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阳光型抑郁症”引发的心理危机干预与分析
——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2022-02-18朱可涵

科学咨询 2022年13期
关键词:辅导员案例心理健康

朱可涵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升学、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同时又因为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变得愈加脆弱,抑郁情绪逐渐成为了困扰新时代青年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控制和引导,抑郁情绪会逐步加重直至发展成为抑郁症。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抑郁症患者往往不善表达,时常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愿意走出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更是常以悲观的情绪去对待。但实际上,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与普通的抑郁症患者完全相反,他们不仅看起来性格活泼开朗、擅长与人交流,更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可是他们的内心却早已陷在抑郁的沼泽里痛苦不堪,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阳光型抑郁症”[1]。“阳光型抑郁症”患者不仅不易被察觉,甚至还会比普通人表现得更加积极乐观,他们在生活里勇往直前,强制性地将各种负面情绪隐藏起来,随着时间的积累,一件小事就能够将他们轻而易举地压垮。因此从实际案例中去分析“阳光型抑郁症”的形成原因、应对方式,可以帮助高校辅导员更好地去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一、案例简介

S同学,男,中共预备党员,专科三年级学生,成绩优异,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人生方向。在老师和同学的印象中,他积极向上、活泼开朗、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不仅能够主动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还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看似擅长与人交流的他更是能够与老师友好相处、与同学打成一片,深受大家的喜爱。

某天该学生突然联系我,在罕见地倾诉完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后表示要办理休学。我立即安抚他的情绪,并带着不解和疑惑主动与他进行沟通,通过断断续续的谈话,我了解到他休学的具体原因。该学生在高中时曾经因为压力过大、过度敏感等原因造成情绪不稳定,后经医院确诊为轻度抑郁症,在医生干预和药物控制下,病情逐渐稳定。上大学后害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他一直对老师和同学隐瞒自己的抑郁症病情,在学校里更是表现得乐观积极向上。但是随着毕业季的到来,毕业后的去向始终困扰着他,专升本自主招生考试的落榜更是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外,由于性格、经历等各方面因素,他会在一件事上一直钻牛角尖,比如在谈话中他就一直翻来覆去地说“对不起”,认为自己辜负了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关心与包容。最终该生经医生诊断,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和中度焦虑症。

二、案例因素分析

在听到S同学“下学期我要休学”、“我抑郁了”这些消息后我一直很惊讶,因为他几乎每天都在发朋友圈,朋友圈的内容永远是开心、搞笑的,没有表现出一点抑郁、焦虑的迹象。从这里其实可以看出,该生习惯把自己真正的情绪隐藏起来,只向外人展现阳光积极的一面,从而导致负面情绪不能及时发泄。经过与该生及其父母的交谈以及回忆其在校期间的表现,我认为S同学抑郁症复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努力追求完美

该学生是一位精致的完美主义者,他过分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希望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上他都对自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总是认为自己应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他想成为一位好班长、想获得奖学金、想成为一名党员、想专升本成功……他不愿意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留有任何遗憾,在面对挫折时也会强装乐观,不会表现出任何悲伤。

(二)拒绝承认抑郁

该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自身的抑郁症病情,认为心理出现问题是一件很羞耻的事,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有抑郁症,更害怕被别人误解为脆弱。他努力通过日常生活中活泼快乐、积极向上的表象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从而避开别人对他的评头论足。即使偶尔会暴露出马脚,他也会立刻掩盖住,以此来维护自己在同学和老师心中的形象。

(三)抗拒相信他人

该学生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在面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时总是会下意识地拒绝或者逃避。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所有关系的维持都是需要条件的,他不相信“无私地付出”,不相信自己值得他人的尊重和喜欢,更不相信别人对自己的喜欢是无条件的。他总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所有事情、解决任何困难,不愿意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当他麻烦到别人的时候,他就开始胡思乱想,在内心深处不断自我折磨。

(四)深受环境影响

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体系中,家长更关心成绩、分数,常常忽略心理健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高中时该学生父母就没有重视该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在学生的要求下带其去了专业医院进行就诊、治疗,但后期并没有进一步帮其巩固治疗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抵触这个病情。此外,大学生活的模式和环境相较于高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该生在面对消极情绪的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维持人际关系和提高成绩,因此较高的期待与不足的经验以及目标的落差产生了矛盾,进一步影响到该生的心理状态。

三、案例处理

(一)以“小温暖”抚慰“创伤”

首先我本着尊重、真诚的原则,积极地与S同学建立亲密关系,让他能够主动地跟我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此帮助我更快地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及更有效地做好学生陪伴工作。其次,我第一时间将学生的具体情况上报给学院领导,并通过家校联动、朋辈联合等方式去充分了解该学生的日常状态、家庭状况等,从而实现对该学生的具体帮扶。最后,我运用陪伴式的辅导模式,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去鼓励他正确地看待自身的情况并帮助他分析情绪失控的原因,促使他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感,让他学会在情绪低落、陷入钻牛角尖的“死循环”时能够主动寻求专业医生和老师的帮助。同时,我还以适当性为原则,叮嘱他在定期去专业医院进行复查,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调节。

(二)以“小故事”呈现“道理”

S同学作为学生干部,经常与其他同学及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对S同学的观察,我发现S同学虽然日常表现得活泼开朗,但经常会长时间地去纠结一件小事,事事都讲究完美,力求做到最好,遇到事情的时候也总会下意识地去询问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害怕因为事情做得不好而被批评。针对S同学这种情况,在电话沟通中我多次表扬他在学习上、工作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肯定他做事认真、能力出色等优点。同时,我通过讲述自己考研失败、二战上岸的经历进一步劝导他“过去是经历、现在是尝试、未来才是期待”,帮助他明白现在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未来的敲门砖,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成长,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学会接受失败与不完美。因为只有剥开失败的茧,才能成就自信的蝶。

(三)以“小细节”彰显“关怀”

对于生活,大学生拥有强烈的自尊、自立、自强意识,但还离不开对他人的依赖[2]。S同学因为害怕脱离社交、害怕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总是通过发朋友圈来展现自己的日常。每次看到他发朋友圈,我都会默默地点一个赞,偶尔也会在下面给他评论,让他知道老师一直都在以朋友的身份关心着他的动态和状况。此外,我还会主动地找他聊天,不仅通过聊日常来帮助他缓解内心压抑的情绪;还会在他情绪较好的时候适当地与他探讨如何看待抑郁症,并时不时地给他分享一些抑郁症治愈的案例,帮助他了解抑郁症、认识抑郁症,鼓励他与这条“黑狗”和平共处。

(四)以“小举措”传递“温暖”

高校辅导员应该发挥朋辈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将班干部、同班同学、舍友都加以动员[3]。因为S同学总是压抑着自身的情绪,不乐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真正的内心,所以我基于保密性原则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线上朋辈心理互助小组—“向日葵小分队”。互助小组每周会定期开展交流,大家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开心的事情,彼此之间传递温暖,实现朋辈心理帮扶。同时,这个互助小组还会定期举行主题活动,鼓励他们与朋友多多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加强活动实践。通过交流我会进一步挖掘该学生自身的长处来帮助他转变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让他看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以此来引导他重塑自信,避免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而忽略自身的优点。在跟班主任老师商量以后,我们决定不会因为他的心理状态就去直接撤掉他的班长职务,而是在班级内部选择一个代理班长帮助他一起处理班级事务,在帮助他的同时让他感受到班级同学并没有因为他的特殊而排斥他。

(五)以“小联动”实现“共筑”

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渡过难关,家庭作为学生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主动与其实现联动,为共筑学生的健康心理提供必要的保证。在征得学生同意后,我主动联系S同学家长,在告知学生目前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在家的日常表现。同时,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心理疾病相关的信息,告知他们心理疾病在得到专业有效的治疗后,是可以缓解和治愈的,叮嘱他们及时带S同学去医院就诊。此外,针对日常生活中他们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避免否定和批评,从而进一步减少他们对学生施加的压力。通过家校联动,促进日常沟通,以此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变化,实现对症下药。

四、案例思考与启示

此案例是“阳光型抑郁症”的典型案例。“阳光型抑郁症”之所以不易被别人所察觉,就是因为这种类型的抑郁症具有两面性。在别人的眼里,他们永远展现的是积极乐观的一面,即使被确诊为“重度抑郁”,他们还是能够不让别人发现到他们的异常,甚至会大方地向别人展现自己的生活,让别人觉得他过得很快乐。但是真正到了只剩下他自己的地方,他们就会胡思乱想,慢慢发酵自己的负面情绪,在黑暗的地方一点点“折磨”自己。因此,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望闻问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辅导员多渠道了解学生情况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善于运用启发诱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手段在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状态、倾听想法、询问情况、筛选信息”四个步骤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需求[4]。此外,辅导员还要多方面地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在帮助他们摒弃“自我怀疑”的同时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进一步发现真实的自己。

(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片树叶,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纹理。作为辅导员,我们要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同时我们还要在学院内部积极建立朋辈帮扶平台,实现同学之间彼此的心理支持。

(三)广泛宣传,帮助学生接受专业的心理知识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大部分人对心理问题有着较深的误解甚至是偏见。因此,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成为了日常德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渗透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强化业务技能,保持创新性和预见性,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的格局,让学生更快更全面地接受心理专业知识。

(四)家校联动,努力成为家长信任的最佳搭档

老师和家长有着同样的出发点和同一个目标,即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短短的大学生活难以让老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且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是与成长环境相关的,因此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实现双方信息共通。这样不仅能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消除心中的顾虑,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还能进一步形成家校合力,就有关问题的处理达成共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化解心理危机。

五、结束语

“心中的抑郁就像一条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这些“阳光型抑郁症”患者所到之处有如阳光,让周围的人灿烂开朗,可是一离开人群他们就会慢慢失去笑容,将自己隐藏在黑暗中。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我们要始终关心学生、关爱学生,不仅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更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成为他们心中那一抹真正灿烂的阳光,在他们与抑郁症相伴的日子里陪他们一起驯服这只“黑狗”。

猜你喜欢

辅导员案例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