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整合运用

2022-02-18孙福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减内容信息技术

孙福平

语文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实践性强,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自信有重要作用。“双减”政策的实施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双减”政策下有更多收获是本文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科技支持下,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小学语文也不例外。教师要以“双减”要求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方式,致力于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双减” 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现状

(一)教师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在科技支持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早已实施,但在课堂上一些教师只是利用大量的视频、动画等进行教学辅助,缺少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引导,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语文是一门包括语言和文化内容的综合性学科,以语言的综合应用为学习目标,实践性比较强[1]。为了实现三维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利用网络上的听说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同时应避免对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过分依赖,避免失去创新,避免产生职业倦怠。

(二)课件内容缺乏创新

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课堂,丰富了教师的讲授内容,但容易使教师迷失在网络资源中,利用网络范本堆砌课件,导致课件内容缺乏创新。网络范本有固定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内容,过分使用这些内容不容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培养的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利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在阅读中吸收文化知识,并进行质疑、思考、想象和分析,同时这些也都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会导致课件内容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

(三)对于学生的情感引导不足

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使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学习,进而在陶冶情操的基础上健康成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过分使用使课堂更多是依靠视频、图片等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师缺少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3]。语文教材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不应是单纯教授教材内容,而是要应用教材帮助学生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教学中学会阅读,能阅读,才能因文悟道。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会使师生关系不平等,最终使学生无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无法领悟文章的结构美,无法接受文化的熏陶。

二、“双减” 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依托网络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信息化、网络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成为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为响应国家号召,一系列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陆续出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登录不同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借鉴与学习。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能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并为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资料,同时还能建立教学资源库,方便课堂应用时调用。学校根据教师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自主组建教学资源库,将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上传到资源库,形成逻辑清晰、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校园信息资源,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有效支持[4]。

(二)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室中,教师依托教材和教案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且通过板书、语言、动作等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受教室空间及教学方式的限制,课堂教学内容难以重复利用。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被录制成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的资源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重复学习,使学习更具个性化。依托信息技术的学情分析更加科学、准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转化,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美感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是在日常生活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但是受到年龄的限制,其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能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地呈现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增强语文知识的美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纸船和风筝》一文中,小熊和松鼠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所以只能通过风筝和纸船进行交流。纸船从松鼠家顺着溪流漂到小熊家,风筝则从小熊家趁着风飘到松鼠家。其中,“飘”和“漂”同音但不同字,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个字的意思,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在解释“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纸船在水上动的视频,目的是强调水的作用;在解释“飘”时,教师可以播放风筝在空中飞的视频,目的是强调风的作用。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就能理解两个字的不同意义,进而理解课文的内涵。

(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双减”背景下知识的有效传递。信息技术能将多元化的知识融入课堂,形成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并能让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比如对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和平年代的小学生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难以使其有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关于战争的一些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我国人民的艰苦生活,了解该课文的创作背景,最终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基础上了解周恩来总理的抱负产生的原因,进而培养爱国情怀。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帮助学生进行反复学习,使学生构建学习情境并适当进行反思,形成较好的知识结构,在对知识结构不断进行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双减” 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对策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智慧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突破传统学习中时空的限制,还能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从传统的读写教学过渡到视听教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使师生共同进入了智慧学习环境[5]。信息技术的适度使用能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使教师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情境,使学生深入情境体验学习内容,进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讲授《亡羊补牢》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依托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由教师设置情景表演,依托俏皮、欢快的背景音乐,由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帮助他们置身于课文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与课文进行亲密接触,进而在缓解紧张情绪的基础上使学生进行学习体验,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又比如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课文的重点是地球资源有限,地球是脆弱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纪录片《地球》,从外太空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使学生在看到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受到污染时能了解地球也在遭受巨大的生态危机,使他们认识到人们在改善生活的同时会对地球造成一定的伤害,而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需要每个人承担起保护的责任,虽然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创造奇迹。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素材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素材。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内容讲授的依托,但不是唯一素材。信息技术可以将网络上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素材呈现出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依托信息技术,学生能了解多元化的课外知识,并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在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 一文时,由于学生从未见过圆明园被毁前的样子,教师可以依托电影或纪录片为学生呈现圆明园之前的美丽景色,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及园区内的奇珍异宝。在此基础上,学生能了解圆明园被毁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进而意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能提升其情感感悟。又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学生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字的表面。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农民伯伯耕种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农民伯伯历经辛劳而满脸皱纹的形象,进而理解“饱经风霜”的深刻内涵。通过对“饱经风霜”深刻内涵的掌握,学生能了解课文所传达的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进而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精神层面,最终激发其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主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且好奇心重,对所有新鲜事物都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再是机械性的死记硬背,而应该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他们听说读写用的综合能力。只有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才能为其后续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文教材虽然有不同版本,但每个版本的教材内容设计都非常合理,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突出教学主题,进而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6]。比如在讲授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时,教师可以先依托信息技术在网上查找与名家相关的文章并推荐给学生提前阅读,目的是让学生先了解名家作品中记录的与朋友相处的秘诀。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列举与朋友相处的小事例,在学生陈述之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同学间误会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比如在讲授《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傣族音乐作为课堂的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先感受傣族泼水节的氛围。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并为学生介绍泼水节的由来。视频和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泼水节的特点,进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学习主题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会得到有效突出,教师的总结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7]。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基于此种背景,教师要了解以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情况,解决此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实现语文教学定位的合理化,突出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在有意义的学习的前提下提升其听说读写用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双减内容信息技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