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资源融入思政课堂的策略探析
——以“三明实践”地方资源为例

2022-02-18陈雪珍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明家乡资源

陈雪珍

小学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门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三明实践”是三明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是受全国瞩目的地方资源,也是宝贵的德育资源。地处福建省中西部山区的三明市,是一个革命老区,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却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受全国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三明地区的发展非常关注,多次深入三明进行调研,对三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作出了重要指示。三明市探索了一系列经验做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明实践”。“三明实践”主要表现在红色文化、工业建设、绿色文明等方面,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德育价值。

因此,笔者认为,在思政课堂中教师应该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德育课程,让学生在身边的德育资源中接受教育,增强教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德育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发课程资源

“三明实践”是三明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受全国瞩目。2020年12月中旬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连续刊发、播报“三明实践”成果。与此同时,各媒体均在所属客户端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通过视频、图文、H5 作品、漫画等形式全方位深度展示“三明实践”成果。

教师要充分挖掘“三明实践”地方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政课堂,丰富课程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学习领域。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三明实践”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利用电视、手机、电脑等平台,加强学生对“三明实践”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三明实践”内容的视频或资料,促进学生内化吸收,把知识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1]。

例如,学习“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时,学生虽然也零碎地听过一些战争故事与红色歌曲,但他们的生活终究离战争太远,对历史背景和革命者所展现出的斗争精神难以理解。教师要善于挖掘地方资源,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建设我们的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三明市,就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留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三明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关图片、视频及故事,充实并丰富课堂资源。如:三明大田县以叶炎煌烈士为原型创作的革命题材电影《无悔的心》,就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观看电影,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志士的伟大精神。又如: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三明,曾经以“元旦”为题,写下《如梦令·元旦》,这首诗也是绝好的课程资源。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这首诗,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在朗诵中,深刻领悟红军不屈的抗争精神。再如,三明地区各个县市都有“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小分队,红色故事宣讲小分队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与故事相匹配的精美背景视频。教师可以邀请红色宣讲团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看着精美背景视频,听着感人的红色故事,在心里渐渐种植下红色的“种子”,以此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借助互联网平台,能够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德育实效。

二、利用微课堂方式,优化教学活动

微课堂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方式,它是通过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以往的教学法相比,它优化了教学活动,能凸显学生主体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教师要想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前的充分准备。因此,只有做好课前准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QQ 和微信,向学生发送课堂教学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章节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视频和图像的媒体特效,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2]。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微课堂的优越性,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我的祖国多辽阔”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有多大,教师可以把祖国的边界线,祖国的领土面积和海域面积及最南端、最北端、最东端、最西端的相关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课件,发到班级微信群,让学生提前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弥补相关知识的不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出示中国地图,带领学生认识比例尺,接着出示三明区域图和比例尺,让学生在直观对比中感受祖国的大,最后让学生把三明地区的面积与国家面积比一比,算一算我们国家的面积相当于多少个三明地区,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祖国的辽阔。

三、开展信息化教学,助力合作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在课堂中,教师往往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使学生从小就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能根据别人的合理建议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强化学习效果。

以“发现家乡的美”一课为例,教师须基于教学要求,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有效学习,并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展示与交流关于家乡景色的图片或照片,将图片或照片中所展示的内容介绍给其他小组成员,并选出最美、最有意义的图片或照片在课堂上进行解说。在学生进行课堂解说时,教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评价,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家乡的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来发现。家乡的美可以是家乡的名胜古迹,可以是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还可以是一花一石、一草一木,大田的屏山茶园、将乐的玉华洞、泰宁的大金湖、尤溪的朱子文化园、沙县小吃文化城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谁不说咱家乡美”展示活动,利用视频和图像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发现中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感上有认同感,激发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再如学习“爱心的传递者”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成不同的爱心小队,进行任务分配,并在实践中合作完成任务,再以小组的方式汇报活动过程和活动感悟。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情感体验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它有助于打破时空的限制,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其直观、抽象的特效,有助于再现生活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巧妙融合,使教材内容与学生体验有效对接,使教学回归本真生活。

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铭记祖国遭受苦难的经历,勿忘国耻,切身感受先烈不屈不挠抵抗外侵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真实的历史素材和图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当课件展示到火烧圆明园和南京大屠杀时,学生都紧握拳头,气愤之情溢于言表。当展示“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地道战、麻雀战及地雷战时,学生一片欢呼雀跃,课堂也沸腾起来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不断响起。同时,笔者还收集了三明市抗日的相关素材,当时,三明市以大田县武陵乡为中心成立了闽中特委,建立了抗日武装,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深刻体验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先烈顽强不屈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道德教育离不开生活。在学习“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时,笔者设计“家乡故事多又多”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讲述家乡故事,建立“我”与“家乡”之间亲密、亲近的关系,如三明红色故事、三明绿色故事、三明经济发展等,这些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讲述家乡故事,让家乡生动的生活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立与家乡的联系。课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家乡的山山水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如唱响家乡的歌、绘家乡之景、录家乡之声……让学生回归生活,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真切体会家乡之美。

五、发挥特效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素材,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发展史中的瑰宝,如何使其代代薪传,弘扬民族文化成为当下该门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音、像、形及动画的优势,合理创设有关民族文化的学习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视频讲述故事,能够极大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情趣交融的氛围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此同时,学生的兴趣得到全面的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有利于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3]。

在学习“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巧妙地营造有关中秋的情境,渲染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及魅力。在“花好月圆,赏析中秋”的环节,伴随着优雅的古典音乐,笔者为学生朗诵了李白的古诗词《月下独酌》,课堂一下子被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置身于传统文化的特有情境中。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月亮在古时代表什么吗?”不少学生认为是“思念”,笔者表示赞同,并补充:“古代异乡的游子喜欢借物抒情,他们用月亮来表达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此后,人们逐渐将赏月与月饼联系在一起,表示家人团聚,寄托思念,并且一直流传至今。”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古人中秋思乡的故事制作成动画的形式,配上背景音乐和背景画面,发挥动画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和习俗,达到良好的效果。再结合家乡三明市的地方习俗,让学生说说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的,把家里过中秋的照片、小视频在班级里分享,从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浓浓的文化气息和亲情,该节课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增强孩子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认同,使其从小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工作也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在这种环境下,互联网技术进入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广大教师课堂的“利器”,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发展,助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三明家乡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