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的城市形象建设与地方文化认同
——以“核酸贴纸”为例

2022-02-18吕文婷

传媒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核酸西安文化

吕文婷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缘起

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均受到阻碍,西安曾经兴盛的旅游业也被迫中止。为减少大众由于疫情封城和核酸检测出现的负面情绪,从2022年3月12日起,做完核酸检测的市民可以领到一张一寸大小的彩印Q版大熊猫图案贴纸,由核酸检测点统一发放,这是西安的第一张贴纸。由此,西安的“核酸贴纸”正式开始发放,而每一张贴纸图案的设计,也都与西安的人文地理与文化内涵息息相关。

第一组“秦岭四宝”,谐音“清零四宝”,分别以熊猫、羚牛、朱鹮和金丝猴为贴纸图案,与传统服饰相结合,代表着陕西地区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第二组为“盛唐守护天团”,以唐小妃、城小将、李小白、波斯客组成,展现唐代的兴盛与开放包容的文化风采;第三组的“大汉守护天团”,以霍去病、卫小青、韩小信、张小骞组成,代表着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古长安城强盛的军事与外交实力;第四组则是选取了贴近大众生活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作为创作原型,分别是:代表产业工人的“秦小工”,代表医护行业的“美小医”,代表公检法系统的“帅小警”,代表教育系统的“师小蒙”,以及代表运输和快递行业的“速小达”,寓意着对社会各行各业平凡劳动者们的致敬。

西安有1300万市民,排队做核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检测的结果也无法立即出来。这种情况下,当日的核酸贴纸就可以作为个人已经完成检测的凭证,也是出入小区、单位、超市、景点和乘车的一个凭证。这是核酸贴纸最初的用途。

而贴纸一经发出,便多次登上微博热搜,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贴纸逐渐成为了一种“收藏品”,并且因其所设计的形象都带有一定西安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贴纸的功能也逐渐突破了实用性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对此,本文在对现有贴纸内容的分析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西安市民进行了深度访谈,由此分析贴纸是如何构建西安的城市形象和深化文化内涵,以及当中值得借鉴的传播优势。

(二)文献回顾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看法、观念及由此形成的可视具象或镜像[1]。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城市形象),认为城市具有“可读性”,意象是观察者与所处环境双向作用的结果,观察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所见实物进行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2]。简单来说,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客观物质元素与人们的主观印象和想象结合的产物,这种主观感受一旦在大多数人眼中成为共识,又会反过来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与此同时,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由于人类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因而人类的文化认同也因文化的差异而不同,文化认同也因此表现为对其文化的归属意识[3]。“认同”本身是一个行为科学术语,由于“文化”本身具有抽象性和灵活性,“认同”一词又已经发展成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术语,“文化认同”的概念如今已活跃在各个研究领域中。

在跨文化传播日益凸显的今天,对于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忽视的。在推行文化政策的问题上,许多学者在面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等问题时都偏向于用“文化认同”的理论来进行解释,认为这一切都从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这些问题的产生,均可归类于“文化认同”,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也离不开对文化的探讨[4]。可以说,文化认同对于城市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链接民心与提升文化自信,都需要以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作为根基。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在西安市内随机选取了20位受访者,就他们对西安核酸贴纸的了解和看法,以开放式问题为主,分别进行了20-30分钟的深度访谈。

这20位受访者被分为A、B两类,A类为从小一直生活在西安的本地市民,B类为外来的学习或务工人员。同时又按照年龄段分为四组,分别是12-18周岁的少年组、19-35周岁的青年组、35到50岁的中青年组以及5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组。

分组的结果如下:

A类:少年组5人,青年组2人,中青年组3人,中老年组5人。

B类:青年组3人,中青年组2人。

访谈结果显示,“核酸贴纸”在受访者心中获得了普遍好评,虽然被访者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集齐所有形象的贴纸,但对于所有贴纸的内容,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与B类不同的是,A类受访者由于是西安本地人,对西安的人文地理本身了解较多一点。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第一阶段的“秦岭四宝”贴纸上,除年纪较小的少年组以外,其余本地市民均表示此前就听说过“秦岭四宝”的说法。而B类受访者大多数都表示,是在发放了本轮贴纸之后,才知道了被称为秦岭四宝的是哪四种野生动物。

但对于唐文化与汉文化的贴纸,A、B两类受访者的了解程度则并无明显差异。问及贴纸上历史人物原型时,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能够脱口而出其人物姓名和主要事迹。少年组的小吴同学还表示,历史课上老师还用贴纸形象复习了相关知识和考点,同学们回答得都比较流利。

最后问到关于西安贴纸行动的效果和意义时,A类青年组的高同学表示,此前西安曾因负面新闻登上微博热搜,作为西安人看到自己的城市遭受“地域黑”,心里很不是滋味,希望核酸贴纸登上热搜后,能改变网络上以及外地人心中对西安不好的印象,重新认识西安。B类中的马同学则表示,自到西安读书以来,就遭遇了不断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乎一直待在学校里,在和身边本地同学一起领到核酸贴纸后,有了一种自己也成了西安市民的感觉,并且想等疫情控制住以后,去西安的博物馆与景点参观游玩。

可见,对贴纸内容和意义的解读是一个受众主观“解码”的过程,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解读。因此,要想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就需要传播载体、传播仪式的共同助力。

二、“核酸贴纸”作为文化符号的优势分析

(一)传播载体强调实用性、美观性和便携性

普通的宣传片和纪念品往往更适合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的文化传播,而对于一个地区内部的文化认同的加强,对传播载体则有着实用性的要求。

中老年组的五位市民均表示,自己因为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进出超市和小区要打开核酸结果页面总要费一番周折,有了贴纸后,将贴纸贴在手机背面,一目了然,方便了许多。

中青年组的刘女士表示,贴纸的颜色和图案都很好看,自己和家人都将贴纸都贴在了原先手机壳上,现在都有了“新手机壳”。

中青年组的另一位杜先生则表示,自家孩子拿到“波斯客”贴纸的那天,好奇地问为什么今天的贴纸上是个外国人,于是自己就从贴纸图案入手,给儿子讲了唐代时期丝绸之路与对外贸易的历史。贴纸就这样在很多家长手中成了教具,从图案入手,寓教于乐,为孩子们科普了历史知识。

青年组的南同学是一位大一新生,她决定把自己的贴纸都收集起来,等到这次疫情彻底过去,这也算是这个时代一种独一无二的纪念品。她还表示,之前由于核酸检测基本都在早上,需要起很早,还要排很长的队,经常有负面情绪,有了贴纸之后,给原本枯燥的过程增加了一点乐趣,“有时还会尽量去早一点,因为迟了就发完了”。她还表示,自己平时就有收集的爱好,买过很多盲盒,“如果一组当中其他几个都有了,就差一个没有领到,会很遗憾,觉得不完整了”。

提升城市的传播力从来不是一夕之功。西安用文化赋能核酸贴纸,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措,却在缓解疫情防控期间民众焦虑情绪的同时,还能方便市民进出公共场所,满足大家收集的喜好,并且意外收获了一波城市宣传的热度。这就是这次贴纸行动的成功之处。

(二)线上线下联动,强化传播效果

在选取合适的载体进行文化传播之外,也少不了新媒体利用其速度快、受众广泛的特点,承担起宣传和科普的责任。贴纸的设计者贾斯涵此前表示,“秦岭四宝”代表了陕西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其设计灵感则来源于自己生活的古都西安。

秦岭四宝的图案设计,除了地理元素以外,还融合了西安在历史上不同朝代曾盛极一时的文化特征。第一张中的熊猫是唐文化的体现。熊猫贴纸上,熊猫身上的大袖衫是唐代贵族妇女的经典服饰。唐代中国国力强盛,文化空前繁荣,比起其他历史时期,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文化也更为大胆开放。第二张羚牛图案中的礼服,来源于西周时期。西周等级制度逐步确立,服饰种类有祭礼服、朝会服、戎服等,美学特点主要是整洁、雅致、和谐,注重仪容、仪礼,“羚牛”服饰便体现了蔽膝在礼服上的使用。第三张金丝猴身上的铠甲,其原型是秦朝铠甲。秦朝崇尚武力,组建了强大的军队,并留下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第四张朱鹮身着裙子,是汉代妇女服饰的体现。汉代服饰文化随着国力增强而逐渐丰富,曲裾深衣盛行,妇女上衣下裙的日常服装成为后世汉族妇女着装之模本。

在此次访谈中,一多半市民均表示,拿到第一组“秦岭四宝”核酸贴纸后,一开始只看到了不同的动物形象,并没有注意到动物形象身上的服饰,而是在刷抖音、看微博的过程中,看到了对于贴纸设计的寓意分析,才注意到四个野生动物形象的衣着也大有讲究。

新媒体UGC生产模式以交互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西安的核酸贴纸自出现以来,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很多知识科普类博主、旅游博主等,借核酸贴纸,开启了解析西安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话题,抓住热度,增加流量。因此,西安这次的核酸贴纸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也是因为将现实情况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才成为了西安破圈的标签。

(三)满足身份认同、圈层归属的心理需求

青年组的杨同学是在校大学生,她的核酸检测多是在校内完成。她表示,自己除了拿到西安市发放的部分核酸贴纸以外,还拿到了自己学校专属的贴纸,图案为自己学校的景色和图书馆、教学楼等景色,很多同学都拍照发了朋友圈。

微博上还发起了“西安高校的核酸贴纸哪家强”的话题,很多网友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学校的贴纸,并配上自己是“××(学校名)人”的文案。

圈子是以情感、利益、兴趣等维系的具有特定关系模式的人群聚合[5],“圈层”既有封闭性又有开放性。对于其他城市来说,西安是一个整体,而对于西安内部,又可以以不同区、不同街道、不同高校等来划分。因此无论是西安市统一发放的“西安贴纸”还是高校自主设计的“高校贴纸”,都是对所属人群的身份认同的加强,也是对所处圈子归属感的强化。特别是访谈中的B类受访者,他们均为外地来西安求学和工作者,对于他们来说,在另一个城市获得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尤为重要。其中一位余女士就表示,自己老家在山西,来西安工作三年多了,自从疫情以来,出省回家变得格外麻烦,甚至过年都是和朋友在西安过的,对于这座城市已经有了很深的情感,虽然户口没有迁过来,但心理已经潜移默化地有了自己是西安人的意识。拿到核酸贴纸后,先是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收集得越多,越是感到自己正慢慢从一个“外来打工人”成为西安市的一分子。

从此种角度上来说,核酸贴纸是一种仪式感的传播形式。传播的仪式观认为,传播可以被视为一种“仪式”,有共享、共同参与的意味,这种意义上的传播是将人们以团体和共同身份的形式聚集起来的“典礼”,其传播的形式也超越了传递符号本身,而是具有更为宏观、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维系社会存在的纽带,而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都依赖这种秩序所存在[6]。因此,核酸贴纸的发放过程,本身就是具有仪式感的隐喻,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接收者的认知和态度。

(四)经典形象卡通化,拉近城市距离感

贴纸的成功,还与其图案的卡通化设计有关。

卡通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因其夸张的形式、简单独特的造型风格、诙谐幽默的内在含义深受大家喜爱。西安最初的“秦岭四宝”就是通过对四种动物依形取样,在保留其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拟人化变形。后来的“大唐天团”和“大汉天团”除了形象上卡通化,名字上也通过加了一个“小”字,显得俏皮许多。这样的设计,更为生动活泼,便于大家理解和接纳,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也符合互联网传播的思路。

在B类受访者当中,这种亲切感则更为重要。青年组朱同学就是一位外地来西安的求学者,她表示,此前的很多文化宣传和历史学习中,总是强调西安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所以对西安的印象类似一位面容沧桑、饱读诗书的老者形象,以为西安整体文化气息是偏向古板和守旧的。来了这里之后才慢慢改变这种观点,特别是这次核酸贴纸的图案设计,很是俏皮活泼,让人感受到了西安的年轻化气息。

这是西安的城市客观元素与人的主观想象的一次碰撞,这也是逐步建成现代化城市的必要步骤。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只宣传往日的辉煌已经不够,还需要和现代相结合,才能为更多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作为一次成功的城市宣传,西安将贴纸形象作为文化符号,让传统文化与时代感巧妙结合,增加亲切感,拉近距离,既展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体现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五)文化传承之余,彰显人文关怀

西安有着很多城市无法企及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资源,如何挖掘和发扬这些文化遗产,让西安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展示于点滴之处、传递于俯仰之间、闪耀于笔尖网端,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而这一套小小的贴纸就是很好的开始。

“秦岭四宝”谐音为“清零四宝”,寓意着期望疫情早日清零;“去病”象征着去除病毒,早日恢复疫情前的平安繁荣;“卫小青”意为守卫青色,保住绿码,代表着西安市民守护健康的愿望。还有第四组社会各界普通工作者的形象,“医小美”“帅小警”等,发放时间恰好是“五一”劳动节前后,寓意着对劳动者的赞美,对各行各业在疫情攻坚战中做出努力的肯定。这也是西安自身态度的展现:除了回顾历史,还需关怀当代;除了传扬杰出人物,还需赞扬平凡的劳动人民。

一张贴纸意外成为了城市宣传的载体,既展现了西安的城市底蕴与人文情怀,也凝聚了疫情防控期间众志成城抗疫的决心;既提升了城市温度,也彰显了城市管理的智慧。

三、总结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大雁塔、兵马俑、钟鼓楼、明城墙等众多名胜古迹蜚声海内外。“周秦汉唐”所传承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亦成为助推西安核酸检测贴纸“出圈”的缘由之一。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认为,“清零四宝”“霍去病”等核酸检测贴纸不仅增加了人们对城市防疫工作的配合度,也通过文化的象征意义给予民众积极乐观的心理暗示。“这不仅为人们的健康情况留痕,也令一座城市的温度在人们心中留痕。”

疫情本身是一件严肃且带来无数困扰的事情,但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值得学习的榜样。贴纸的热度虽然只是一时的,但却是窥探西安传统文化与城市内涵的一扇窗,从“清零四宝”到“祛病”将军,小小的贴纸寄托了西安人民对“战疫”的信心。很多西安市民决定将贴纸做成纪念品保存,这些富含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的“Q版”贴纸,不仅让疫情防控工作有所减压,亦拉近了人与城市的距离。

好的城市宣传,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文化符号作为能指,通过发掘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有限的形式展示无限的内容。虽然只是一枚贴纸,却让西安的人文地理又一次走进大众视野,系列贴纸甚至成了科普的教具,众多家庭以贴纸形象为切入口,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热情。贴纸以卡通形象展示了秦岭的物种多样,以及古代长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对内,贴纸促进了市民做核酸的积极性,也激发人们对城市的深度认知和文化认同,对外,通过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西安再一次作为网红城市“出圈”,成功塑造城市形象。

猜你喜欢

核酸西安文化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西安2021
Oh 西安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