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加速理论视角下真人秀创作的新异化
——以《最美中国戏》为例
2022-02-18耿燕
耿 燕
《最美中国戏》于2021年10月23日起每周六在北京卫视开播,于2021年12月11日收官,是人民日报社《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颐和园管理处等单位联合出品的一档户外真人秀与戏曲实景创演相结合的沉浸式戏曲文化体验节目,整季节目共8期。节目由颐和戏社社长汪涵,小班事张颜齐、刘佳艺,戏社的师兄师姐,以及戏曲界、文艺界的名人明星,以座谈、小课堂、表演的形式开启戏曲文化的探索旅程。节目拍摄地选在有着深远戏曲文化艺术底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在此成立颐和戏社。节目将户外园林真人秀和戏曲实景创演秀相结合,设置“临川四梦”“丑”“生”“旦”“净”等 8 个主题,让青年戏曲人与嘉宾共同合作,最终呈现8期节目,让观众“入戏”,获得沉浸式体验,尝试让中国戏曲以各种求新的方式打开戏曲之路。戏曲文化融合现代元素的创新方式为观众带来各种精彩绝伦的实景创演,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戏曲,感受戏曲里的中国文化、中国戏曲美学以及中国戏曲精神。《最美中国戏》第一期是运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与莎士比亚的跨时空对话创演《仲夏颐和梦》,第二期是体验丑角行当实景创演秀《无丑不成戏》,第三期是精彩绝伦的旦角大赏,第四期是净行高能挑战,第五期是体验三国人物风云,第六期是展现《红楼梦》中的爱情,第七期是南北派悟空戏,第八期是生行极致体验。由此可见,8期节目紧紧围绕经典名著和戏曲中的名角解构戏曲行当,完成戏曲的解读。
一、社会加速理论
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e)认为社会批判应根据事实情况,以社会行动者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他在2013年出版的著作《新异化的诞生》中探讨了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不美好的原因,症结在于:时间。于是,以时间作为分析社会的切入点是一个分析的“诀窍”,它可以为分析和批判不同的社会行动领域提供一个稳定且一贯的焦点①。社会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通过时间连接。现代社会,人们采取的方式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时间体制的管理和支配,这便是罗萨认为的“社会加速逻辑”。罗萨重拾“异化”概念,并形成自己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用“异化”作为美好生活的对立面。从社会加速理论看,电视综艺领域的真人秀创作发生了“新异化”的问题,人们观看节目的体验被时间催促着前进,人们休闲娱乐的生活已经变得不再美好。
二、真人秀创作新异化的社会加速范畴
(一)科技加速
科技加速是当下有目的提高生产速率和加速生产过程的一种手段,在运输和传播沟通中都有较好的优势。当下,真人秀创作呈现加速的原因之一是科技加速。首先,在制作器材方面,摄录一体机、单反相机、航拍设备、高速摄影机、摇臂等数字摄影器材的使用,给节目的生产带来了质的飞跃。《最美中国戏》第一期里,社长汪涵进入梦境的摇晃镜头与师傅训诫学徒的镜头便是使用摇臂拍摄的,介绍颐和园的绝美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则反复使用了航拍器材等。其次,在节目采集方面采取了多机位拍摄、多讯道电子场地制作(EFP)和电子新闻采集(ENG)形式。《最美中国戏》会谈场面以及多人的任务点采取了多机位拍摄手法,多讯道拍摄集中于每期的舞台成果展演。最后,在节目传播渠道方面,电视频道、手机客户端、电脑终端都加速了节目收看形式的升级。可见,摄影器材的先进性、采集方式的灵活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都在加速影响节目的制作。
(二)媒介变迁
媒介融合是当下媒介变迁的主要现象之一。浦尔教授指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的功能融合为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也就是说,媒介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打破媒介形态界限,形成跨媒介的产业布局。在这种形势催促下,跨媒介叙事在媒介融合时代变得常见。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认为一个跨媒介叙事的故事穿越不同的媒介平台展开,每一个平台都有的内容为整个故事做出差异、有价值的贡献②。《最美中国戏》除了在北京卫视有完整版播出外,还实现了在腾讯、百度视频、爱奇艺、咪咕视频、B站等跨平台播放。此外,在以短视频见长的抖音自媒体上,跨媒介叙事最为常见。《最美中国戏》也注册了抖音官方账号,把第八期《最美中国戏》中郑业成、姚琛、罗一舟学习“毯子功”7分钟左右的视频经过二次创作后,编辑为25秒左右的欢乐逗趣短视频,投放到抖音号上。同时,还把同名主题曲《最美中国戏》串联8期(每期时长约一小时)好戏推新官们表演的精彩画面,通过二次创作后,剪辑成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在抖音号中播出。可见,如今跨媒介叙事革新了真人秀创作的叙事形式,不仅迎合了大量粉丝搞笑逗趣的观影需求,还拓展了节目的播放形式和播放渠道。
(三)生活步调
生活步调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生活步调的检测可从主观和客观入手,主观方面增加个人体验事件的次数,可以通过自主抉择来实现。《最美中国戏》在腾讯、百度视频、爱奇艺等平台播映,观众可选择完整版进行观看,但需耗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前因后果。而在以短视频为主的自媒体平台,观众可通过二次创作的片段在短时间里得知前因后果。《最美中国戏》的官方抖音号及时更新节目的精彩片段,让更多观众在最少时间内看到精彩有趣的节目视频。《最美中国戏》主要从两个方面实现“加速”。一是缩短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不管是在咪咕视频还是爱奇艺,平台上都设置了倍速播放的功能,观众观看《最美中国戏》的时间有效地被缩短。二是测验活动时间和体验时间的“压缩”。从逻辑上说,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应该是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可现实却恰好相反。于是,观众只能在闲暇间隙以正常速度观看节目。《最美中国戏》借助抖音等平台,播放精彩片段,让观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节目的核心信息。
三、真人秀创作新异化的推动机制
(一)社会动力:竞争
真人秀节目的创作流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团队负责调研策划与节目构思,拍摄团队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后期团队负责剪辑与包装。马克思指出,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③。也就是说,如果电视节目的生产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带来更多的盈利空间,节目的制作流程是为了节约时间带来高效的生产,这便是获得竞争力最简单的方式。节目创作无论是在前期构思方面还是后期包装方面,唯有创新才有看点,才能为节目提供源泉。因此,创新也是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最美中国戏》第一期中,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时空对话、戏曲脱离舞台实景创演、戏曲表演与现代舞蹈相结合,用轻松愉悦的会谈形式讲解戏曲知识,左下角好戏小课堂的名片对戏曲盲点进行文字说明,以及富有中国韵味的背景音乐与轻松愉悦的音效相结合等都提高了该节目在真人秀领域的竞争力。
(二)文化动力:永恒的允许
综艺领域并不是被迫地去适应加速动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社会的加速是由当下文化的价值观推动的。罗萨认为,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此世的世界,而不是死后的世界④。可见,罗萨对社会加速的文化动因的论述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强调当前社会自我的实现。《最美中国戏》自我的实现内核是通过真人秀的形式,让年轻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国粹的魅力,呼吁年轻人热爱和传承国粹。节目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赋予古老艺术年轻态,使其真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最美中国戏》还发挥明星效应,引导自我价值的实现。张艺兴、丁真珍珠、阿云嘎等人的参与不仅成为每期节目的精彩看点,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节目的知名度;著名京剧大师齐聚一堂,讲述学习京剧的辛苦,让观众感受戏曲道路的“知之不难,行之不易”。一般来说,观看节目获得的满足是由节目内容带给观众的体验决定的,一个优秀的节目不仅要满足观众感官上的刺激,还要满足观众精神上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感染观众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观看节目带来的美好体验。
(三)加速循环:封闭循环模式
现代社会已经转变成不需要外在驱动力的自我推动系统,科技加速、社会加速中的媒介变迁、生活步调成为环环相扣、自我推动的内在系统。科技加速意味着摄影器材的升级、高效的采编方式、多渠道的传播等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社会加速意味着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介叙事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生活加速意味着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于是以倍速形式看节目成为常态。以上三个过程的加速通常是因为人们期待才做出的改变,通过科技加速缩短节目制作周期,提升传播效率,改变着大众的行动导向,而科技加速又必然会淘汰落后的事物,于是在媒介领域便出现了媒介融合的趋势,其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受众对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偏好。为了能够在短时间里了解不同作品的内容,跨媒介叙事的短视频孕育而生,从而使观众能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有效的信息。极端的是,人们借用科技的便利给短视频设置倍速播放,试图节约时间,而观众又不自知地再次沉沦在加速文化中,于是加速循环就变成了一个封闭、自我驱动的系统。
四、真人秀创作新异化的表现
(一)空间异化
在数字化的加速时代,加速循环作为内在的推动力,使得社会相关性和空间的邻近性产生脱节⑤,亦即空间的地点或者环境如何影响人已经变得不重要。《最美中国戏》第五期中,张淇、于小彤等人来到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石碑旁进行念白考验,到排云殿进行唱腔考验,到宿云檐城关进行身段考验,闯关成功后才能拿到3位戏曲名家(即叶金援、朱强、舒桐)出演的名牌;第七期中,张艺兴、丁真珍珠来到颐和园自制布景的花果山学习舞动金箍棒,到桃花林学习猴步技能,到听鹂馆学习猴的象形脸。可见,在每期节目里,嘉宾在不同地点学习不同的知识,这对好戏推新官来说都是陌生化的。恰如马克·乌捷(Marc Auge)所说的“非地点”概念下的“沉默的空间”,在这些空间里,没有曾经的故事、回忆、认同感的交织。越来越多的真人秀采取空间陌生化的创作方式,造就了节目创作的流动性和物理空间的脱节,节目的空间异化也就屡见不鲜了。
(二)物界异化
人类在自然世界中生存,必然会与世界上某些物体有着密切联系,意味着人们生活实践中所使用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身份认同。然而,随着加速关系的发展,物体与人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最美中国戏》第一期里,好戏推新官阿云嘎、李菲儿在社长汪涵、小班事张颜齐带领下,邀请戏曲界德高望重的先生齐聚函蒙祉福大厅,向大众讲解从事戏曲行业的趣事和荣誉。从京剧名家梅兰芳亲传弟子李玉芙、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建国、评剧名家谷文月等人的故事里,可以看出戏曲已经融入各位名家的生活,被名家们当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进而产生了身份认同,也是戏曲名家个人特质的展现。就此而言,自我延伸到物界,物会成为自我栖身的场所。然而,戏曲相对其他艺术来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坐念唱打以及扮相上的出众,尤其是戏曲的念白掺杂的方言难以理解,且加速时代年轻人的生活被其他刺激性的事物所充斥,如此一来戏曲就难以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范畴,戏曲在年轻人一代中便异化了。《最美中国戏》每期邀请年轻的好戏推新官参与节目,目的是以年轻人的第一视角展现戏曲文化,通过体验推广戏曲,改善戏曲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异化关系。
(三)行动异化
行动异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了解和熟悉身边的事物,现实世界的所有人都被“要事清单”的工作支配,都在从事可以立即获得满足的消费活动,以至于我们失去了对某些事物的本真的、珍惜的感觉⑥。《最美中国戏》第一期的“要事清单”便是小班事张颜齐寻找社长汪涵的任务,从颐和园的排云门出发前往佛香阁,从每个设置的关卡当中学习颐和戏社的社训。生角表演《挑划车》片段,传达社训“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旦角表演《卖水》片段,传达社训“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净角表演《铡美案》片段,传达社训“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丑角表演《三岔口》片段,传达社训“我等与时俱进,学艺迭代焕新”。节目中,每一个任务的设置都支配着小班事张颜齐的整个进程,对每一个角色的精彩表演片段也未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了解,可见小班事张颜齐在行动过程中所体现的多维性被异化为单一的目的性。节目的信息过载也是导致行动异化的原因之一。《最美中国戏》第六期里,袁冰妍、李响来到颐和园鱼藻轩体验红楼的诗词和戏曲。在整个过程中,节目采用了颇具中国韵味的背景音乐和轻松搞笑的音乐音响,同时另附好戏小课堂的名片或者10字以内的简单点评,抑或简单逗趣的表情等,各种视听信息的综合使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应接不暇,易忽略重要信息或错过精彩画面。
(四)时间异化
如今,数字媒介世界里出现了新的时间体验,即“体验短/记忆也短”的时间模式。《最美中国戏》整季高潮部分便是在结尾处10分钟左右的好戏推新官的登台表演以及名家片段赏析。第四期中,王菊饰演的包拯和董力扮演的钟馗表演时间仅1分钟左右,名家片段赏析《赤桑镇》和《钟馗嫁妹》表演时间均3分钟左右;第七期中,张艺兴的舞蹈《灵猴出世》和《齐天大圣》表演时间均1分钟左右,京剧表演赏析片段《闹龙宫》和《闹天宫》各4分钟左右。可见,每期真人秀的高潮片段尤其是好戏推新官的表演时间用时较少,而名家的戏曲欣赏片段时间占据较多。再者,看节目是“去感官化”的行为,只动用了视觉和听觉,缺乏其他感官的参与,因此,观众停留于节目中的观看体验也随之缩短。对此,罗萨借用一个世纪以前本雅明已区分了的体验和经验来加以阐释:体验是片段的,而经验是会触动或者改变人的。罗萨以此来证明现在社会各个行业在加速的规则下体验无法转变成经验的原因:在体验还未内化为经验的时候,已经开始了下一轮的体验。
五、结语
罗萨的社会加速理论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色彩,结合当下社会出现的问题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批判理论范式。社会加速涉及生活方面、技术方面、社会变迁当中的媒介变迁方面,对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是综艺领域真人秀节目创作在空间、时间、行动、物界都出现异化现象,让观众观看节目时的体验变得不再美好。罗萨指出,异化是社会竞争、文化发展以及封闭式循环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追求充满共鸣的社会关系,才能化解生活中的异化问题。
注释:
①④⑤⑥[德]哈特穆特·罗萨.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M].郑作彧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80,43,99,107.
②[美]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节[M].杜永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8.
③[德]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