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主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2-02-18

关键词:爱国主义道德法治

林 丹

德育在小学阶段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当前基础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型,强调要推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德育之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让学生理解爱国内涵,对于学生的发展成长都能起到积极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对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研究,找到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方法,实现二者的融合,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爱国主义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作用与现状

(一)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是集体或个人对祖国保持的一种支持性的态度,其核心内涵是个人或集体与祖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的融合统一。而爱国主义教育便是要从这些方面出发,通过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让受教育者对祖国形成积极的支持性态度,并且产生相应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此时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进来,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起到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作用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而言,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进来,是目前教育形势下的一个全新发展形式。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能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这需要教师予以认识:第一,有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爱国主义的融入,势必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起到驱动效用,教师要创新和拓展教学内容、方法等,这样一来便可以提升教学深度。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将爱国主义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带动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良好的成长。第三,推动教学活动本身的创新。将爱国主义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以新方法、新理念指导教学,全面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升级。

(三)教学现状

将爱国主义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能够起到的作用较多,也是一个发展趋势,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来说,爱国主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整体现状并不理想,尚且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导致爱国主义融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未能体现出来。首先,教学方法单一。爱国主义的渗透融入,需要在方法上保持多元化的构建,以多种不同形式将爱国主义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这样才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不过在实践中,有的教师所采用的融合方法较为单一,长期采用一种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兴趣下滑,降低教学效果。其次,学生的体验不强。爱国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情感表达,个体的体验感受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爱国主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局限于口头讲解,学生缺乏相应的体验,导致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不深。最后,缺少实践的支持。爱国主义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入,不能局限于理论教学,还需要设置实践。仍有一些教师对这方面缺少关注,多以理论讲解为主,未能给学生创设实践活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渗透爱国主义的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需要优先关注课程本身,从教材中挖掘爱国主义内涵,将其引申出来,对学生展开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安排中,有不少内容都与爱国主义有关联,教师要善于挖掘,从中提炼出爱国主义内涵,用于开展教学。比如“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了两个章节,一是“我们神圣的国土”,二是“中华民族一家亲”,从国土和民族两个层面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包含了爱国主义的内涵。教师可以从国土和民族两个方面,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教育。再如“欢欢喜喜庆国庆”“我爱家乡山和水”“家乡新变化”“生活离不开规则”等章节的内容,都可以从中挖掘爱国主义内涵。总的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对教材本身做好分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教育,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构建情境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生本身处于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要想让学生对爱国主义形成深入的理解,单纯依靠片面的理论讲解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构建的方法,立足具体的知识点或是案例,构建相应的情境,指引学生沉浸其中,在情境中感受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达成情感层面的体验,有效理解爱国主义。比如教学“欢欢喜喜庆国庆”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以立足国庆节,从国庆节的由来、庆祝形式等方面切入,构建情境,指导学生体验。具体来说,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国庆节来临,需要将教室装扮一下,如果由你负责,你会怎么装扮,体现出国庆节的氛围呢?依托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代入负责人的角色,基于国庆节思考如何装扮教室,如何体现国庆节的氛围。这样的情境体验可以强化学生对国庆节的情感体验,感受节日氛围,增强自身对国庆节的理解与认同,从而促进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

(三)引入实际案例指导学生分析探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除了挖掘教材内容和构建情境外,还需要引入一些实际案例,指导学生展开分析探讨,从案例中认知爱国主义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案例素材,从中渗透爱国主义。比如教学“家乡新变化”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具体的案例,如“家乡十年对比图”。通过展示组图,对比家乡十年前与十年后在住房、交通、农业等方面的变化,体现出家乡的巨大发展。而这背后,离不开国家政策、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这反映了国家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代入案例中的主人公角色,感受到国家政策的好处,从内心点燃爱国情怀,对国家形成感恩与拥护。

(四)创设实践组织学生切身参与

爱国主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渗透,还需要让教学活动跳出理论局限,积极创设实践,将小学生组织起来,集体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亲身体验,进一步理解爱国主义。比如,可以组织红歌比赛,以唱红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组织红色游学活动,立足本地的红色遗迹,让学生通过参观红色遗迹,从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结合博物馆、图书馆等载体,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在当前的新时期下,不仅要关注课程内容的讲解,还要融入爱国主义,对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培养。作为教师,要理解爱国主义本身的内涵,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点,通过挖掘教材、构建情境、引入案例与创设实践等多种方式,促进爱国主义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入,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爱国主义教育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