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2-18崔英梅

今天 2022年15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文章

崔英梅

(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镇大庄中心小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前言

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能力较为薄弱,若教师采用单一固化的阅读模式,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文章大意。比较阅读法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内容相近、写作风格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写作特点等进行比较。该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阅读资料,通过分析、概括等构建自己阅读信息资源库,在锻炼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掌握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实。

1.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1 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比较阅读法的应用实施,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壁垒,便于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牢固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提出自己对文章的认知见解。教师若立足比较阅读法开展语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文章核心主旨,明确作者想要通过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比较阅读作为创新型阅读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局限性,让语文课堂变得充满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比阅读体验[1]。

1.2 拓展学生阅读认知视野

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变得越来越重,教师与家长过于注重学生考试分数,忽视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国家致力于减轻基础教育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文作为小学中的主要学科,教师应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在减轻课业负担同时,增加学生课外书籍阅读量,拓展学生对外认知视野。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且亲子阅读成效较差,不利于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比较阅读法的应用不但丰富学生阅读内容,还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比提升文章理解能力,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1.3 激发学生书籍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究的起点,比较阅读的运用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将要比较的阅读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想要主动获取知识探究欲望,从内心深处产生想要深度阅读的渴望。由于小学生对自己从未涉及领域感到好奇,喜欢探寻这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同性与不同性,进一步在比较阅读中感受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等,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以读促写,提升学生语文写作能力[2]。

2.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思想陈旧,无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思想的转变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助于促进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法的落实,但受传统应试教育所累,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依旧固化单一,安于现状,教学发展层始终停滞不前,无法紧跟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充实自我、提高自我,过于依赖以往教学经验,没有对新课改要求进行深入研究,也未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对比较阅读教学技巧掌握不够熟练。还有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考试分数,常常依据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主观评价,过于强调学生得分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致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缺乏,无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比较阅读的生动有趣,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阻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2.2 阅读成效较差,无法调动学生探究意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注重生本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除了理解课文内容以外,还要学会在阅读进行反思性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限制,部分教师误以为自主思考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学习书本上的生字,忽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探究需求,未能站在学生角度对教材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即便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却只注重文章重难知识点的讲解,未能注重学生课堂主体的角色,致使学生始终未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3]。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备课期间因课堂教学环节构建不合理,未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文章,致使学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整体阅读时间把控较差,对文章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无法调动学生探究意识,最终导致课堂阅读教学成果不显著。

2.3 缺少相关比较,无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为了响应新课改“生本理念”号召,部分教师想借助音乐或舞蹈等形式取悦学生,活跃课堂氛围。但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课堂活动,违背语文阅读教学初心,未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其在进行比较阅读时,部分教师未能根据作者、写作背景、写作类型等合理选择文章,而是随意在网络中选择与教材内容相似的文章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由于这些文章缺乏关联性,学生很难找到较为相似的共通点,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环环相扣的教学成效,不能体现出比较阅读法的教学价值,影响学生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降低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3.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合理选择比较内容

3.1.1 选择内容相似的题材

选择题材内容相似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站在全局角度,对文章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理解,强化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文章鉴赏能力。教师在选择阅读文章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阅读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对阅读题材较为相近的文章进行比较。通常情况下,教师即可以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还可以对同一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细节、情感变化等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中蕴涵的知识点,通过字、词、句的细微差别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的应用方法[4]。以《少年闰土》为例,该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在少年时期与润土之间的一段往事,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该篇课文时,应引导学生从“月夜刺猹”、“雪地捕鸟”、“海滩拾贝”三个方面对少年闰土进行评价,畅谈自己对该篇课文的理解与体会。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周国平写的《童年的价值》。经阅读对比发现,这两篇文章虽然写作手法不相同,但都在写作内容中突出童年中的重要性,告知人们儿童是在玩耍中探究世界、认知世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鉴赏鲁迅的《三味书屋》,通过阅读比较让学生体会鲁迅在写童年类文章的目的及意蕴。

3.1.2 同篇文章中的语句对比

在阅读同一篇作品中,语言文字的相互比较可以体现出作者差异化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阅读文章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对比阅读文章的语言文字。首先,对环境背景语言进行对比。作者在创作期间所具备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生活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从环境语言描写为着手点,提高文章阅读把控能力。其次,对人物描写进行对比。在人物描写期间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语言特点,学生可以通过人物语言分析对比,了解各人物的性格特点。通常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会运用不同的语言句式进行描写,学生只要比较出这些语言句式的异同点,明确各种句式的应用功能,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再次以《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对比同篇文章时,通过对比分析“月夜刺猹”让学生从写作手法、探究角度等方面感悟闰土的“英雄形象”。首先,通过文章中的大段文字描写,教师可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分析作者笔下描写闰土刺猹的情景,将猹的狡猾、闰土的聪明伶俐进行对比,突出闰土的机智勇敢。同时,“我”在文章中同样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以此表现出闰土的见多识广。

3.2 做好阅读比较设计

3.2.1 比较写作细节

自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后,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编辑精心挑选的精品文章,且字词句通过反复推敲体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采用比较阅读法时,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字词句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该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更加细致地鉴赏文章,为学生语言运用及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为了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细节,教师应灵活运用比较阅读法理解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以《草原》为例,教师可将文章中的景色描写作为比较阅读设计点,如“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与画、染、嵌等词语的意思相近,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词语对比分析,感受“绣”字展现出羊群在大草原中的悠然、自在的美感状态,感受作者草原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比较点”时,需紧抓课文中的描写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描写的精美之处,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审美意识。

3.2.2 比较文章主题思想

要想做好阅读比较设计,除了注重细节比较以外,还要注重文章主题思想的比较。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提炼文章中心思想,通过带领学生对比不同类型文章,快速掌握各类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归纳总结能力的同时,拓展课外阅读储备量[5]。为此,教师采用比较阅读法对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比较时,依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进行阅读,在达到最佳阅读效果的同时,感受同一主题文章的不同之处。例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搭船的鸟》这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由于这两篇都属于以鸟为主题的文章,因传递的主题情感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主题进行比较,体会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陶冶艺术情操,丰富情感体验,使其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个人文学修养。

3.3 灵活运用比较方法

3.3.1 求同比较法的运用

比较阅读法应用,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求同比较法是指对将要分析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比较对象的共同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采用求同比较法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时,应打破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表象限制,学会在同类文本中找出共同特征,加深对阅读文本的认知理解。在比较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围绕一篇文本进行重点讲解,然后为学生提供其他文本,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巩固与理解,从中摸索出语文阅读学习规律。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丰碑》等同样以长征为主题的阅读材料,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种对话交流形式。这样不但为学生营造欢愉的学习氛围,还能掌握主题文本特征,学会人物塑造技巧,深切感受的长征精神的伟大,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与文本主题产生情感共鸣。除此之外,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采用求同比较法,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为丰富古诗词储备奠定基础。

3.3.2 求异比较法的运用

与求同比较法相比,求异比较法是对所要分析的对象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分析对象的不同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采用比较阅读法期间,需带领学生挖掘阅读文本教材的独有特点,通过阅读辅助文本、设置阅读问题等方式实现文本之间的阅读比较,引导学生探究这些阅读文本在写作技巧、人物刻画方面等不同之处。在文本阅读中有效运用求异比较法,可以让学生明确作者写作意图,通过情感传递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文本对话,在掌握阅读文本主题的同时,提高学生话题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匆匆》、《那个星期天》单元内容时,虽然这两篇课文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且写作手法亲切自然。但在写作情感方面,《匆匆》这篇课文采用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通过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使读者在诵读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而《那个星期天》则是孩童同视角,描写星期天“我”从殷切希望到最终失望的感受,文章写作风格充满浓郁的孩童气息,作者看似随意、絮叨的描写手法,即体现出母爱的伟大,同时也体现出灵魂深处的遗憾与失落。由此可见,求异比较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文本的魅力所在,进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成效。

3.4 构建阅读评价体系

3.4.1 课前教学评价

要想真正发挥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教师需在课前构建阅读评价体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保证比较阅读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对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的学习态度、文章基本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课前教学评价,通过摸底式评估保证语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合理选择所要比较的文章奠定基础。若教师盲目提高比较阅读难度,不但无法实现比较阅读教学目标,还会丧失学生比较阅读兴趣,不利于你叫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3.4.2 课中教学评价

课堂作为语文比较阅读的主阵地,教师应做好课中教学评价工作,首先,评价学生个体是否积极参与的比较阅读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次,评价学生是否具备比较分析能力,是否能在教师讲解完知识内容以后独立完成比较阅读任务,是否实现比较阅读教学目标;最后,教师是否采取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全班比较阅读教学成效进行评价分析。

3.4.3 课后教学评价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文章篇幅有限,教师在开展课后评价期间,需要以课外阅读为评价侧重点,在增加学生课外书籍阅读量的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通过反复比较阅读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比较阅读方法的运用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都容易忽视课后教学评价的问题,而学生也很少参与到其中,但是课后教学评价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能够保证阅读评价体系的完善,就必须要加强对课后教学评价的重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合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进行评价,发挥比较阅读法的作用,诠释比较阅读法的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比较阅读法作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新策略,有助于学生在分析对比中提取阅读信息,加强学生文章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在日常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阅读优势,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将教材文章与课外阅读文章进行对比,从中掌握语文分析对比方法,为构建良好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