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剧《功勋》:讲述新时代的英雄故事

2022-02-18毕娇娇

视听 2022年1期
关键词:功勋影视剧记忆

毕娇娇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主旋律影视剧也迎来新的发展高潮。新时期,主旋律影视剧在各个方面收获明显进步,单元切片式的叙事策略和以细节刻画为特点的英雄模范影视剧是这一阶段电视剧发展的重要表征,如在电视剧《功勋》中《能文能武李延年》《无名英雄于敏》等单元的划分。中国主旋律影视剧佳作不断涌现,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唤起了人们对主流电视剧的由衷期待。这一现象充分印证了观众对优秀国产主流电视作品具有强烈的集体认同感,也证明了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对英雄模范人物的构建与传播以及对国民集体记忆的镌刻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英雄模范的影像修辞增强视听体验

集体记忆与当下英雄形象的书写具有同一性,话语修辞则为二者关系的合理化维系提供了帮助。当下,融合文字、声音和图像的多媒体时代代替了以印刷出版为重心的纸媒时代,这让英雄模范事迹有了更多的修辞途径。在此背景下,宣扬英雄模范的影视剧应运而生。这些影视剧别具一格的话语修辞手段为记忆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在观众潜移默化的视听体验中建构出契合时代发展的集体记忆。探讨英雄模范剧中集体记忆的影像修辞,亦是在探讨大众传播时代画面、音乐等要素的修辞功能如何塑造圆形英雄形象和传播主流价值观。

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视角下,图像也被视作一种可进行有意识编码的符号且有着深层的所指意义,我们能在多个层面对其进行意义解读。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考察英雄模范剧中的图像修辞,我们可以透过图像表征的浅层内容而与“特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诉求、历史记忆、生命哲学或身份想象建立某种象征性联系”,使之成为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功勋》片头,在共和国勋章的照耀下,剧中的八位主演映着光辉徐徐走来,如时空穿越,如岁月流逝,逐步变成功勋人物的模样。这些内容画面镶嵌在一起所达到的转喻功能,唤起了观众与主旋律电视剧相契合的内心记忆,也极容易在广阔的维度中完成集体的呼应。又如在《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中,李延年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典范,他既是战士又是指挥官。对于战友,他是思想上的明灯;在战场,他是敌人最害怕的对手。他身先士卒,坚守岗位。在小安东逃跑后李延年训话的桥段中,用近景镜头呈现李延年的面部神态,用正反打镜头、横移镜头呈现集体群像反应,用全景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导演将这一系列画面符号融入影像文本的视听表达中,从而塑造了一个“能文”的李延年。

主旋律红歌奏响时代主旋律,影视中的音乐同样是对人们生活情景和理想信念的刻画。它具有与图像相同的修辞特征,并与图像共同塑造出一个个英雄形象。当剧中的画面不足以表达集体记忆的情感时,音乐便起到了协助修辞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情节的建造力。在《功勋——无名英雄于敏》单元中,京剧的配乐贯穿整个故事。在上级给出的期限的最后一刻,老于将头埋在水中,此时京剧中的鼓点响起。当老于通过走廊,紧密的鼓点将紧张的氛围推向高潮。在声画共振氛围的营造下,观众与剧中人物产生共情,他们同样紧张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将京剧元素与现实剧相结合,这样的文化碰撞既能使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二、切片式创作突显英雄人物的个性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功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独特的人生“切片”,以单元剧的形式截取英雄人物的高光时刻,向观众传递爱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勋》中,李延年、于敏、张富清、孙家栋、申纪兰、屠呦呦、袁隆平这些在共和国史册上熠熠闪光的英雄模范怀揣着理想与信念,通过单元剧的形式走向观众。

国家是人民大众心灵深处的精神寄托。在民族危亡之际,普通国民的“国家主人”意识趋于强烈,且格外依赖英雄。《功勋》中的第一个故事就聚焦到抗美援朝的战场,把摄像机对准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获得特等功的老战斗英雄——李延年。李延年一生戎马倥偬,《功勋》把镜头对准极具现实意义的抗美援朝战场,而这也正是李延年的高光时刻。他担任指导员,带领泰山连夺回346.6高地,战功显赫。单元切片的叙述方式把这位战斗英雄的故事浓缩成一段英雄史诗。虽只有短短的六集,但李延年“能文能武”的形象已经深深刻入观众的脑海中。从“文”出发,李延年是在师、团挂号的政工干部,他善于做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战在即,小安东临时当逃兵,李延年借此向所有人讲述“打仗是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人”的道理,以此重新稳固军心,提振士气,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动员工作。从“武”出发,李延年具备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实施了“半夜袭扰再总攻”的作战策略,主导“锄奸行动”,还在美军“无限量炮击”下以身涉险找到安全通过的方法。这些极具创造力的战斗方案生动诠释了李延年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品质。在《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除了指导员李延年,导演描摹的其他英雄人物也鲜活饱满。比如七连连长刘家龙,他提供攻打346.6高地的火力侦察方案,具备优秀的军事才能;八班班长陈衍宗被秀才调侃文化不高,但在战场上却是个机敏灵活、英勇杀敌的真英雄;李源为了不暴露作战行动,身受重伤,脚踩地雷,壮烈牺牲。通过每个英雄人物之间的精彩互动,《功勋》让人物群像在剧情中互相叠加,既完成了戏剧推演的化学反应,也在演戏过程中完成人物的塑造。

单元篇章的“切片式”创作方法删繁就简,降低了叙事难度,也避免了长篇累牍,增强了故事的可看性。因带有“显微镜”式的叙事方法,《功勋》的人物塑造独具颗粒细度,增添了价值感召力。八个单元格故事虽完全独立,但印刻在英雄模范身上的智慧、坚韧、朴实的品格和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却是相通的。

三、宏大叙事的微观切入塑造英雄形象

借助主旋律电视剧来建构集体记忆,不仅需要宏大的叙事,更需要从微观的角度切入细节,将镜头对准个体,从个体的社会利益和个人获得感出发,加重个体与集体记忆的社会关联度,激发出个体情感与心理的高度认同。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民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观众的审美追求进一步提升。过于宏大的叙事模式往往会拉大国家意志与民众个体间的情感距离,唯有通过日常化的叙事,关照时代变革中的个体命运,才能在民间引起共鸣。与以往作品相比,近些年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在艺术特色上有了显著提升。创作者在吸取经验的同时对作品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将全新的艺术手法和独具韵味的审美意象融入创作中。尤其在一些宏大历史体量的作品中,创作者发挥艺术想象,注入感人细节,追求纪实与抒情兼容的艺术美学。在《默默无闻张富清》单元,导演用精致的品相实现了故事、情节、人物的高度历史还原。该单元注重情与景的交融,对张富清老人种种事迹的细致描摹,使英雄人物仿佛重现在观众眼前。在此单元中,镜头聚焦于张富清老人身上。在战争年代,他英勇善战、舍生取义、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抛弃安逸生活,听从党的指挥来到最艰难的山村建功立业,深藏功名几十年;耄耋之年,他不计得失,生活朴素。在来凤县,张富清从基层的粮管所开始工作。他坚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信仰,和村民同吃同住,还带领村民修公路、建发电站。正是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信仰,使得这位战斗英雄转战基层的故事印刻在群众心中,成为这个时代最切实的集体记忆。也正是这些镶嵌在宏大叙事之中的细节和瞬间,让历史显现出了它的纹理根脉和藏在皱褶之中的动人表情。在《功勋》中,经过宏大叙事的微观切入,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被微缩至点滴日常,从而拉近了受众与英雄人物的距离,使受众自发自觉地向国家意志靠拢。

四、英雄与人民同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党史百年,筚路蓝缕。“人民”这一身份随着党史中文艺理念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不断被建构。从“文艺大众化”到“文艺为人民”口号的提出,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艺应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文艺”这一本质性命题始终诠释着党领导下的文艺创作观,并主要反映在具体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之中。有学者认为,“‘革命文艺’不仅与崇尚个体的欧洲现代文艺截然不同,更是与某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旧文艺判然有别”,“虽然从‘人的文学’出发,却最终抵达‘人民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2021年播出的党史题材电视剧虽各有侧重,但其精神实质一以贯之,那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人民立场,尊崇人民情怀,强调人民视角,善于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营养、寻找选题。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英雄人物在主旋律影视剧中充当主角,摆脱了以往“高大全”的公式化形象,其鲜明的形象闪耀着人物弧光。

纵观这几年的主旋律影视剧,导演们坚持从客观的视角对人物进行描摹,将其生活中的点滴逐一展示在观众眼前,并从英雄模范的身上挖掘其与人民共通的性格与情感。他们不仅对历史“冷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求和传播,而且力求在审美意境层面具备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美学风格。《功勋》中塑造的于敏、张富清等英雄形象,在“家庭”与“工作场域”中位移,在“亲人”和“俊杰”间完成身份转换,彰显出人格魅力与人性光芒。《无名英雄于敏》在展现核武器研究的过程中传递着温情,如于敏与陆杰经常为氢弹制造的理论问题争执不休,却又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关照对方的真挚友谊。在“儿女情长”与“国家豪情”的平行叙述中,导演完成了对英雄人物性格的塑造。

主旋律影视剧从对英雄人物“完美”形象的展示逐渐转向对其日常生活的全面描绘,塑造出一个个形神兼备的人民英雄形象。主旋律影视剧立足于历史更迭中,完成繁复性与层次感兼顾的“英雄+平民”的人物刻画,出色地将人物外显符号与精神品质相统一,书写出传播爱国精神的“人民史诗”。人民既是影视剧中展现的主角,又是剧外的鉴赏者。能否创作出优秀的主旋律作品,关键在于能否为人民抒写。唯有为人民抒情,英雄模范题材剧才能在细枝末节处将家国情怀与民族历史在集体记忆中紧密贴合。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就是救国救民,为人民服务。虽然《功勋》中每一个英雄人物的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的信仰、使命感和家国情怀是相通的。英雄人物为国为民的情怀是《功勋》要传达给观众的价值感召,也是作品的精神内核。观众只有在国产剧中获得从内容到形式的多维度的审美体验,才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中国影视剧的人物形象塑造,领会其中蕴含的现代性观念。

猜你喜欢

功勋影视剧记忆
画角的发现
不用通分也能计算
差怎么变
截去与增加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