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分析
2022-02-18许薇
许 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的相关内容,必须将其融入教材,融入课堂,从学生教育入手,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生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重要的发育阶段,价值观念还不够成熟,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使价值观逐渐内化于心,能够为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提供帮助。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道德法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培养人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教育进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与道德方面的教育。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是重要的教育环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核心价值观,使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断深入实际生活,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强基固本的作用。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我国育人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环节,核心价值观念可以借助道德与法治这一教育平台进行传播,引导学生塑造客观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逻辑
(一)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中理解核心价值观,强化个人理论认知
核心价值观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凝结了国家与社会对人的要求,初中生仅靠教育与引导无法理解价值观背后深刻的内涵,只有将其转化为实践活动,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和形象,才能让学生体会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意义,并形成共识,将其强化于心。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中认可核心价值观,形成情感认同
初步了解核心价值观念后,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价值观的内涵和本质,形成情感认同,再经过多次的实践产生情感变化,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与困难。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中灵活应用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习惯
对初中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提升其综合素质,而且要让他们践行核心价值观,将其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让知识与行动充分结合,融入社会实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1.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
当前学校已经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讲解道德与法治内容,使学生学得更加透彻。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传递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播放与之相关的短片视频,让学生观看之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观后感。例如,讲解“立志需要坚持”的内容时,依托真实人物事迹,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刘强东创办京东的故事,展示他的立志与坚持。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刘强东身上有哪些我们可以学习的精神和品质?这些精神品质体现了哪些核心价值观?”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总结了“爱国”“敬业”等相关的词汇。课下,教师布置实践活动,比如为自己定下志向,以文字的形式写下自己的人生规划。
2.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
核心价值观念融入道德与法治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还要延伸教材内容,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组织实践活动,改善教学模式。例如,讲解“少年有梦”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开展“少年梦想”主题活动,对教材内的知识点做出延伸,使学生看清社会发展形势,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在当下树立梦想,让自己的梦想同中国梦相结合,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爱国与富强的内容。教师要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强调道德实践与情感渗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改革需求,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模式,将道德实践与情感渗透相结合,以引入情感的方式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于心,使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在情绪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比如教师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引入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依托模范事迹,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效果。初中生普遍喜欢听故事,采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核心价值观念教育,通过故事完成课堂导入,依靠故事的趣味性与情节性特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并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点转为形象、简单的内容,降低学习难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讲解生活案例,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
3.创新课堂实践活动形式
与常规的理论教育有所不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强调认知教育,更关注初中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以及学生外在的行为选择,这一教育内容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实践性。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实践,才能强化学生思维。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无法替代那些显性实践养成活动,这是因为这些活动带来的外化作用有限。教师须创新教学实践形式,设计主题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创造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课堂。例如,在课堂上举办“职场模拟大会”“师生角色互换”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互换的形式了解各个行业的职业精神,明确职业技能需求,从而深化职业观,坚定劳动信念,感悟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敬业”。不同层次的价值观教育以及教材中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需要使用不同的实践方法,教师创新教学活动时应围绕教学目标,彰显实践的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年龄,遵循身心发展规律,让实践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要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对于初中生来说,社会实践就是践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由于课程教学资源不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时会被教师和学生忽视,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化的社会环境,开展有序的实践活动,提升教育功效,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与校园实践无法达到的。开发实践教育资源,融合有形物质资源和无形物质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就是基地资源与设施,比如设备器材等,这是推动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应提供完备的操作场地,加大资金投入,依据价值观教育的实际需求,采购社会实践道具;无形教育资源主要是对信息技术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充分利用教育云平台和信息技术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其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融入和完美结合,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对于“校园+”的实践管理,创造学校、家庭、社会互相合作的联动机制,推动完善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以开放合作的理念深化校外合作。比如学校和博物馆建立教育合作机制,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创造特色化教学活动,依据道德与法治的教材需求,以“文明”价值观进行实践教学,形成教育合力,借助社会的力量为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二)协调校园实践活动资源,引入生活资源
初中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需要丰富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任务,更是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必须做好学科之间的关联,从其他学科中寻找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学科的关联应寻求教学目标、方法以及内容上的一致性,整合资源,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更多支持。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深化初中综合实践课程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综合实践活动以职业体验和设计制作为主要形式,这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存在一致性,双方课程相互合作,有利于弥补传统道德与法治资源上的不足,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法治教育方面,学校设置以此为主题的实践课程,开设“模拟法庭”“社区普法”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区居民法治意识的社会调查;学习《宪法》相关内容时,以报告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探究居民知法懂法的情况。通过课程间、活动间的合作,让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课程中。
2.加强道德与法治和校本课程的通力合作
基于学生兴趣需求,彰显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方面的特色,创设校本课程,依据学校办学宗旨与育人目标自主开发课程,以此作为道德与法治的辅助性课程,突破教材限制,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个性化、开放化的教育平台。比如学校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校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依托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形成就业观和职业观,体验不同的职业。比如学习道德与法治中“多彩的职业”课程时,可以依据校本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教师帮助学生协调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深化核心价值观中的认知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强化学生价值观的体验认同,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课程资源的高效共享,拓展道德与法治的教育领域。
3.引入生活资源
教材中的知识点多来源于实际生活,学习要与生活相结合。比如,抗日救国故事就是从一个角度突出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的好题材,新时期学生应意识到国家核心利益不可侵犯,以自己的方式维护国家利益。初中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想,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以“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为主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建立学习小组,合作撰写学习报告,帮助学生摆脱教材的束缚,感悟核心价值观思想,培养爱国情怀。
(三)分层教学法,知识层层递进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将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转化为自我修养的提升。价值观内容的融入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与思想得到针对性地培养,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教师对教学步骤进行分层,采用教材知识讲解、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几个步骤进行,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教材知识点讲解,根据教材内容,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知识提炼出来,融入教学资料,将知识点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结合,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降低学习难度。第二,课堂提问环节,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与规律,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情况,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解答,活跃课堂气氛。第三,课堂练习环节应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帮助感知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法治课程重点,巩固学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教师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方向与政策推进,强化个人归属感与认同感。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发挥多媒体和故事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