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022-02-18申萍
申 萍
(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小学 贵州 遵义 563127)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对写作具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动笔的冲动。想象力对学生写作兴趣具有激发作用,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作思维的支点,让学生的灵感不断涌现出来,在心理上获得愉悦感,产生用语言文字将头脑中的场景描述出来并向读者展示的愿望和冲动,进而让学生以写作为乐,逐渐形成持久稳定的写作兴趣。
1.2 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并非简单的语言、文字的堆砌,而是一种情感和思想表达的手段。学生在写作中需要完成选题立意,对写作内容进行规划。而想象则可以优化学生写作构思过程,通过想象,能够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宽广,让思维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让各种事物的表象在头脑中源源不断的浮现,让学生头脑中的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较强的想象力,能够让学生写作构思更加深入,让学生在写作中言而有物,言之有序,文笔流畅。可见,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理念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不断让学生在头脑中描绘出新的愿景并使之为实现这些愿景不断探索、求知,不断进行大胆尝试。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催生学生的一系列创造活动,逐渐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2.1 注重观察体验,做好想象力培养的基础
小学生想象力的形成和运用与他们头脑中积累的事物表象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象力发展的过程是他们对事物表象深入挖掘、重新组合的过程。小学生头脑中事物表象积累越多,他们的想象空间越开阔。因此,教师要通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注重小学生事物表象的积累。
2.1.1 教会学生围绕事物特点观察
观察是小学生获取事物表象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事物不同角度观察和感知,寻找事物的特点。
例如:教师针对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推荐一个好地方”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帮助学生领悟怎样围绕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本次习作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观察划定了较大的范围,学生可以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的场景,比如:书店、游乐场等,也可以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场所,比如:村头的小竹林等。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观察行为加以引导,比如:你要推荐的地方是什么?这个地方有哪些特别之处?
教师利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围绕事物的“特点”观察,抓住事物的表象特征。以此增加学生的表象素材积累,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好铺垫。
2.1.2 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观察是获取事物表象的重要途径,而观察并非简单的视觉信息的积累,而是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的全方位体验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写作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同样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有的学生在选题中选择了“村头的小竹林”,教师可以接触学生的习作选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五感法”进行观察。所谓五感,指的是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触觉,“五感法”就是充分调动人体的多种感官对同一事物加以认知。比如:通过视觉可以看到“村头小竹林满眼的郁郁青青,细竹中似乎夹杂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利用听觉和触觉观察,“走进竹林能够听到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是风儿在轻抚翠竹嫩嫩的叶片”,利用嗅觉观察,“竹林中处处散发出野花的清香”,利用味觉观察,“掬一捧竹林里的清泉,入口清凉甘甜”。
利用“五感法”观察到的事物更加真实、饱满,学生积累的事物表象会更加形象、直观,这些表象的积累,将会渗透到学生的记忆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此类事物表象进行调用,必然能够让文章添姿增色,增加文章情感内涵。
2.1.3 帮助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
根据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特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想象力逐渐趋向于逻辑化、合理化。围绕学生想象力发展渐进性特点,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让学生头脑积累的事物表象更具条理性。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典型的课文作为教学实例,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技巧。例如: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观潮》这篇文章中,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以及“大潮过后”的顺序观察并描写了不同时间段的景象;《蟋蟀的住宅》的观察顺序则是“由外及内”、“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
学生掌握了观察事物表象的顺序,掌握了观察事物表象的技巧,能改变事物表象碎片化的储备状态,在遇到相关联的写作题材时,会自然而然调用头脑中的事物表象,让想象力在写作中发挥出作用。
2.2 通过阅读积累,教会学生想象的运用方法
阅读不仅是学生语言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学生表象储备,激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掌握和积累运用想象力的方法。
例如: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教学中,需要学生围绕“我的心爱之物”写一篇文章,教师可以利用本单元的课文启发学生的想象。本单元收录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以及《珍珠鸟》等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怎样在文章中合理利用自己的想象。
《白鹭》一文中描写了白鹭外形的优美,刻画了“一两只白鹭站着钓鱼”的情景,作者在观察白鹭和清水田中,联想到“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是人们“为白鹭设计的镜匣”。在这段针对“白鹭钓鱼”场景的描写中,作者抓住了“白鹭”、“田”以及“玻璃框”、“画”的表象特点,通过“便成了”以及“好像是”等语言,将现实中的事物与头脑中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进而让想象中的事物融入到文章结构中,实现想象在写作中的有效运用。
而在《落花生》课文中作者则抓住了“落花生”的内在品格展开想象,联想到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将现实生活中的“落花生”与头脑中“有用的人”联系在一起时,借助了“父亲”这一角色,通过“父亲”的“说”,让想象中的内容成为文章的精华部分,实现了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内文章,掌握了“想象”运用方法后,可以启发学生“以此及他”地展开联想,比如:通过“爸爸奖励的旱冰鞋”,联想到“爸爸”对自己的殷切希望;通过“妈妈在寒冷冬夜”赶制出来的“围巾”,想象到“妈妈的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等,从而,让学生的文章更具灵魂,通过描写“我的心爱之物”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提升学生习作作品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2.3 实施多元教学,帮助学生扩宽想象空间
2.3.1 创设情境,培养想象力
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积累事物表象,掌握想象力在写作中运用的方法,还要想方设法抓住学生想象的出发点,促使学生调用记忆中的素材,让想象力发挥出来。创设情境是触发学生想象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需要在小学生想象能力培养中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
例如:教师在“‘漫画’老师”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你喜欢的老师是哪位?”、“他具有怎样的外貌特征?”,“他像你身边的哪个人物?”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能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某个“教师”的真实想法。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活力调动起来,让学生自由放飞想象。学生在讨论中逐渐完善了“教师”的形象,在对“教师”进行刻画描写时,自然而然会做到水到渠成。
2.3.2 有效激励,培养想象力
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评价的运用。小学生普遍希望能够获得教师对自己的赏识,赢得同学的艳羡的目光。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在写作教学评价中融入赏识教育思想,对学生习作作品中融入想象的段落加以赞扬,选择好的学生作品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展示、朗读,这样不仅可以能将好文章提供给全体学生学习和借鉴,还能对文章作者起到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建立写作自信心,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2.3.3 课内外结合,培养想象力
阅读积累需要从课内阅读做起,逐渐实现阅读范围的拓展和延伸,将课外阅读资料纳入到阅读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拓展《水浒传》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经典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特点。比如引入《智取生辰纲》,通过课外阅读的引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积累意识,养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良好的发展。课内语文教学老师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积累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因此,除了小学阶段语文书上的快乐读书吧,更应该根据不同的阶段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读物,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文思涌现的源泉。
结束语
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对想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具有深刻认识,了解小学生想象力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增加事物表象积累,教会学生运用想象的方法,采用多元教学扩大学生想象空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