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商创业+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研究
2022-02-18蔡建惠
蔡建惠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金华 322100)
一、背景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商务交易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普及与优化,发展势头强劲。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高达34.81万亿元。在强劲的电商发展前景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喜人,在校生人数前所未有地达到了近900人,班级数达21个。随之而来的便是这些学生的就业问题。
传统的高职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过各个高校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该模式是合理和有效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发现该模式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而言,还有改进的空间。
目前的状况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二是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然而竞争能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能力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性点。为什么无论竞争压力多大,就业多难,有的学生依然能够拿到好几个offer,核心的问题还是要提升自己能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进行技术创新,而且还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对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更加具有先天优势,一是通过校内理论教学给他们提供了专业理论基础;二是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扎实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一方面,国家提出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电子商务创业具有进入门槛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特征,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相吻合的,是可以实践的。
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都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对于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那么等毕业的时候再去了解这是不太有利的。现在《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把这种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所以说在校期间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这是一个当务之急,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所以说这就需要学生应该努力地从课堂上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多一点机会和时间接触社会接触职业。
引入“双导师”之后,学生在校期间拥有两个导师,一个是校内专业导师负责专业理论的教学,一个是企业师傅作为企业导师负责实际工作技能的培养,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我校电商专业学生创业+双导师教育现状
(一)创业教育开设早,普及范围广
由于电商创业具有进入门槛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优势,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的人才,所以我校电商专业在创建之初便提出了以创业为基础的培养模式,特别是《网店经营实战》《视觉营销与美工》《跨境电子商务》等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拥有自己的网店才能进行下一步教学与操作。因此我校电商专业学生几乎人手两店,一个国内电商店,一个跨境电商店,可以说实现了人人创业,普及面广。
(二)持续性不强
电商专业学生虽然说人手两店,但大学三年能持续经营下去的却非常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间的限制,在校生每天都有功课要做,而且还要参与各种活动,留给他们进行网上经营的时间非常有限,导致他们不能全身心投入。二是资金的限制。对于在校生而言,目前生活费还需父母支持,虽说电商平台开店免费,但宣传推广还是需要资金的。学生生活费有限,还要用于经营,而且还有存货卖不出去的风险,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投入。学生承受不了所以放弃。三是技术的限制。开网店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和基本的网店经营管理的知识。很多学生开店的时候连图片处理技术都不会,展示给消费者的图片不精美,卖点不突出,所以流量少,赚不到钱。四是经验的限制。在校生还未走出校园,社会经验匮乏,抗压能力弱,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崩溃,因此就难以持续下去。
(三)校内导师技能更新慢
前文说到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创业失败,但还有校内导师的指导。可是很多校内导师一部分是从校园到校园,只有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缺少实战经验,只会照本宣科;另一部分就算是从企业里来的老师,也因为行业发展变化快而导致与企业的脱节不能引入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工作技能。当然学校也可以委派校内导师到企业实践。但是由于课务重,校内导师除了下企业之外,还要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实践中去,很多委派到企业中的老师也经常因为学校的事情而回校,因此往往达不到最初的目标。最后电商专业也特殊,校内导师也可以自行开店积累经验,但这种更新速度就比较慢了。
(四)导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校内导师只负责理论教学,企业导师则负责实践教学,但是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企业导师不知道学生的理论水平如何,因而无法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校内导师不知行业的最新前沿,因而无法及时调整教学。正是由于校内校外导师缺乏沟通,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滞后,无法达到最初的培养目标。
(五)师资力量不够
学校在招校内导师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生学历,具有一定的企业经历。可是学校不知道的是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本来就少,有企业经历的员工往往工资很高,就业机会大,根本看不上学校提供的待遇,这样本专业的总体师资本来就不足,还要求双师型的师资就更加少了。但是我们在校生很多,按照现在的师资条件,校内导师一人要指导将近50名学生,企业导师则需指导将近100人,这样的指导效果会很差,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亟须进行师资优化。
(六)双导师制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落后
目前我校还未真正建立双导师制的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导师们工作就没有积极性。校内导师只需讲好自己的课,课外就不管学生了,也不会去学习吸收最新行业知识。企业导师一般只是来学校象征性地做几场讲座,捎带一些基本技能补充,都是些场面上的活,并没有太多的针对性。更何况,对于企业导师,学校并没有发放相应的津贴,企业导师就更没有积极性了。
三、对策
(一)内培外引,优化校内导师队伍
1.对于校内导师缺乏经验技能,学校可以采用内培外引的措施进行。一方面可以让校内导师下企业锻炼。下企业之前让校内导师明确下企业的目标,回校之后进行汇报与考核,结合初期的目标进行效果评价考核评价,设置相应的等级,不合格的导师要说明情况,延长锻炼时间,进行二次考核,二次考核还不合格取消其导师资格,年终考核下降一个等级;考核优秀的导师则应有物质或精神奖励并在系部进行表扬,向学生进行重点推荐。让回来的导师进行分享,将工作经验和最新的行业知识分享给其他的专业教师,实现共赢的目标。另一面,学校也要引进企业教师作为校内导师。电商专业本身高学历的就少,更何况有经验的都自己创业当老板,所以在年龄和学历上建议可以适当放宽。
2.对于企业导师,则可以通过企业推荐,行业引荐、学校招聘的方式选择一批专业技能强硬,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企业骨干。当然也可以从已毕业的学生中遴选,毕竟毕业生对学校还是有较深的情感,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像我校这么大规模的电商专业学生,还是比较倾向于毕业生这条途径。还有就是学校不能对企业导师只讲情怀,而是要有一定的物质补助,这样才会激发企业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3.在师资团队的建设上,我认为电商专业应该构建校内外导师比例为1∶1,校内导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的专兼合理、教学技能过硬的师资团队。最好是一名导师最多对接5-10名学生。
4.学校应该为此项目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挪用。毕竟有资金的保障才能激发导师们认真学习和工作。当然,还可以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如创业园,让有想法的学生入驻,双导师们的办公室也安排在创业园,这样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导师们也可以第一时间帮他们答疑解惑,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导师们帮助及时了,学生没有疑惑了,创业的激情也就被激发了,也就不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持续性也就高了。
(二)构建多途径双导师培育手段
1.开展培训活动。目前的状况是校内导师缺乏技能,企业导师缺乏理论支撑。那么学校一方面可以定期委派校内导师进对接企业锻炼操作,分批轮岗,可以制定校内导师的五年分批轮岗锻炼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另一方面也应该派教学理论基本功扎实的校内导师送教入企,让企业导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企业导师的教学水平。当然要想校内外导师合作有序,那么也需要学校创造机会组织活动让校内外导师一起交流沟通。
2.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是相长的。要想达到最初的目标,除了导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基本状况。因此建议每月至少要开设一次教研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线上研讨,可以利用学生技能大比武让企业导师到校研讨,也可以利用到企业学习的机会在企业里研讨。通过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吸收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相互了解学生的动态与真实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育与交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3.校企合作共用师资。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将企业导师中的领导、能力强的人聘任为专业教师,让他们和校内导师一样工作考核,将企业的流程带进学校,共同带领校内导师的成长。对于企业而言也可以将技能水平较高的校内导师聘用为企业的员工,给他们特定的工作岗位,接受企业的管理,享受企业的待遇,将理论知识带进企业,让全体企业员工有理论的指引,发挥相互的特长,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
(三)完善双导师制考核机制,合理运用考核结果
考核机制一则可以检验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二则可以激发导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三则可以实现最初的培养目标。在考核上我们可以采用定性为主的方法,可以采用导师自评、学生评价、学校管理部门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于考核结果,校企双方也要合理运用。对于校内导师而言,学校要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并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相挂钩,对于不合格的企业导师则可以让其退出企业导师团队,实现导师团队的合理流动,保持导师团队的活力。对于企业导师而言,学校要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不同等级的物质奖励,企业则也应纳入年终考核,并计入企业工作量。校企共同合作,推进双导师制的不断优化。
(四)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电商创业的支持力度
1.学校要及时宣传电商创业的各级各类优惠政策,让学生真正受益,给学生提供资金的支持。特别是政府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宣传和贯彻到位,还要帮助学生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去获取,不是去为难他们。有的时候学校还应该汇总政策装订成册,做成展板告诉学生。定期开设讲座进行宣讲。
2.学校要加大投入。目前大学生电商创业特别缺乏场地。所以学校可以建立创业园或者电商创业基地为电商创业提供场所;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与货源企业联系帮学生压价,为学生提供稳定而安全的货源。学校可以成立快递联盟,从数量的角度去和快递公司谈价,吸引快递公司入驻校园,为学生发货提供便利。
四、结束语
电商创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是很新鲜的事情,已经有很多学校在实施,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单靠一方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企业、学校、导师、学生各方的共同支持才会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