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藏彝族医学生中的应用研究

2022-02-18周良燕李燕衡倩彭玉娇杨小芳

科学咨询 2022年13期
关键词:工学彝族医学生

周良燕,李燕,衡倩,彭玉娇,杨小芳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 625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基石。2019年国务院“职教20条”提出,深化专业、课程、教材改革,提升实习实训水平,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四川西部某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财政支持的藏彝族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及国家西部局部地区藏彝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任务。教学改革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医学专业课堂当中[1],倡导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实施课程改革。结合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从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组织藏彝族医学生利用假期时间,采用“医学生—家庭—村寨—村民”健康教育途径,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实践“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在培养藏彝族医学生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综合成长

现阶段教师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以便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在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有效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提高能力。现阶段医疗行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医疗行业的发展有赖于医学人才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就需要结合医学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便是其中之一,教师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以及工作的过程中提高技能,培养德行,从而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工作中,教师结合医学生的培养要求,应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当中检验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可以结合岗位的要求,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技能,塑造良好的品行,从而更好地胜任日后的工作。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观念的引领之下,教师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能力。

二、设计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块

(一)藏彝族医学生家庭居住地基本情况介绍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中国第二大藏区。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数据显示,三州地区约为面积29.7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0万人,其中乡村户籍人口占比较高,是藏、彝、汉、羌族等13个民族聚居地。该地区基层卫生保健水平较低,群众健康意识淡薄。藏彝族婴幼儿家庭经济相对落后,父母文化程度低,对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依从性比较差。婴幼儿机体免疫功能比较差,不会主动采取防护、不能早期识别和表达疾病表现,当地婴幼儿专科医疗资源缺乏等原因,导致近年结核病多发和复发率居高不下,婴幼儿意外伤害事件常有发生。据2016年官方数据显示凉山州艾滋病占全省35.5%[2],2020年新型肺炎在甘孜州也发生78例,婴幼儿意外伤害目前还缺乏准确的统计。精通藏彝族语言和文化背景并具有基础医学专业知识的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儿童家庭照护知识宣教工作,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卫生人才短缺的局面。

(二)以“医学生—家庭—村寨—村民”健康教育宣传链为依托,构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

1.基本概念介绍

教育宣传链“医学生—家庭—村寨—村民”是指通过一个藏彝族学生对自己家庭成员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利用村寨社区打预防针的机会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配合信息化手段,帮助在村寨社区接受宣教的村民回家后向全家进行宣教,从而带动整个村寨的村民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德技并修”是指在工作和学习中所融入“意念、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的融合状态,与大国工匠“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的内涵一致。“工学结合”是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工作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又促进自己操作能力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3]。

2.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1)参考国外的培训方法,如影像互动培训、婴幼儿护理模式等[4],结合藏彝族地区卫生知识的需求特点,在函询专家之后,建立实践教学课程模块。

(2)建立儿童保健、意外事故防范、传染病预防三个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儿童保健模块包括生长发育监测、儿童营养、儿童各系统保健;意外事故防范模块包括危及生命的伤害、一般伤害和轻微伤害;传染病预防模块包括自我防护篇、症状监测篇、饮食起居篇、家庭消护篇、心理护理篇。

3.思政课程设计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基石。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解决好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革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思政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在培养过程中的每一门课程,实现专业课程门门有思政教育的目标。

(2)思政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依照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育人内容,结合当下疫情防控和专业特色,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作为切入点,制定了“致敬抗疫逆行者,弘扬护理精神”的课程思政主体思路。充分整合、凝练、规划出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两个教学模块,融入医学专业课堂当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块包括:①爱国部分:内容包括飞夺泸定桥、铁索铸英雄、钱学森回国、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等案例,让学生了解悬壶济世国之大医,心系民众国之良策,医学历史灿烂文化,祖国医学创新发展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敢于付出、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②敬业部分:通过重温希波克拉底誓言、介绍SARS、甲型H1N1流感、新型肺炎应对史中关键里程碑、关键院士、主要贡献及用生命守住抗疫阵线的英雄故事,使学生深刻领悟前辈积累、研究、创造的这些技术,背后是滴水穿石的艰辛与坚持,甚至是血的代价。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使命与科学家精神,激发优秀学子进一步征服疾病的雄心壮志,投身到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去。培养学生热爱医学敬畏生命、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救死扶伤医德高尚、科学求真执着追求、矢志不渝献身医学等专业品质。③诚信部分:通过曾子杀猪、海尔因为诚信崛起等故事,促进学生理解大医精诚弘德善医、依法行医廉洁纯良、始终恪守行业自律、良医品德利他主义职业道德素养。④友善部分:包括雷锋的故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患者保守医学秘密等故事,培养学生医者之心仁恕博爱、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换位思维,培养服务思维、爱伤观念、护患沟通技巧及工作干事敢担当的精神,培养慎独精神及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把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大医精诚等品德教育融于专业课堂教学中。

工匠精神模块通过邓家辉用工匠精神成就研发梦、高铁工人李万君把焊枪下的产品升华成艺术品、中国机长刘传健安全备降机场等故事进行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质,使工匠精神的敬业、精益求精、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的品质内化于心,提高学生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培养热爱护理专业德技并修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三)以“医学生—家庭—村寨—村民”健康教育宣传链为桥梁,实践“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模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1.选择学生建立宣传队

(1)观察组纳入标准:选择普通专科护理专业大二学生,前期已通过《儿科学》或《儿科护理学》课程理论和实训≥56学时学习,考核合格。该课程包括儿童保健、意外事故防范、传染病预防三个课程模块理论学习,具有0~6岁学前儿童照料、护理和教育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免疫特点等理论知识,熟悉抚触、喂养、学前儿童游戏等技能操作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有对学前儿童的耐心、爱心、细心关怀之情。

(2)排除标准:凡是少于8名同学的乡镇不建立宣传队,不进行健康宣教,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

2.将观察组的同学培训为宣传员,并发放合格证书

(1)建立(甘孜、阿坝、凉山)州分队—县分队—乡镇小分队,以家庭住址划分,约8人左右一组,共计12个小分队。

(2)对儿童保健、意外事故防范、传染病预防三个实践教学课程模块进行8学时的宣传内容、方法及技巧培训。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到周围社区进行至少2学时健康指导宣讲演练。

(3)培训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两个思政模块教学。

3.在老师的指导下,宣传员假期以村寨志愿者的身份,采用家庭单独宣教和卫生防疫站集中打预防针时集体宣教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双语宣教

(1)指导宣教对象进行《疾病知信行(KAP)问卷调查表》第一次问卷调查。

根据知信行(KAP)模式从:①知识调查;②信念调查;③行为调查三部分内容进行研究。

(2)实施儿童保健、意外事故防范处理及传染病预防演示和指导。

(3)发放相应宣传手册。

(4)为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

(5)指导QQ、微信、抖音等网上宣教工具的建立和使用,帮助社区家庭完成所有家庭健康知识宣教,及时沟通和反馈信息。

(6)完成健康指导后再次组织宣教对象填写《疾病知信行(KAP)问卷调查表》,两次问卷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的差异,说明通过健康知识宣教提高了藏彝族居民卫生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4.理论成果形成

宣教活动实施后进行双语资料整理和翻译,拍摄双语视频及后期制作,形成双语教学资源理论成果,补充藏彝族理论教学资源。同时将健康教育宣传链通过学生传承下来,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深入贫困地区宣传,切实落实精准扶贫、文化扶贫措施。

三、思政效果评价

1.宣传活动过程中,每个假期都要求学生记录思想变化,让学生无意识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感情。

2.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观察组同学课程考核通过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5]得分率、自编《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调查问卷》得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在专业认识水平(学科地位、社会声望、就业情况)和专业情感水平(专业的肯定程度、专业的持续性、专业发展前景的认可度、对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态度等)以及专业投入水平(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自觉投入)三个方面均取得明显提升。

3.通过“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培养,完成教学目标。

(1)既让学生掌握了儿童保健、意外事故防范、传染病预防三个教学模块实践知识的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让学生了解同胞、理解同胞,内化关爱同胞和乐于奉献的专业品质。

(3)工学结合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使命与科学家精神,激发优秀学子进一步征服疾病的雄心壮志,投身到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去,培养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技并修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4.促进家乡医疗水平的提高。藏彝族学生回家乡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可弥补医疗资源的不足。回乡学生和村寨同胞具有相同文化背景,没有语言的障碍,群众对健康宣传知识的依从性高,保证了宣教效果。

5.学生指导家长配合QQ、微信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深入宣讲并制作双语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和专业认同感。

6.专业实践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增加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高。

四、结束语

本研究把专业学习和思政教学、工学结合起来,组织藏彝族学生构建“医学生—家庭—村寨—村民”健康教育宣传链,使用双语讲解和示范健康知识,并进行理论创作,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应试化评价转向自学自育和成果化评价,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提升学生知、情、意、行与信的水平,提高专业教师不仅会教书更会育人的本领。

猜你喜欢

工学彝族医学生
盐工学人
——宋辉
彝族海菜腔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