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节目的转型途径研究

2022-02-18刘亚敏北京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2年5期
关键词:类节目民生民众

刘亚敏 北京广播电视台

电视民生节目是反映民众日常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形式,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现阶段民生节目主要包括民生新闻、社会访谈等形式,其节目内容包括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长期以来,民生类节目凭借节目的真实性与贴近普通民众生活等优势早在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不断出现,民众获取新闻信息的形式不再局限于电视节目,这也使得民生节目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为了适应民众需求,在行业市场占据一定的优势,需要分析现阶段节目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转型方式。

一、融媒体形式、电视民生节目的主要特点

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现阶段电视媒体行业的重要发展策略,在融媒体背景之下,需要针对电视民生节目的特点以及制作形式进行分析,为节目转型奠定基础。融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可以将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优势融合到一起,进而提升传统媒体在行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实现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及利益共融。

为了促进民生节目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节目理念的融合,民生节目制作者需要正确意识到融媒体理念的意义,重点突出民生节目的理念价值,使得信息传递速率更能符合民众的需求;第二,节目制作形式与技术的融合,需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环节的优势,推动多项传统媒体同时进行,促进新闻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既要做到提升民生节目的质量,还需要加强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节目制作人才的融合,民生节目的制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具有先进的媒体理念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而实现电视民生节目的转型[1]。

二、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节目的现状

(一)电视民生节目的优势

在融媒体背景之下,传统电视媒体的主体地位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受众群体不断被其他媒体形式分流,但是电视媒体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具备一定的优势。

1.传统电视媒体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新兴媒体形式主要包括社交平台、各类新闻软件以及短视频等,这些媒体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民众快速获取新闻、社会资讯的需求,但是多数是以娱乐为主,其各类新闻的真实性缺乏一定的保证,而以电视为主要载体的民生类节目往往具有专业性较强的制作团队,选材与真实性更能得到民众的信赖。例如,当面对同一新闻素材时,部分新兴媒体会愿意使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传播,为了获取流量,可能会使用夸张的新闻标题。同时为了提升竞争力,可能在未获取新闻全貌时就进行报道传播,而电视民生节目的报道更具权威性,会针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还会邀请权威性较强的专家进行解读,深入分析新闻信息的内涵,更具有客观性,因此传统电视民生节目所具有的权威性是新兴媒体无法相比的。

2.传统节目的影响力

尽管现阶段多数年轻人观看电视的时长与频率正在降低,但是一些传统的电视节目依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部分人还是有着巨大的兴趣以及较高的接受程度,这类节目制作播出的时间较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节目风格,如果可以充分发挥传统优秀节目的导向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其他民生类节目的发展与转型[2]。

(二)电视民生节目的不足

1.节目形式单一

在21 世纪初期,由于信息技术水平有限,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还没有完全普及,电视是民众主要的娱乐形式,因此在该时期,大量优秀民生节目出现,例如,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创了大时段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在这之后南京地区陆续推出了大量的民生新闻栏目,由于该种节目形式较为新颖,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大量民众的喜爱。

在此之后,多地电视媒体纷纷效仿,随着同种类型节目的不断增多,该种节目形式始终无法在节目内容和制作形式上进行创新,同时少数电视台只是一味模仿,并不具备优化创新的能力,因此民生节目的形式逐渐单一,节目主持与嘉宾的风格都较为类似,民生节目的内容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一些节目的制作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导致民众对民生节目的依赖性降低,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

2.节目质量下降

部分电视民生类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只是为了节目的收视率而借助民生节目的形式,并未对民生类节目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导致节目内容上出现偏差,制作者未能充分考虑到如何打造节目特色,导致节目内容的质量不断下滑。例如,少数节目会将家庭纠纷作为节目的主题,使得该节目的受众群体不断减少,为了制造热度,节目形式逐渐向娱乐性靠拢。例如,某些节目会以情感调节作为主题,而在现实生活中,普通民众的情感并不会过于夸张,节目制作者为了制造热度选择雇佣演员在节目上进行表演,将超出民众正常思维的情感纠纷呈现给节目观众,已经违背了电视民生节目的基本要求,节目内容不再真实,节目质量低下,当民众熟悉该类节目的“套路”之后,便不会再选择观看,长此以往,质量低下的民生类节目只会阻碍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3]。

3.制作技术缺陷

民生节目作为反映民众生活的电视节目,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之下,节目制作技术的变革是提升该类型节目行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但是现实情况是技术的优化与进步还不足以促进民生节目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融媒体背景之下,传播形式的限制对电视民生节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单独从技术层面来看,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新兴媒体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传播形式上更加多元,因此,电视民生节目需要积极探索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4]。

4.传播模式有待优化

通常情况下,电视新闻类的节目主要是由主流媒体掌握,导致节目内容上较为单一,而新兴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一特点,不同的媒体形式都可以针对同一新闻内容进行评论报道,在这其中不乏错误的观点,但是对于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有益的。例如,在微博上,某一有关民生类的新闻的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吸引多方媒体进行转发评论,输出观点,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电视民生类节目的受众群体,提升行业竞争力,需要积极拓宽传播渠道。现阶段,多数节目制作者都在积极探索创新,部分节目为了吸引观众,节目形式逐渐向娱乐的方面发展,作为民生节目,可以真实反映民众的生活与社会热点才是该类节目的根本,过于娱乐化的节目内容会失去原本的受众群体,导致节目寿命受到影响[5]。

5.运营模式还需完善

融媒体理念的提出是希望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为媒体行业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现阶段部分电视节目的运营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正在被逐渐弱化,同时新兴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相关资源,制约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

三、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节目的转型途径

(一)创新节目形式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电视民生类节目的发展陷入了瓶颈,部分制作人过于重视节目的更新与收视,未能立足于民生节目的内涵,对于社会民生进行深度挖掘。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民生节目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既要做到节目形式、节目题材的创新,又要贴近民众生活,进而提升民生节目的行业竞争力。

为了促进电视民生节目的转型,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新兴媒体的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新兴媒体之所以比传统媒体更具优势,主要是因为新兴媒体的覆盖面积更广,而传统的电视民生节目更倾向于新闻报道,因此在制作民生节目时需要针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对题材进行深挖,可以充分结合地方特色。例如,为了满足民众的养生需求,北京卫视在2009 年播出了《养生堂》,该节目是以访谈和专题片集合的方式,对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进行介绍,并分享给观众实用性较强的养生方式,在播出过程中,该节目也一直紧跟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同时紧跟社会热点,在防疫期间,该节目就通过访谈的形式教授观众正确的防疫手段。《舌尖上的中国》在播出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该节目虽然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播出,但实际上说的是民生,该档节目让我们看到了身边的美食,也看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不仅贴近民众的生活,其节目内容、节目内涵极具创新力[6]。

作为电视民生节目,需要在题材和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紧跟时代发展,同时需要立足于民生节目的节目理念,贴近民众生活,才能使该类型的节目迸发出新的活力。

(二)完善内容体系

电视节目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受众群体、节目风格特点以及节目的发展前景。现阶段,民生类的素材较多,媒体工作者需要从中进行选择,该项工作也关系到节目前期准备与后期制作,在融媒体背景下,民众更加重视体验感,因此,电视媒体需要建立完善的节目内容体系,为节目的制作以及新闻信息的传播奠定基础。

首先,新兴媒体的多样性、创新性较强,影响了民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因此电视民生节目在进行媒体传播时,需要优化节目内容,进而提升节目传播的影响力。工作人员需要正确认识到新媒体在传播中的主要特点,对民生节目的内容进行加工,微博、短视频等媒体形式,在内容传播方面具有即时性、娱乐性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互联网思维。因此在制作民生节目时需要积极利用各类型的平台进行宣传,并提炼节目重点,简化内容。例如,2021 年5 月22 日大连交通事故的报道,新闻工作者可以适当选取现场照片以及相关信息进行编辑,为观众呈现更加全面的事故信息,同时需要时刻关注事件进展,在相关部门公布调查结果之后,需要根据该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出现事故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入解读,进而引发民众对该类事件的关注,需要在不同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促进民生类节目的信息化;

其次,对于民众而言,在观看节目和新闻资讯时,会更加关注针对该事件的评论,因此电视民生节目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为观众提供评论的平台,可以设置新媒体评论栏,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发表意见,满足观众的信息诉求。同时节目制作方需要针对评论进行管理,及时清除负面不健康的内容,并与观众进行有效互动,进而提升民生节目的影响力[7]。

(三)加强技术创新

电视民生节目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满足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的需求。例如,当节目需要邀请嘉宾时,可以不需要让嘉宾进入演播室,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程视频连线,并且可以进行跨屏互动,丰富节目形式。同时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全息影像与VR 技术,进行新闻发生现场的还原,可以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而增强观众的体验感。此外,在技术的研究方面,电视媒体需要加强对各个媒介平台的管理,使得节目内容可以快速进行传播,还需要对媒体客户端进行升级,对节目的播放流畅度、清晰度等进行优化,同时加强新功能的研发,实现一云多屏的流畅表达形式,促进电视民生节目与新兴媒体的融合。

(四)树立服务意识

首先,电视民生节目需要提升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工作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国家最新政策与动向,了解影响民众利益的制度方针,并通过节目进行全面解读。同时,工作人员需要从民众的日常生活出发,收集贴近生活的节目素材。例如,食物价格、交通出行等,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其次,民生类节目需要帮助民众切实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工作人员在解决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因问题影响力较低而服务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对民众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掌握出现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判断其是否为社会中部分群体的共同难点,同时需要将该项工作落实到位,避免流于表面,还需要针对事件的后续情况进行跟踪,树立服务意识[8]。

(五)塑造媒体公信力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一个视频内容可能会被转发分享近百万次,高传播率与高曝光率必然会导致内容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一些媒体为了流量,并不在乎内容的质量与真实,作为传统电视媒体,民生节目在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该项优势。例如,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需要找到时间的当事人等相关人员,从多个角度还原事件全貌,为观众提供真实的时间信息。同时,节目制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与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职责规定,遵守相关制度,体现媒体的权威性,塑造媒体的公信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体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作为传统电视媒体需要不断探索摆脱受众分流、节目质量下降、影响力减小等困境的途径,正视现阶段电视民生节目制作中存在的不足,创新节目形式、完善内容体系、加强技术应用、树立服务意识、塑造媒体公信力,紧跟时代发展,聚焦社会热点,将民众生活作为节目发展的基本原则,满足受众需求,进而推动电视民生节目的发展与转型。

猜你喜欢

类节目民生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