为表现如下。
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的最后一页是一张留下各种咬痕的大饼,其目的是让读者去思考到底是谁咬了大饼。但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看到这一页时,并不会主动思考有哪些动物咬过这个大饼,也不会将咬痕进行比较,而是会向成人求助,询问到底是谁咬了大饼。阅读完《大卫,不可以》,成人向幼儿提问,如“为什么妈妈总在说‘大卫不可以’”“你喜欢大卫吗?为什么”,以了解幼儿对故事主人公的看法,而部分幼儿会回答“我不喜欢大卫”“大卫总是在做坏事”。在阅读《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时,幼儿不明白为什么鼹鼠会请苍蝇帮忙,而不向其他人求助;在绘本的最后,对于“为什么鼹鼠也‘嗯嗯’在小狗头上”这个问题,大部分幼儿并不能得出答案。
如上述案例所示,幼儿在阅读完绘本后,会思考并提出疑问,但小班阶段的幼儿并不具备良好的概括与整合能力,因此观察对象并不知道联系故事前后文得出答案。阅读结束后,幼儿往往需要由成人引导进行反思,较少主动进行反思,没有对故事情节或人物进行反思的兴趣及习惯。
(二)预期策略的行为表现及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成人可以通过与幼儿共读、对话交流,了解幼儿预期策略的运用。幼儿总体上表现出不知如何通过题目、封面对绘本进行预测,也不善于主动思考的特点。其具体行为表现如下。
在阅读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时,部分幼儿缺少对“嗯嗯”的了解,当成人向幼儿介绍完书名后,让幼儿尝试猜一猜这个绘本讲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大多为不知道。当成人让幼儿尝试说一说绘本的封面有什么,幼儿能回答出有一只老鼠(绘本封面图为一只鼹鼠)。成人接着提问:“你觉得这个绘本讲的是谁的故事?”幼儿回答道:“我不知道。”在阅读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的过程中,当成人问道:“你觉得鼹鼠找到大狗后会干什么呢?”幼儿的回答仍为不知道。在阅读绘本《蚂蚁和西瓜》时,幼儿总是只关注西瓜,而忽略图画中的蚂蚁的行为。当看到一只小蚂蚁跑回家找其他的帮手时,成人问幼儿:“你觉得这只小蚂蚁会去干吗?”幼儿说:“不知道。”成人与幼儿共读时,阅读第一步为介绍绘本书名,共同观察封面。当成人提出预测要求,引导幼儿通过书名和封面对绘本内容进行预测尝试时,幼儿会根据封面图画说出绘本主要人物,但大部分幼儿并不情愿,习惯性地说“不知道”“你给我讲吧,我看不懂”,或直接忽略成人的提问,自己将书翻到下一页。
如上述案例所示,在阅读前,幼儿不知如何将书名与封面作为绘本的切入点,不了解书名、封面与绘本内容的关系,尚未养成阅读前对绘本内容进行预测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容易注意到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轮廓大的图形,有时并不会注意到所有的画面。这一情况与小班阶段的幼儿的注意无法长时间集中,观察比较模糊等认知特点相符。因而幼儿并不会关注到图画中的精细画面,并以此为线索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
(三)质疑策略的行为表现及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成人可以通过记录幼儿的提问,了解幼儿质疑策略的运用。幼儿表现出已经理解提问的含义,知道如何提问,但通常不会积极主动提问的特点。当幼儿阅读注意力集中时,会针对绘本中的细节提问。其具体行为表现如下。
成人与幼儿共读时,幼儿多为一个安静的聆听者。当成人鼓励幼儿提问时,幼儿态度较为消极,表示自己没有问题。在阅读绘本《大卫,不可以》时,幼儿会针对大卫玩的玩具提问:“老师,他拿的是什么球?那个棍子是干什么的?”当看到《好脏的哈利》中有滑滑梯的运煤车时,幼儿会激动地询问:“这是什么车呀?”《蚂蚁与西瓜》中蚂蚁用铲子挖西瓜,幼儿不认识这个工具,主动提问:“蚂蚁用的是什么?”
通过观察幼儿质疑策略的行为表现可以得知,幼儿较少自主提问,没有回顾故事的兴趣。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绘本的理解依赖于绘本直观呈现的东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内容的整合与深入分析。因此,幼儿提出的问题主要为针对细节的描述型问题(“是什么”的问题),这也是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提问。由于受到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暂不能提出关于故事主要内容的回忆性问题、联系事件前后关系的推论性问题等。
(四)假设策略的行为表现及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成人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换位思考,让幼儿对故事情节或主人公的行为进行推测,从而了解幼儿质疑策略的运用。幼儿表现出已经理解假设的内涵,并能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简单假设的特点。其假设策略的具体行为表现如下。
在阅读绘本《公主怎么挖鼻孔》时,成人鼓励幼儿根据问题进行假设,“如果把鼻屎吃进去了会怎样”“如果你是公主,你会怎样挖鼻屎”,幼儿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一回答,“如果把鼻屎吃进去,会肚子痛的,好恶心”“如果我是公主,我就会把鼻屎用纸包起来”。阅读绘本《蚂蚁和西瓜》时,成人提问:“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么把西瓜搬回家?”幼儿的答案是用力推回家。当成人假设西瓜没有被小蚂蚁搬回家,让幼儿说说西瓜会遭遇什么时,幼儿能回答出“西瓜会被其他小动物搬回家”“也许西瓜会被小朋友吃掉”。
通过分析幼儿假设策略的行为表现可以得知,幼儿能根据假设情景和问题进行简单推测。小班幼儿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需要以他人的描述或图示为基础展开想象。因此,幼儿的假设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验。另外,小班幼儿尚未发展到创造想象、有意想象阶段,其阅读中的假设情景和问题均由成人提出。故幼儿也不能自主假设情景或提出假设问题,并进行解答。
综上所述,在未经过有目的地培养阅读策略的情况下,幼儿不能主动运用阅读策略,需要成人的引导。同时,幼儿的四种阅读策略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差异。质疑策略和假设策略基本达到小班年龄阶段发展水平,观察对象能提出描述性的问题,能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假设;但其预期策略则较为缺乏,其尚未形成在阅读前对绘本进行预测的习惯,也不知如何进行预测。由于小班阶段的幼儿并不具备良好的概括与整合能力,因此,观察对象不知如何自主运用反思策略,并缺少对故事情节或人物进行反思的兴趣。
四、小班幼儿阅读策略发展的指导策略
小班阶段的幼儿并不识字,只能通过图画或是成人讲解来了解故事内容,成人可以以绘本为载体发展幼儿的阅读策略,依据幼儿阅读策略的现有水平,设定其阅读策略发展的目标,按照认识绘本、阅读绘本和讨论绘本三个基本环节开展阅读活动,并在三个环节中依据幼儿已有阅读经验,使用适合幼儿阅读策略发展的指导策略,有侧重点地发展其阅读策略。
(一)准确使用指导语,促进幼儿反思策略的发展
小班幼儿受到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对故事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因此,不能苛求幼儿具有良好的概括与整合能力。鼓励幼儿使用反思策略,目的不仅是要幼儿学会把握故事的主题和重要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幼儿学会将阅读内容与自身经验结合起来,感悟阅读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成人不仅应引导幼儿把握故事的整体,如故事的开头、情节的发展及结尾等,还应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幼儿绘本中的文字大多是对页面主要内容的解释,而图画中通常蕴含着文字之外的、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细节和信息。成人应引导幼儿从整体与细节两方面充分理解故事情节及角色的行为,在最大程度上把握故事主要内容,为阅读结束后的反思提供支持。其次,阅读结束后,成人应准确使用指导语,如“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等,使指导语成为幼儿回忆故事主要内容的支架,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等。最后,当幼儿的理解与故事主旨内容偏差较大时,成人可进一步追问,以促进幼儿反思,帮助其运用反思策略正确理解故事内容。与此同时,成人自身应具有反思意识,在每次阅读结束后引导幼儿运用反思策略,让幼儿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其阅读理解水平。
(二)巧用图画线索,促进幼儿预期策略的发展
绘本的封面是整个故事内容的简要概括,成人应注意书名、封面与故事内容三者间的关系。小班阶段的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多停留在表面,难以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与逻辑关系,因此,不能要求幼儿达到一定的预期水平,而应以“学会预期”为培养重点。
首先,成人要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通过封面图画推测故事的主要角色与内容。其次,成人要介绍绘本书名,引导幼儿将封面与书名结合起来,对之前的预测进行调整。这种方式有利于避免幼儿将封面图画作为唯一预测线索,也会减少书名对幼儿的干扰。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成人要引导幼儿关注图画中的关键信息,根据图片线索“猜一猜”。图画书中的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着故事,成人应引导幼儿通过图画去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心理变化等,并通过图画推测故事的发展。[7]最后,当幼儿的最初预期与画面呈现的信息相冲突时,成人可以带领幼儿再次翻阅前面的图画,寻找关键信息,引导幼儿反思和调整预测,从而推断作者表达的意图,最后正确地理解和领会故事内容。
(三)进行提问示范,促进幼儿质疑策略的发展
正确地运用质疑策略能帮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关键信息上,而提问是运用质疑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帮助幼儿了解提问的形式、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是促进幼儿质疑策略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体验到提问带来的乐趣,并能自主提问时,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其对故事内容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
首先,成人应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问题,并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到故事的主要角色与情节上。成人可以进行提问示范,使幼儿了解提问的基本句式。其次,当幼儿了解了提问的方法,提问兴趣高涨时,成人应让幼儿成为提问的主导者;当幼儿能提出关于细节的问题时,成人应对幼儿的提问行为表示肯定并给予耐心解答,调动幼儿的自主提问积极性。另外,在保证幼儿提问积极性的同时,要提高幼儿的提问质量。成人可利用幼儿爱模仿、观察能力强的特点,进行关于故事主要角色、故事内容等问题的提问示范,如“你还有没有关于××(主要角色)的问题”,请幼儿回答,鼓励幼儿对主要角色的行为或故事情节进行提问,促进其阅读理解。最后,在阅读过程中,成人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提出疑问。
(四)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促进幼儿假设策略的发展
成人可以在阅读结束后与幼儿共同讨论一个假设问题,如“如果你是×××(故事主人公),那你会怎么做”,帮助幼儿调动已有的经验,建立已有经验与假设情景之间的联系,并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展开想象,发展假设策略。
首先,幼儿并不像成人那样可以自己提取故事的重要情节或具有戏剧性的片段,成人应帮助幼儿创设情景。这个情景可以是故事中已有的情节,让幼儿假设故事的不同走向,也可以是让幼儿转变身份,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想想自己在遇到故事中的事件时会如何做,鼓励幼儿提出不同的假设。其次,由于小班幼儿对绘本的理解离不开绘本直观呈现的画面,也离不开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除了在阅读活动中发展假设策略,也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给想象提供更多依托与支架。[8]最后,成人应尽量选择想象力丰富的绘本,鼓励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自主进行假设,并对幼儿做出的假设予以进一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