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德育的路径探析
2022-02-18王欣欣
王欣欣
素质教育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已然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而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该门课程强化德育渗透与实践,则成了广大教师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渗透路径。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拓展德育路径并强化德育实践
德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关键,为了保障德育的有效性,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十分有必要。将德育渗透和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之中,既能有效拓展德育路径,也能借助各课程的特点与优势助力德育水平的提升。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德育,能够支持课程思政体系的有效构建,从而拓展德育路径。与此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极强的包容性,这意味着德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获得德育实践方面的巨大优势,也能实现德育的多维度延伸与拓展,对改善德育效果的促进作用极为明显。
(二)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而德育的渗透可以进一步拓展及深化其内涵。在课程内容本就覆盖各个方面、维度的情况下,渗透德育能够为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长期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知识和技能相关的教学为主,缺乏德育方面的延伸与拓展。渗透德育能够从知识、技能本身进行有效延展,深化课程教学与学生思想认知、行为习惯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德育并养成良好习惯。
(三)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与个性发展
综合发展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德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正是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的体现,对学生思想观念、认知水平、动手能力、道德品质等综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的结合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内容、方法,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及发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通过主题活动渗透德育
主题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也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自然是渗透德育的关键。教师需要从主题活动出发,深挖其中蕴藏的德育元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创新、延伸及拓展,巧妙而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到教育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完成主题活动实践的同时不知不觉受到良好德育的正确引导、影响和熏陶。主题活动具有极强的发散性,对德育元素的包容性极强,教师应当尽量选择其中最明显也最具教育价值的德育元素进行拓展,适当弱化其他德育元素,以免一次性将大量德育内容融在一起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对主题活动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提炼出相应的德育元素,并综合考虑主题实践需要、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确定合适的德育主题,之后再积极探索将主题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可行路径,充分保障德育实践效果。
例如在组织学生完成主题实践活动“绿化真的能降温吗”时,教师综合分析主题活动,并从中提炼出了包括环保意识、科学探索精神、爱护生命意识等在内的各种德育元素。在此基础上,教师从活动主题以及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最终决定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主题活动中渗透德育的核心,相应地科学探索精神、爱护生命意识等德育内容有所弱化。实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绿化是否能降温,让学生利用温度计等在上午、中午、下午等不同时间段对有绿化区域以及无绿化区域进行温度测量,并亲自站在树荫、草坪、裸露土地、水泥地等不同位置感受温度变化情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和记录,最终得到实验结果为同一时间下绿化区域的平均温度低于无绿化区域,这说明绿化能够有效降温。在学生完成实验并得到实验结果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适当延伸,向学生展示绿化植物的更多功能,带领学生了解绿化植物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方面的作用,深化绿化植物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强化爱护环境、保护植物的意识,从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在学生收集活动信息中渗透德育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需要自行收集相关信息,从而结合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相应内容、完成活动目标与任务。而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和规范,优先利用参考书籍、文献等渠道指引学生进行资料收集,以免学生被繁复乃至有害的网络信息所影响。教师也需要充分发挥信息价值,通过指导学生以定向收集资料的方式传递德育信息,而学生则会在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受到影响,起到相应的德育作用。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之外的信息收集渠道,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有效拓展德育渗透路径,真正做到全面落实德育任务。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中,教师先借助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图片以及汉字从甲骨文演变成现代使用的文字这一过程的简短视频,配合幽默风趣的讲解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将不同时期的汉字与当今使用的简体字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了相应的信息收集任务,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发展演变历史,研究其他国家的人对汉字的认知和看法,并鼓励学生基于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着重对感兴趣的汉字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教师向学生分享了一些提前准备好的文献资料,将这些资料打印出来并分发给学生。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分享了一些优秀的网站,指导学生优先通过这些网站收集信息,以免小学生被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所影响,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学生在收集、整理汉字发展演变相关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汉字文化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进而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更能激发出热爱祖国文字、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三)在实践活动体验中渗透德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相比,在德育渗透方面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能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落实德育工作,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课程自身的优势,着重从实践体验着手进行德育渗透,将德育融合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对德育产生正确的认知,并让学生结合实际体验逐步实现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的良好发展。这意味着教师一定要合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对整个活动进行阶段性分割,既要从整体上明确德育主题,也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德育重点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保障德育的全面性、综合性,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实现思想道德的多维度发展,最大限度地拓展德育范围和提升德育实效。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国传统节日”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和研究清明节、端午节的来源、风俗等,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体验清明节与端午节的风俗。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出节日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清明节与端午节的由来、演变等,并着重带领学生了解相应的传统民俗、特色饮食乃至各地风俗。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精彩丰富的节日风俗活动,让学生在风俗活动中体会传统节日的内涵与价值。从德育层面看,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传统文化观念、强化民族自信心,而围绕清明节与端午节两个不同节日的德育重点则有所不同。清明节相关实践活动的德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缅怀先辈、尊重传统节日的良好意识和习惯,并可以尝试将传统节日与革命先辈相结合,适当渗透红色文化。端午节相关实践活动的德育重点则在于培养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对美好事物的企盼以及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优秀传统节日中的美好愿望与封建迷信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准备了大量清明节与端午节各种风俗活动相关的材料,并组织学生通过踏青、植树、拔河、吃青团、包粽子、五彩丝缠手足腕等实践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丰富文化与美好愿望,逐步形成热爱传统节日、尊重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四)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德育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挂钩,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降低实践活动难度,有效保障活动完成质量和效果。而德育也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才能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外强化德育实践,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重要引导和支持。教师需要充分贯彻以生为本理念,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情况,并积极探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连接的途径,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优化教学。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出发,尽可能组织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对应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课内外均有效进行实践,同时为德育实践的强化提供重要支持。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探秘身边的植物”中,教师从生活实践出发,鼓励和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小区中的植物以及附近公园中的植物。要求学生带好纸和笔,认真观察身边的各种植物,并记录好相应的观察时间以及各种植物的形状、颜色、花叶情况,感受这些植物的美。而且教师布置了长期观察任务,让学生在不同季节、一天的不同时间段认真观察植物的变化情况,记录好相应的信息。学生在观察植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教师的要求,尽量少接触植物,不得践踏草坪或随意破坏植物,让学生在观察植物、体会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过程中逐步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
(五)加强个性化德育实践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个体,他们的思想意识、成长环境都有所不同,德育需要以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基础,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加强针对性、个性化教育,这样才能在保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让每位学生都能实现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德育的渗透同样需要强调个性化,尽量协调好集体德育和个体德育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将学生放在首位,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探索相应的德育渗透路径。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广告”中,教师在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广告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喜好自行收集相应的广告。有的学生对数码产品感兴趣,就收集了大量数码产品的广告;有的学生对美食感兴趣,就收集了很多美食的广告;有的学生对文具感兴趣,便收集了不少文具广告。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收集成果进行点评,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广告的看法,并根据不同广告的优点以及可能存在的价值观念导向问题进行了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广告,培养学生正确辨识各种信息的能力,同时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他们喜欢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