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河北省高校改革与发展

2022-02-18耿辉建张金哲沈千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河北省

耿辉建 张金哲 沈千鹏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近日,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114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将从加强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两方面促进河北高校创新发展,并将通过部省合建、对口支援、专项工作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河北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2]。

一、“双一流” 建设与高校建设之间的关系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面向新时代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3]。

(一)“双一流” 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有助于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知荣辱、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教育风尚,确保师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体制,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与教师群体的密切联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平台;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双一流” 建设有利于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相关部门或者广大学子综合评估一所学校质量的首要标准。从广义的概念来讲,高校核心竞争力涉及诸多方面,如高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师资队伍、战略性学科资源、校园文化等,其中最根本的还是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人才培养促进科学研究,研究成果促进社会发展。全方位推进“双一流”建设,有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教学理念,培养追求学术自由、崇拜知识、追求真理的学术氛围、打造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的优质校园文化;有助于铸就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根基,协调促进人才合作的方针政策,培养能够适应和领导社会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助于提升高校办学层次、扩大学科范围、提升自身优势,提升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布局,开展广泛合作交流,打造开放式研究和服务平台。

二、河北省“双一流” 建设面临的困境

“双一流”工作开展以来,河北省高校的各学科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有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阻碍了河北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前进步伐。

(一)学科实力相对薄弱

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被认为是高校综合实力评估的标准之一,从河北省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以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整体水平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河北省高校进入ESI 前1%学科的论文情况看,燕山大学ESI 前1%学科的论文数量在省内排名最高,共18 篇,占比为0.65%,河北医科大学的ESI 前1%学科的论文数量占比为0.64%。从整体看,河北省内并未产生ESI 前1%学科的论文数量占比超过1%的学科,学科实力相比其他高校尚显薄弱。在“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国家建设方针,利用国家政策,发挥国家战略在高校办学和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是河北省各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和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大力支持,河北省高校整体学科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但与一流高校相比,依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部分高校存在学科基础不够扎实、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第二,新型学科、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略显滞后。第三,部分高校在学科建设时经常转换学科对象,以及对学科建设并未进行长久规划和深入定夺,导致学科重点不突出,综合实力不强。

(二)高水平人才匮乏

高水平人才与“双一流”建设平台是相互支撑的两个关键要素,人才促进平台建设,平台建设培养优质人才。高水平人才的匮乏不仅体现在科研人才匮乏、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方面,还体现在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等方面。一方面,科研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基于河北省处于劣势的地理位置,很多优秀的科研人才被京津地区优厚的科研待遇、精良的科研设备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吸引,造成河北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高校对于人才缺乏合理的培养方案,对于聘请的科研人员,缺乏交流合作和相关的政策支持,导致人才的科研兴趣下降,科研动力不足,极易造成人员浪费或人才流失。由此可得,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河北省高校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高水平人才建设是“双一流”建设中的关键一环,高校竞争实际上是高水平人才和师资力量间的竞争,河北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尚有不足。第一,河北省高校领军人才短缺。有数据显示,河北省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人才在数量上远低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第二,缺乏系统的人才管理体系。高校为提升学科发展速度,提高科研成果数量,积极引进人才,但对于人才管理体系的钻研不深,以至于无法真正发挥引进的人才的作用。

(三)创新意识不足

创新是高校建设的不竭动力。从河北省高校改革的具体措施来看,在财政支持方式和绩效评价体制方面尚存在固化思维。从高校财政支持方式来看,大多数高校是通过省财政厅拨款进行改革,资金来源是单一且有限的,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很难产出优秀成果。如果能够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既能保证资金支持,增加科研建设成果,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能够切实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从绩效评价制度上看,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其他高校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指标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降低,师资队伍建设不稳定。由此可见,应建立稳定、有序、良性的绩效评价机制,充分激发高校争创一流、办出特色的动力和活力,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

高校创新意识不足的主要表现是:第一,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尽匹配;第二,教师的观念水平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仍有差距;第三,教学内容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不相符;第四,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未能衔接。

(四)“双一流” 建设经费不足且使用分散

一般来说,高校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社会捐赠。河北省属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拨款,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河北省政府对高校的拨款力度受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从2018年高校的经费预算中可以看出,北京的华北电力大学的预算最高,为30.48 亿元,河北大学为10.88 亿元,河北农业大学的预算费用为9.1 亿元。从此数据中可以看出,河北省高校的经费与其他重点高校或发达地区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河北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经费投入和使用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仅需要有关管理部门付诸关注,还需要高校管理者从多方面制定经费使用制度。

高校“双一流”建设现状与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投入力度有一定联系。第一,部分高校出现了经费规模不合理的情况。教育经费现有量与高校建设所需的经费量不匹配,高校在增加招生人数、综合建设发展方面出现质的飞跃,但教育经费却不足。第二,部分高校出现了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类似于专项经费报销制度过于松散,专项经费未能应用到相关领域,存在套用经费现象,部分教育经费被应用至不相关领域等问题,这使高校实际使用资金数量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经费的使用效果欠佳。

三、河北省 “双一流” 建设与五大发展理念的契合

(一)坚持创新发展,激活发展动力

创新发展是河北省“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动力。高校的创新发展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切合高校实际情况,又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部署和区域发展要求。一方面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综合测评模式和专业实习模式等,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其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领域的实力;另一方面要紧跟国家方针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实现重点领域重点突破。

例如,燕山大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从体制上改革创新形式,促进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构建特色大学,同时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大学;而河北大学以综合性为发展特点,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也在努力突破自身的发展局限,能够有效融入文化元素和地方学校特色,做好长期规划,以“太行山道路”为实践指引,以“太行山精神”为理念指引,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坚持协调发展,释放发展活力

协调发展是河北省“双一流”建设的活力源泉。高校协调发展主要在于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一方面要协调好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人才培养是高校建设的中心任务,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相互对立,各行其是;另一方面要协调行政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关系,避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相互干预,做好绩效考核、综合评审等工作,需要行政与科研双管齐下进行高校建设。

(三)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内涵式建设

绿色发展是河北省“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不仅要求高校致力于一流的学科和专业的建设,更要注重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与传承。首先是绿色生态环境建设,高校要注重加强校园规划与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校园环境与高校整体建设息息相关,要努力实现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其次要注重教育理念的绿色发展,教育行业要求教育工作者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高校建设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绿色校园文化和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从多方入手促进高校绿色发展,助力“双一流”建设。

(四)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办学水平

开放发展是河北省“双一流”建设的点睛之笔,要以开放发展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在当今“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战略等带来的重要机遇下,高校应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内外联动办学。一方面要增强开放意识,注重提高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程度,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高校国际化建设步伐,注重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专业特色、科研合作等方面逐渐趋于国际化发展。

(五)坚持共享发展,提升师生获得感

共享发展是河北省“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目的。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高校要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共享发展推动办学共赢。一方面要建设和谐校园,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平衡教师行政、科研、绩效考核标准,改善学生学习条件,把人才培养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增强与社会的有效互动,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只有建立科学的共享机制,才能把“双一流”建设的“蛋糕”做大做强。

综上所述,河北省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政策支持,在“双一流”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高校更应抓住契机,积极借鉴国内一流高校和高水平大学的特色办学经验,结合省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努力克服高校在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助力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全省高等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