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情怀·仪式记忆·融合传播
——解析纪录片《风味人间2》的三重魅力

2022-02-18兰静怡

视听 2022年1期
关键词:风味人间美食

兰静怡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宣告着我国美食纪录片时代的开启。随后,《风味人间》《人生一串》《早餐中国》《奇食记》等多部美食纪录片纷纷登上了荧幕,掀起了一股热潮。美食纪录片展现了对“人”的深切关怀,满足了当代观众的精神需求。同时,纪录片中充满烟火气的温馨的生活状态与喧嚣忙碌的城市生活形成了对比,成为观众的心灵抚慰剂。但随着美食纪录片的不断增多,《风味人间2》又将凭借什么样的魅力吸引观众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故事化讲述:挖掘人文情怀

《风味人间2》用美食将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串联在一起,更凸显了叙事主体“人”的核心地位。在向世界宣传美食文化的同时,《风味人间2》传播着可贵的人文情怀与价值观念,给在高速发展的世界中运转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栖居地。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部纪录片所传递的情怀与价值,总离不开它的制作者、制作地。《风味人间2》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巧妙地选取有代表性的食物,将其融入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中。中国传统价值观是由传统文化塑造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中国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谦逊守礼、孝顺友爱、坚韧不屈等也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所传递的精神。在《风味人间2》中,观众能看到中国人勇敢、坚毅、善良、孝顺等可贵、值得称颂的品质,也能看到中国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朋友帮扶间的友情、师徒传承间的真情。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香肠万象集》中,广东胡本洋夫妇为即将上门的儿媳妇制作腊味,饱含着中国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和中国自古以来长辈对后辈成家立业的期待。

在片中,我们不仅看到挪威船长在海上抵御风雪、捕捞螃蟹的勇气,了解到格鲁吉亚厨师最大的心愿是看到子女健康成长,同时还了解到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制作螃蟹的不同技法。通过片中世界各国人民对美食的制作故事,我们可以理解中国导演在该片中所要传达的对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真善美精神的弘扬。这也印证了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预言,即世界在经历了部落化、脱部落化之后,仍会重新回到部落化,人们相互依存深度卷入,社会距离缩短,时空界限不复存在,“处处是中心”①。从该片可以看到,世界一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休戚与共,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追求着美好的生活。

食物不仅有果腹的功能,还连接着人与社会,连接着世界各国人民。人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都可以通过食物来传递。该纪录片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借用食物向全世界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美好生活的共同心愿,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二)抓住精神需求:寻找诗意栖居

城市化的潮流让大多数人都卷入了商品经济这个大漩涡中。一些人对财富的追求空前高涨,但他们个性压抑,心灵空虚。部分人作为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的主体,逐渐丧失了个性、自主性、否定性的特点。丧失了价值与尊严的人表现出一味地顺从、肯定和对现状的维护②。“单向度的人”飘荡在虚拟社会的各个角落,使得人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真实的世界,以及诗意、自由生活的无限渴望。

诗意栖居让人的灵魂找回在技术世界离失的精神家园。所以,海德格尔说,“诗人在进入他的诗境后所写的一切诗都是归家诗。”③人都有诗人的一面或者说诗意的一面,他们会将精神寄托其中。《风味人间2》巧妙地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并精准定位了受众群——世界各国爱好美食的人们。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新时代的打工人”。他们对美食的追寻刺激了他们的味蕾,并将这种追求蔓延至心灵。正如片中第一集介绍的“扬州早茶”:“有了早茶,一天的闲适便有了安放之处”。这一描述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向往与共鸣。观众从片中感受到闲适、安逸、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能让他们短暂地从忙碌混乱的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大多数观众对这种诗意化的生活的向往超出了他们对美食本身的向往。

二、仪式化演绎:感受共性魅力

(一)演绎饮食仪式:唤醒集体记忆

食物一直是人类情感记忆的寄托,而食物和人类之间却是通过丰富多样的饮食仪式连接的。《风味人间2》就记录了许多蕴藏在食物中的文化仪式。《鸡肉风情说》中,宿州城里制作烧鸡的马老二与儿子闹矛盾,起因是马老二坚持手工烧制烧鸡,儿子却想尝试改变,采用机械生产。春节期间,马老二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共同享用难得的团圆饭。很多时候,人们常常无须过多解释,就将矛盾化解了。这顿团圆饭是一种仪式,它不仅给了马老二父子一个重拾亲情的机会,同时借由团圆饭的意义挖出中国人对家庭和家人深深的眷恋,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从中获得文化认同感与深厚的家国情怀。

“仪式”是激活大众的集体记忆、构建文化认同、培养家国情怀的催化剂。涂尔干强调仪式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担负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他认为,仪式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是建立一个群体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方式④。《风味人间2》积极地利用这种文化仪式,并将其转换成大众认可的集体记忆,构建大众共有的情感记忆和家国情怀,让观众有更深层次的感受。

(二)尊重文化差异:进行文化交流与对话

《风味人间2》以全世界的美食与故事作为素材,面向全世界受众进行跨文化传播。哈贝马斯指出,从个体或群体层面而言,在理性认知交往双方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承认双方均为主体关系,而非主客关系,有利于构建包容差异、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合理化交往关系,即主体间性理论⑤。差异性在不同文化之间处处存在。《风味人间2》通过比较相同食材的不同制作方式,从而引导观众看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如《甜食缥缈录》中,扬州人将糖加入烧麦中。烧麦里的糖无处可寻,却又无处不在,暗合了扬州温婉细腻、春风化雨般的风味。而在伊斯坦布尔,糖被用来制作果仁蜜饼。伊斯坦布尔的厨师将糖用到了极致,他将大量的糖铺展在面饼之上。由此,锋芒毕现又热情似火的伊斯坦布尔被展现了出来。

《风味人间2》尊重各国人民文化间的差异,不随意评价个人或者民族的态度,这体现了该纪录片对全球各民族人民的尊重。例如《螃蟹横行记》中,对于蟹的处理,各民族各有不同。中国佤族人崇尚自然之道,即便面对再复杂的原料,佤族人也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进行处理。他们以舂代拌,将溪蟹和佐料舂为一体,使风味完全融合。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马里兰,蒸是蓝蟹的最常见的烹饪方式。美国厨师在其中加入二十余味调料,使得这道美食咸香辛辣,厚重浓郁。两者制作方法的不同亦是文化的不同,它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是该片所追求的目标。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尊重差异是跨文化传播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摸索异质文化中的相似性或共性,使文化间的交流、理解变得畅通无阻。节目中出现了多次中国家庭在春节聚餐的场景,人们欢聚一堂、喜气洋洋。而在挪威等西方国家,在圣诞节这样的重大节日里,外国朋友同样会与家人、朋友享受盛宴。这种文化的相通拉近了国家之间的距离,使交流变得更加畅通。

该纪录片在每个故事的结尾,都会由故事的主人公用家乡话说一句欢迎语。这一举动同样作为一种仪式,让全世界的受众感受到更真切的共性情感。

(三)感受文化碰撞:融合味道的产生

文化融合是一个由文化表层到文化深层逐渐融合的过程。文化既有语言、习俗、饮食、服装等表面上的东西,也有道德、情感、价值观等深层次的内容。由于造就文化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不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也各不相同。在不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最容易发生改变和融合的是语言一类的表层文化,最不容易融合的是价值观等深层文化⑥。《风味人间2》就通过食物的碰撞为我们拉开了文化融合的序幕。

新航路的开辟使地球联合成一个整体,让世界各国发现了异质文化的存在。在文化的不停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一方水土滋生出万千风情,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第三集《酱料四海谈》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美食。墨西哥人习惯将原产于中美洲的辣椒进行烘烤,并且将其碾成糊状。而500多年前西班牙人登上了这片土地,带来了大量香料,和本地的巧克力、辣椒混合。新旧大陆的食材开始发生碰撞,由此在墨西哥人手中诞生了一种新的食物——“Mole”(中国人称为“魔力酱”)。它在成为墨西哥人家喻户晓的美食的同时,也催生了墨西哥的新味道、新性格。“Mole”随性地使用食材,并相互融合,它可以是甜的、酸的、苦的、复杂的,这就是墨西哥的融合味道。

“魔力酱”的诞生正是文化融合的产物。没有一个民族可以成为文化的孤岛,每个民族都要从其他民族及其文化中汲取养分,并融合发展。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酸甜苦辣咸,它们终将相遇,并创造出新的“融合味道”。

三、融合化传播:传递多元魅力

《风味人间2》面向世界传播美食内容,面向多元化受众传播思想文化。节目受众来自世界各地,且以新时代年轻人为主体。这部分受众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却面临着相似的境遇:激烈的社会竞争、快速发展的外部世界、忙碌的生活以及互联网的普及。

(一)运用融合思维:多渠道传播

随着5G概念的出现及发展,以“转换传播渠道、转变表达方式、转变生产机制”⑦等为代表的媒体融合思想层出不穷。传媒业态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旧媒体间的融合重组加速发展。媒体人为了迎合互联网这个大市场,开始吸收受众,寻找出路,主动走上了媒体融合这条路。媒体的分类将不再按照新与旧、主流与非主流的简单差别,而是以连接性为根本标准,从而回归到媒体概念的本源⑧。媒介融合理念收获了广阔的受众市场。

在这一大背景下,《风味人间2》秉承着万物皆媒、万物互联智联的思想,首先加强渠道融合,沿用网台融合模式,在腾讯视频和浙江卫视两大国内高流量平台同步播出。节目整合多平台资源,扩大受众范围。节目即便收获了以二次元群体为代表的数字原住民,也没有忽视电视这个传统媒体的庞大用户群。同时,制作团队利用不断崛起的社交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扩大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比如,《风味人间》仅在其抖音号播放美食制作过程,就达到了共5000万的播放量。同时,制作团队还创建公众号“风味星球”,用来发布《风味人间2》中的片段、高清剧照和GIF图片,带领受众阅读一个个人与食物的故事,让观众通过食物去了解更大的世界。在提升内容趣味性的同时,节目也给受众带来更强的参与感。

其次,《风味人间2》在思想上打破新旧媒体对立观,全面融入互联网思维。伴随二次元文化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有特定的行为规范、文化特征、群体心理。针对这一群体,腾讯视频平台推出了衍生H5产品《来!自己定义食物的颜色》,邀请受众为《风味人间2》中的特色美食上色。该栏目通过经典美食语录加上受众的自定义图画生成海报,提供分享和与好友PK的功能,满足了互联网受众的交互式体验和社交需求。

(二)迎合受众需要:风格真实自然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大多数的电视剧、电影、真人秀制作商都致力于打造一种媒介奇观,以博取关注,获得收益。“媒介奇观就是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⑨媒介奇观易使观众产生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而观众在忙碌的生活中长期接受媒介刺激,会产生疲惫与厌烦的感觉。

在这种媒介背景下,该片以真实自然的风格舒缓观众的心灵。该片摒弃过分厚重的滤镜,运用真实自然的镜头记录世界美食,其中的每一帧画面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扬州街头热闹的早茶摊子,尼泊尔蜂蜜猎人泰克一家围坐在火炉旁吃早餐,这些平凡至极却触人心弦的场景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其次,片中不用解说词进行过多的解释,而是让食物制作者用自己民族的语言亲自口述食物背后的故事,使故事更加温馨动人。在《螃蟹横行记》中,挪威的船长、云南的父子都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在镜头前讲述着对螃蟹的热爱。

(三)超微观摄影:分子级视角呈现

该片将超微观摄影、显微摄影等拍摄方式运用到了极致,给观众呈现“分子级视角”,使其能看得到食物微观处的变化。这一拍摄方式让观众看到黄油蟹蟹肉中肝胰腺中性腺细胞发生破裂促使油性物质蔓延蟹体的过程,也可以看到糖在镜头下一点点结晶的过程。这类镜头只占整部纪录片的3%,但却需要高超的技术和漫长的时间去雕琢。这类镜头虽然能让食物制作的过程中的细微之处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拍摄难度极高,且极易失败。有时候,一个镜头需要花半个月的时间去完成。例如,在《颗粒苍穹传》中,摄制组为弄清鱼籽风味改变的原因,便使用微观摄影技术拍摄出了鱼籽溶液和蛋黄遇盐之后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制组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原因在于拍摄变化过程的不确定性非常大。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美轮美奂的画面,都是经过了多次调整拍摄方案与尝试而得到的结果。

四、结语

环球同此凉热,边界逐渐模糊。然而地球上多元的风土依旧定时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这些食物以古老的方式和静默的力量,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中辨认对方,看清自己。山川依旧,风味不改。《风味人间2》将美食作为媒介,去触碰文化的魅力。

注释:

①李晓玉,门薇薇.“媒介诗人”麦克卢汉的预见与前瞻[J].世界文化,2020(10):35-36.

②徐梦依.论赫伯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J].今古文创,2021(16):61-62.

③黄婷.在现代技术中诗意栖居[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77-82.

④王霄冰.文化记忆、传统创新与节日遗产保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01):41-48.

⑤曾少聪,陈慧萍.海外华人传播中国形象的理论探析与实践启示[J].学术探索,2021(09):118-127.

⑥卢丹阳.从文化间传播理论视角看国产影视剧的对外传播——以美版《甄嬛传》为例[J].视听,2020(09):64-66.

⑦裘真.仅留11人办报!新京报为何全员转型到新媒体?[EB/OL].网易,2019-12-18,https://www.163.com/dy/article/F0MPUUFF0523REIQ.html.

⑧廖祥忠.从媒体融合到融合媒体:电视人的抉择与进路[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1-7.

⑨[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史安斌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猜你喜欢

风味人间美食
春暖人间
初尝胆机风味 McGee(美极)HARMONY合并功放/LEGEND2.0音箱
人间第一情
《风味人间》:原生之味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颇有新锐派英国声风味FYNE AUDIO F300系列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
当天使飞过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