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战争史诗剧的拍摄技巧
——以《长津湖之水门桥》为例
2022-02-18张凇铭
张凇铭
宏观战争史诗剧,不管是拍摄成电视剧亦或电影,都是电影界公认的拍摄难度最大的影视题材。拍摄角度过大,往往很难把握细节,出现“大而空”的现象;拍摄角度过小,往往与历史背离,产生“脱离实际”的弊端。观察国内外广受好评的经典宏观战争史诗剧,导演团队往往能恰如其分地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用最合适的拍摄技巧展现战争场面的宏大,同时又能在细节处给观众以视觉代入感。《长津湖之水门桥》正是这样一部宏观战争史诗剧,在宏大的同时又注重细节的展现,让整部电影有感动有情怀,展现了一部精品史诗剧应有的水准。分析其拍摄技巧,对更多战争史诗剧的拍摄具有参考意义。
一、国产宏观战争史诗电影拍摄历史与发展现状
我国电影界在宏观战争史诗电影的拍摄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电影人拍摄的宏观史诗电影,侧重于历史事实的尊重。即便是对电影主要人物的刻画,也从属于剧情的发展。如《地道战》《地雷战》等早期战争题材电影,主要描述我国民间百姓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完全取材于真实案例,对于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真实,侧重于对战士们英勇战斗的展现,对主人公的镜头关注度不高,很少有艺术层面的拍摄夸张。主人公大都是伟光正的形象,比较不接“地气”。文化大革命时期,八个样板剧的出现,让战争电影又走向另一个极致——过于展现革命人士的不屈抗争、斗智斗勇,一些拍摄镜头违背史实。电影的拍摄呈现出模式化的特点,但也有一些精品电影的出现,如《智取威虎山》融入了京剧元素,艺术观赏性明显提高,但是一些镜头不符合当时东北地区剿匪实际。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影视拍摄技巧的输入,国内电影人在宏观史诗战争电影拍摄中,开始重视拍摄技巧的创新,如《大决战》三部曲等,初步做到了宏大战争与细节描写的协调统一,但仍稍显牵强。迈入新世纪,随着电影商业化运营的不断发展,宏观战争史诗电影的拍摄逐步出现革命性创新。首先,从战争题材选择上看,不再是单纯历史题材的挖掘,对现实战争题材的借鉴也开始融入其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战狼2》《红海行动》两部优秀电影作品。现代战争的残酷、高科技的战争场面、特色的设计、中国军人的热血斗志等,让观众眼前一亮。其次,从内容上看,内容上更加精彩,剧情矛盾比较集中,对于主人公不再是“漂浮”的形象,更加接地气,有情有义。同时,近几年随着国内宏观战争电影的拍摄技巧的不断创新,融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逐渐成为潮流。以《长津湖》系列为例,两部电影都采用了最先进的拍摄器械,后期制作中也聘请了国际最知名的团队,重视用大数据、云端网络等技术开展观众调研,并及时调整拍摄视角、拍摄内容等。无论是拍摄技术还是拍摄实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两部优秀主旋律电影作品,除了历史题材厚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迎合国内观众审美外,高超的电影拍摄技巧,也是保障两部电影获得高票房的重要技术条件。
二、《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拍摄技巧分析
《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宏观史诗电影,在场景上突出宏大的战争场面,在细节上以情感动人,在人物上进行着力刻画,在画面上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仿佛身临其境。这与该影片拍摄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确保整体画面真实,《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精细打磨细节,创新出很多拍摄新视角、新方式。
(一)战争场面真实还原
作为战争史诗剧,战争场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真实的战争场面不仅给观众真实的代入感,也是电影重要的元素和背景。近年来我国拍摄的战争史诗剧大都在战争场面上十分用力,着力突出战争场面的宏大和残酷。在这一点上,《长津湖之水门桥》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中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战争场面。该片制作团队为给观众带来战争视觉冲击,全部采用真实取景,选择与当年地形非常相似的东北某地作为战场的真实还原。为达到真实强风环境,剧组专门安排几架强力鼓风机对着演员高强度输出风力,让演员切身体会历史中水门桥战争自然环境的残酷性。拍摄过程中,为高度还原志愿军战士的着装,导演要求演员着单衣,拍摄战士们在低温寒风中的瑟瑟发抖的真实样子[1]。长达4个多月的雪景拍摄,零下30℃左右的气温,拍摄难度可想而知。这样真实的场景让演员沉浸其中,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生发出真情实感,在表演上能够更加接近真实的人物,演出真情真意,能够让观众看到最真实的人物。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战争场面,也能够让整部剧的质感更加突出,在场景氛围上,让观众更加投入,对电影的情感也更加充分。简而言之,拍摄团队对战争场面的真实还原,才造就《长津湖之水门桥》如此高质的主旋律影视作品。
(二)细节刻画形神兼备
优秀的影视作品都重视主人公的细节刻画。在《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拍摄过程中,团队也重视抓拍细节,让人物形神兼备,更为饱满。以该片中七连指导员梅生在水门桥战斗中的拍摄场景为例,画面中人物双眼通红、伤痕累累,加之当时相对黑暗的拍摄背景,真实性极为强烈。除了主演形象刻画外,其他演员的举止、神情、语言的细节拍摄也非常到位。有的战士在敌人的扫射时中弹倒地,有的在敌人的火焰喷射中燃烧而亡,有的被坦克碾压牺牲,有的为掩护战友扑向敌人的手雷,一个战士右臂夹着炸药包准备冲向敌人坦克,却被坦克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这些战士们出镜不多,但是却都牺牲得十分壮烈,每一个人物的牺牲都让人感到悲壮。当一个个战士相继牺牲时,牺牲的意义就在这些演员们的身上体现了出来。观众更能够从这些牺牲中感受到本剧的主题。从演员动作举止拍摄看,三炸水门桥的“钢铁七连”的战士们,从开始的动作敏捷到后来的满身伤痕步履不稳但是始终斗志昂扬,每个动作都让观众感同身受。余从戎在山顶调试电台时发现敌机,为了掩护七连全体,他拿着机枪向敌机射击,然后迅速奔跑,把敌机引向远离大部队藏身山谷的另一侧,最后被敌机投下的大批燃烧弹爆炸形成的火海吞没。动作连贯,丝毫没有任何犹豫,这份为了战友甘愿牺牲的精神让人感慨万千。伍千里在几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抱着这个最后的爆炸武器,英雄现身,让这一段戏份十分精彩,同时又十分悲壮。从几位主演的神情拍摄看,坚毅中透露出不屈,眼神中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令人动容;从人物的语言刻画看,数句经典语言,如“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却如愿地眺望”等,深层次地向观众传递人物情绪。总体而言,《长津湖之水门桥》对细节的刻画,是该部作品最成功的因素。
(三)武戏文拍眼中有人
《长津湖之水门桥》不但拍摄了精彩的战争场面,还融入了很多的文戏。正如该作品的导演黄建新所言,整个拍摄过程导演始终追着人拍,从人的拍摄角度去见证战争,做到“武戏文拍”。眼中有人的拍摄是导演团队拍摄最核心的一点。水门桥之战,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志愿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唯一优势。只有拍摄出志愿军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才能挖掘战争的真谛。跟着人拍、紧盯演员,不用拍摄出更多宏观绚丽的大场面,自然而然就能以人的视角对战争做出更为人性化的解读,观众由此产生的观影共情感也更为强烈。无论是夕阳下战士们望着家乡的方向,向祖国敬礼,还是给牺牲的战士们堆起小坟包,把所有的好东西都送给伍万里,都体现着说不尽的爱国情、战友情,这些情谊组合起来,就让这些战士们的形象更加立体。在这部电影中,每个战士都有了名字,有了喜怒哀乐,有了自己的牵挂,真正的让小人物发挥出应有的光彩。简言之,《长津湖之水门桥》做到了战争史诗电影倡导的宏观与微观、大场景与小人物的有机融合。
(四)后期制作精益求精
《长津湖》与《长津湖之水门桥》两部优秀电影,均重视后期制作。从广义上看,电影的杀青,只是完成了一半工作,后期的剪辑、特效、声音修饰等也非常重要,事关整部电影的成败[2]。《长津湖之水门桥》在后期制作中,为保障制作质量,聘请了国内外最专业的的后期制作团队。强大的后期制作通过软件特效补充了场面的不足,让整个战争场面的惨烈体现得更为充分。部分拍摄场景在后期制作中发现与要求不吻合,导演们多次率领团队重拍、补拍,有的场景为达到完美要求甚至重拍或补拍了几十次。《长津湖之水门桥》的主创团队做了多次受众调研,充分聆听观影者的建议,对原版进行了大幅修缮,最后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全新的补充拍摄。
三、《长津湖之水门桥》拍摄技巧给国产宏观战争史诗剧制作的启示
《长津湖之水门桥》取得艺术与商业的双成功,其拍摄技巧给国内其它团队创作宏观战争史诗剧以很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归纳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做到艺术化拍摄
要想拍出高质量的宏观战争史诗剧,首先必须要做到忠于史实。历史不容改变,不能为了拍摄方便肆意篡改历史。要尽量还原真实战争场景,给观众历史带入感。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团队要忘记所在时空,“穿越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去思考,方能拍摄出高质量影视作品[3]。当然,忠于史实不是完全抛弃艺术化演绎,毕竟如果完全按照史实拍摄,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做到纯粹的表里如一。为方便推进剧情,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艺术化压缩、改进和创新。当然,这种艺术化拍摄不能完全脱离史实,要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艺术化加工。最完美的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是生活与艺术的高度契合。能够在历史的基础上融合艺术,让历史片富有艺术美。
(二)在宏观战争的环境中重视细节打磨
战争题材的影视剧,特别是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要想拍出特色、成为精品,必须要重视各种细节的打磨。团队应从场景的布置、人物的着装、演员的言行举止等多方面出发,进行细致刻画,仔细揣摩。拍摄过程中,要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宏大的战争场面浓缩化,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情节、最典型的角色作为拍摄重点,这样才能拍摄出深入人心的高质量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当然,重视细节打磨,不是忽视战争场景的宏观拍摄,而是通过细节带领观众逐步走入宏观战争场景,让其以参与者的身份亲身体会战场的残酷。因此,宏观场面用远景景别拍摄,微观场面用特写景别拍摄,重视细节刻画,将宏观与微观高度衔接,才能拍摄出真正伟大的宏观战争史诗级的影视作品。
(三)在人物塑造中拍摄出不同角色的特征
眼中有人,拍摄围绕人展开,这是所有经典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共有特征。每部影视作品中有至少一名主演,拍出主要角色的不同特征,体现角色的个性化挖掘,才是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现代宏观战争史诗剧拍摄中,必须要拍出不同角色的独有魅力,不能同质化拍摄[4]。同时,要拍摄出不同人物的时空转换下的变化。如有的人物为什么从出场到结局产生了如此巨大的生理心理演变等,需要展现这个过程,需要进行细节的铺垫。当然,拍摄不同角色的特征,不是孤立开展,也要顾及不同角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性。尤其是宏观战争剧,往往都是群体的精彩演绎,只有一名主演的影视剧,没有众多配角,即便主演自身再优秀,也无法成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四)在后期制作中不断融入最新技术手段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宏观战争史诗剧的拍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以往现场拍摄难度极高的效果能够通过后期制作添加。影视剧后期制作中,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请国内外专业的优秀后期团队参与制作。总体来看,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效率整体呈现不断提升的态势。简而言之,宏观战争史诗剧的拍摄中,必须要把后期制作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要学会不断融入新技术,提高后期制作效率。
四、结束语
宏观战争史诗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拍摄难度明显要高于其它类型的影视作品,但也是最能体现拍摄者能力的题材。《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制作团队精益求精,精细打磨细节,创新出很多拍摄新视角、新方式,用人性化的角度,宏大的历史观视角,拍摄出更具有历史感和真实感的史诗,给国内其它团队创作宏观战争史诗剧以很多有益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