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浅谈
2022-02-18孔全福
孔全福
(永靖县刘家峡中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前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快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也直接体现在日常行为和思想上,所以此时对学生的良好引导和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而班主任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管理价值的角色,他能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因此,合理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1.生本理念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生为本”成为引领教育活动的主要思想。那么生本理念的内涵是怎样的呢?它的关键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育活动,从而使学生充分地发展个性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由此可见,生本理念就是引导教师正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设计、实施教学或管理活动。所以,在生本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也同样需要注重学生的成长特性和需求,正确认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实施契合学生特点、符合学生个性的管理措施,由此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级温馨的环境,体会班集体中的团队力量,形成良好的情感支撑力,从而实现自身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夯实身心健康的基础。
2.生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路径
生本理念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学生本就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也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决策者,而教师要帮助学生正视主体地位,获得成长动力,才能确保他们的健康发展。所以初中班主任应当积极接纳生本理念,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有效落实,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发展。
2.1 营造和谐班级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思想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和心理处在迅猛发展并逐步成熟的阶段,此时的他们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希望摆脱约束,追求自主和自由,这是初中学生显著的特点,也是他们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而正是由于他们这样的心理特点,就使得初中班级管理不能太刻板,也不能太放纵,班主任需要寻求一个契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恰当维度,以推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建立。而在初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尤其在初中价值观念形成时期,学生所接触的环境能够左右他们人格的建立以及性格的发展。所以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管理活动中落实和谐氛围的构造,以充分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去与学生相处,用他们愿意接受的途径去引导学生,这样就能激起他们参与班级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从而树立起他们的主体意识。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生活中的经历与遭遇各有不同,他们所具有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也各有差异,而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错误或者不积极的行为或思想不能一概否定,而应当深入了解并积极引导。比如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并不成熟,容易被不良事物引导而不知所措或者不恰当地应对,又或者在面临一定的挫折或者困难时容易退缩或放弃,面对这样的困境,班主任不能以过激的态度去指责学生,而是应当尝试与学生用心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感受他们的处境,将心比心,帮助他们一起想办法去解决或者应对。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产生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积极地去应对问题。同时,班主任还应当关注班级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不能区别对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这样就能引导他们正视问题和困难,从客观的角度去唤醒主体意识,实现自我的成长。
2.2 开展心理情感辅导,培养积极成长目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需求旺盛,由于身心的发展,他们在具有极其敏感的情绪的前提下,同时也渴望被关爱、被理解,需要更多情感的支持。而实践证明,良好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引导能助力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这对于初中学生异常重要。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就容易消极、沉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压抑、自卑的个性,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如果他们能成长于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那么将来面对问题就会更积极、更阳光,心态也更坚定、更勇敢。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地为学生开展心理情感辅导,抓住辅导的契机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培养他们积极成长、健康发展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有渴望实现的目标,有情感体验的需求,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未来充满向往,无数次憧憬着自己将来的角色,这让他们充满希望和动力。所以班主任可以依托学生的这一心理,以理想为引导,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梳理自己的理想或目标,并制定追求理想的计划,将其转化为日复一日的行为,努力奋进。而在追求理想、实现目标的历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挫折,此时班主任就要从积极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告诉他们追求目标的过程并不容易,但其中的艰辛只有体验过后才会更有价值。而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共情的方式,去理解学生的困惑,用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正视困难,感受追求理想的过程。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情感辅导,学生就能学会如何鼓励和引导自己,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意识,促成他们的健康成长。
2.3 实施朋辈互助学习,推动健康发展能力
朋辈互助是同龄人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一种相处形式,它的优势在于建立同龄人之间更为协同性的能力。而就初中学生发展特点来说,他们此时虽然独立意识增强,渴望自由独立,但也极其需求同伴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渴望体会同伴和谐相处的过程,这是学生的社会性所决定的。而这一特点正与朋辈互助思想不谋而合。利用朋辈互助的模式,即使在班级日常活动中也能达成团结合作的协同作用,这有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更有利于班级整体环境的建设。所以班主任日常管理时可以推进朋辈互助式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中,同时还可以应用于学生的日常团队相处或班级活动之中,由此就能广泛地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能力。
比如班级管理活动中,常常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学校比赛或者展演等,而这些活动正是推动学生团队合作的契机。此时班主任就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建朋辈互助小组,以能力好的带领能力弱的,共同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他们在互助的形式下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可以为比赛设计标语、制作横幅,也可以为展演准备素材、撰写讲稿,还可以提供各个维度的创意元素等。如此,每个学生就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深入地体验合作的成果,并且在同伴的帮助和鼓励下,收获一定的技能和心理发展。而通过这一系列的合作互助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团结,还能够获得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之间就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培养了一定的合作默契,这让他们更愿意与班级融为一体,共同为班级争创更多的荣誉,由此就实现了学生在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2.4 保持家校顺畅沟通,实现家校联合共育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班主任必须关注学生在班级中的任何动向,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发展。而班级管理并非只局限于班级本身,它本质上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与学生其他维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正如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论所启示的那样,在教育中,家庭和学校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两者共同构成了学生成长的阶梯。由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保持家校顺畅沟通,在家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渠道,只有实现家校联合共育,学生才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心和引导下,积极发展,健康成长。
班主任是家校共育的主要桥梁,在综合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班主任是对学生最了解的角色,所以他们必须完成及时传达学校教育思想、反馈学生成长困惑以及引导家长正确鼓励学生的目标。由此,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之余,班主任要尝试搭建快捷的家校沟通渠道,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双向及时沟通的目标。比如建立微信沟通群、QQ群组、家校沟通网络平台、信息反馈栏目等等,通过这些渠道,班主任能及时联系到家长,与家长有效地沟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适时地组织家长培训活动,通过网络方式或实地参与方式为家长提供更多专业的初中学生教育方法,避免家长盲目地斥责或批评学生,而是学习和掌握更专业、更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心理状况进行合理引导。在家校共同合作的基础上,班主任更加了解学生发展的状况以及成长的环境,由此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引导,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结语
生本理念是新时代教育中回归教育主体、正视教育本质的思想,与传统的观念不同,它更注重学生成长的需求,是从学生角度实施的合适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要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社会和国家的主人。” 而这样的理念是与生本思想相契合的,学生只有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能够获得主体的地位和思想,才能够用主人的姿态去安排学习和生活,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然而然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实现能力的良好发展。由此,学生的主体思想必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被重视和落实。所以,作为初中班主任,应当从学生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采取契合学生心理的方式与方法,尝试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在团结互助中增长发展性和社会性,最终结合多方力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