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信息化分层设计
2022-02-18袁彩惠
袁彩惠
“双减”政策改革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内容详尽而明确,特别是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方面,甚至明确了各个年级和阶段的作业时长要求[1]。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各地相关部门和学校充分研究如何既能严格落实政策标准,又能合理布置作业,让作业发挥良好的巩固作用,为此,提出了诸多的布置作业方式要求。其中,作业信息化分层设计是较为有效且符合政策要求的一种方式。
一、“双减” 政策对课后作业布置的影响
家庭作业负担重是“双减”政策实施前经常出现的话题,各种渠道的新闻中都有涉及。如,学生家庭作业多,严重影响学生睡眠;某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上面对老师责怪其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号啕大哭,既有其对自身无法有效辅导和监督孩子的愧疚,也有对作业内容过多的抱怨。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过大的问题,相关部门急需出台切实可行且有力的方针政策进行改革。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其中,在家庭作业方面,要求“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 分钟”。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小学阶段作业时长的明确提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机构不断进行研讨。尽管此项政策具体落实在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长减少,但其真正意义在于倒逼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程序由以往的课堂加课后的形式变为课堂为全部或为主,课后减量且为辅[2]。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突出学习效果,摒弃传统的笼统化、重复化等问题。在具体实施上,考虑到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其必要性,为此,在认真抓课堂教学成果的同时,分层布置作业,这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分层布置作业的内涵在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布置,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长内完成作业且达到训练巩固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作业信息化分层设计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进行课后作业信息化分层设计十分必要。第一,课程内容从低年级阶段的基础认知逐渐过渡到中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和理解判断能力要求的内容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为此,在中高年级阶段,布置一些综合性的具有逻辑推理、理解判断性、综合实践性的题目进行课后的巩固训练实属必要[3]。第二,由于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水平存在差异,其从低年级阶段逐渐积累至中高年级阶段的知识水平也必然存在着差异。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进行课后作业信息化分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分层设计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通过分层设计作业可以充分体现所有学生课后作业的有效性,让所有学生均能有所提高,这符合“双减”政策对于课后作业“减量增效”的要求。第二,作业分层设计能全面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想达到分层设计的目的,必须对学生的智力、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效果、作业时长等充分了解,同时,必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充分研究设计课后作业内容,全面把控学生的各个层次和学习程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第三,作业信息化设计可以创新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技术与作业设计的整合,可以实现作业设计的高效化、多元化,让学生更乐于做作业。
三、“双减” 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信息化分层设计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为作业信息化分层设计提供条件
1.深刻领会“双减”政策的内涵
一方面,学校要充分理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这种观念下,教学的侧重点、课后作业的分类细化、作业时长的控制等,就变成了自然而然应该严格遵守的内容;另一方面,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在素质教育下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教育应以实用化为主,因此,作业分层设计正符合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以致用的要求,即一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必然可以接受更多更难的知识,一些层次不足的学生则以夯实基础、逐渐积累突破为主[4]。
2.合理设计教学程序
“双减”政策对作业时长的规定意在提示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而不是低层次的重复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一些巩固性的、简单的、基础性的习题应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或利用学校自习时间使学生进行学习。而课后的家庭书面作业,则不能进行简单的、重复性的、一条线的布置,而是分层次、分难度地布置作业,起到拔高、提升、扩充的作用。
3.创新作业信息化设计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正全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教学方面,信息化课堂已成为一种常态化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作业分层设计中是一种创新,但其效果却十分优异。为此,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将信息化技术与作业设计有效整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方法。
(二)掌握作业情况,为作业分层设计消除阻碍
1.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辅导
教师要充分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对学生不能简单以成绩情况区分,还要了解哪些学生聪明又好学,可以放心大胆地提高作业难度;哪些学生基础不牢、理解能力不足,布置作业时要以低层次的训练和针对性的训练为主,以其能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为主;哪些学生虽然聪明但有着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好,针对这样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辅导,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定期观察。
2.充分研讨分层设计的作业内容
教师要对分层设计的作业内容进行充分调研,确保顺利实施。一是提前评估分层作业的内容是否合理。教师要在布置作业前,对分层布置的作业层次和难度进行核对;对布置的作业时长进行估计,确保符合政策规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提升。一般可以采取教师试做的形式进行判断,或者同一专业的教师之间进行研究确定。二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督掌握。例如,通过微信、QQ 以及专用的学习平台,及时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以此掌握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还可以采用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家长帮助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时长进行记录,甚至记录其作息时间,向家长了解学生做作业时的情况,充分掌握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再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或采取单独辅导解决问题的方式,或采取调整作业层次的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完成作业。三是教师要重点做好对作业的评价工作。为了保证分层作业的有效性,教师要及时检查评阅学生的作业,通过作业情况了解掌握学生是否符合自己估计的层次,是否达到预期的作业目标。通过上述措施,形成完整的作业分层设计的闭环管理工作,使分层设计作业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坚持作业信息化分层设计的原则
1.坚持拉开不同层次作业的差距
拉开不同层次作业差距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其一,针对差异化的学生,要考虑匹配适当难度的作业,而如果没有拉开差距,则显然失去了针对性,失去了分层设计作业的效果;其二,差异化的作业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这种作用对于排在第一层次的学生而言更可能是一种鼓励,潜意识中让其觉得自己很优秀,从而更加努力学习,按时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而这对于排在最后面层次的学生而言也可能是一种正向的鞭策,他们在潜意识里清楚自己学得不够好,但在教师的引导和适当的鼓励下,他们也同样可以完成作业,并不断提高。
2.坚持作业难度的适宜性
作业分层设计的目的在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动力,让成绩较强的学生不至于“吃不饱”,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至于“吃不完”。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要坚持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作业内容难度匹配,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3.坚持动态调整的原则
分层设计作业的对象应该是动态的,随着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提升效果的不同,其知识能力肯定会有所变化,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及时对分层次的对象进行调整。另外,教师要杜绝以“有色眼镜”看待学生,杜绝以自身好恶对待学生。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应积极调整学生所对应的层次,通过动态的辅导、鼓励,加快学生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4.坚持作业信息化设计原则
坚持作业信息化设计原则是为了在实践中不断寻求作业设计方法的创新,从而让作业设计变得更加高效,设计内容更加新颖和趣味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要坚持将信息化设计融入作业设计当中,实现作业内容的多元化。
(四)作业信息化分层设计的具体应用
1.按层次进行分组
教师应对所有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考虑到对学生的了解掌握需要不断深入,且学生的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这种全面了解和掌握可以随着日后实际效果和情况不断调整。教师可将理解能力和智力最优、完成作业较好的学生划分为第一层,将智力和理解能力很强,但因学习态度或其他问题造成成绩一般的学生划分为第二层,将因理解能力一般或基础较差等原因造成成绩不高的学生划分为第三层。在实际分组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暗中分组,即分组情况只有教师掌握,在布置作业时体现出差别,这种好处是充分照顾学生的尊严,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竞争;另一种是明着分组,可以由教师提出并向大家讲解每一个分组所对应的情况,第一次分组,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为了激发大家的进取心与自信心,可以让他们给学习小组自主命名,表达自己的学习与奋斗目标。例如,“冠军组”象征着自己的自信与优秀;“冲刺组”象征着正在冲刺,很快可以获得进步;“乘风破浪组”寓意其正在克服困难,努力赶超,不甘落后;“团结协作组”表达大家有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共同进步的强烈意愿。在这样的分组方式下,一些学生虽然暂时“名不副实”,但其不甘于人后的心理,有利于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利用信息化进行作业反馈与评价
作业的反馈和评价十分重要。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通过微信、QQ 等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或者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监测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时长和质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要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结果进行批阅。在批阅时,不能只看结果,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解题过程和学生作业完成时长等情况,综合判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中要求的知识与方法。对于实践作业的成果,可组织展示、汇报、评价与交流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然后,根据一定时间内的作业情况合理判断学生能达到的作业层次,进行作业分层布置的动态调整。借助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布置,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各自学习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双减”政策对于课后作业的“减量增效”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采取信息化分层设计的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政策的要求,对创新作业设计方式、提高作业布置效率、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也十分重要,有助于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