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的男人》的戏剧性策略及启示
2022-02-18殷成茜
殷成茜
《做家务的男人》是由爱奇艺出品的全国首档以男人做家务的视角来洞察亲密关系的节目,从2019年到现在逐渐成为热点IP。作为首档男人做家务类的真人秀节目,《做家务的男人》热度持续不减,已推出三季。该节目将戏剧性和真实性相结合,从男人做家务的视角展现节目的戏剧和冲突。《做家务的男人》之所以受到观众的欢迎,是因为无论从内容选材还是节目模式来说,节目都具有一定的特色。从更深层次的分析来看,《做家务的男人》节目成功的背后源于其戏剧性策略的塑造,这或许能为当前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些许启示。
一、《做家务的男人》的成功源于特色
《做家务的男人》自播出以来,相关人物以及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节目热度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该节目豆瓣评分7.3分,远远高于同期其他的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以实力实现了节目收视和口碑的双赢。随后,《做家务的男人》第二季、第三季陆续播出,将“家务”的内涵不断延伸,成功打造了“做家务的男人”综艺新IP。
一档综艺节目的出圈离不开吸引眼球的设计,《做家务的男人》在内容选材、节目模式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别具新意。贴合社会议题、多维视角呈现以及现实社会的映射,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节目出圈。
(一)切入视角独特
《做家务的男人》节目选取“家务”话题,从“男性”的视角打破了社会的刻板印象,题材贴合社会热点,能够激发人们对现代家庭生活的共鸣。节目最开始以一则数据的形式呈现当下大环境。调查数据表明,当下男性和女性在家务时间的占比上严重失衡,近几年来中国的离婚率大幅度增加,而家务琐事是中国夫妻离婚的第一大原因。因此,《做家务的男人》从现实背景出发,更能凸显“家务”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性。此后,节目以“家务”为主线,围绕代际关系、夫妻关系、室友关系展开话题,层层递进,推动剧情的发展。
节目虽然强调的是柴米油盐的家务琐事,但却是社会热点问题的现实缩影。节目试图让男性做家务成为常态,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做家务的男人》不仅仅是一档综艺节目,更是一个观念进步的催化剂。节目希望大众能够抛弃性别的刻板印象,重新审视男女两性在社会分工中的角色定位。
(二)双线叙事模式
《做家务的男人》基于观察类真人秀的节目形态,采用“第一现场真人秀”和“第二现场演播室”相结合的模式。第一现场记录嘉宾的真实生活,第二现场是对第一现场的找补和重构。双线叙事模式拓宽了呈现视角,多元化地展现了家庭生活。
除了三组家庭的第一现场之外,节目还加入了朱丹、傅首尔、李诞等第二视角。他们从贴近生活的视角,输出自己对家务的看法,通过及时对嘉宾行为进行细节补充和“事实告知”,在最大范围内为观众提供代入感,控制节目的方向和话题的节奏。多维视角全方面地呈现家庭实况,能够引发观众对于现实生活的多层思考。
(三)折射社会现象
节目选取三组典型的男性形象,包括传统中国式家庭下的魏大勋、合租室友汪苏泷和尤长靖以及刚刚踏入婚姻生活的袁弘,通过三组家庭剖析出新时代下亲情、友情、爱情等多种传统式家庭关系。男性嘉宾涉及各个年龄阶段,样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做家务的男人》围绕嘉宾之间的相处模式、个性特点、矛盾冲突等展开剧情,通过呈现三组不同的家庭实况,折射出当代人的家务百态。《做家务的男人》节目只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它作为一个以小见大的样本,试图启发当代男性探寻和父母、妻子以及同辈之间更好的相处模式,聚焦社会家庭中的责任与担当。
《做家务的男人》通过特色的打造,使得节目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具趣味性、节奏更清晰欢快。节目IP热点持续升级,除了内容选材、节目模式以及现实意义独具特色之外,最重要的是其戏剧性策略的塑造。戏剧性策略为《做家务的男人》节目注入了灵魂,实现了真实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因此,《做家务的男人》成功出圈,比起节目特色之外,更值得借鉴的是其戏剧性策略的塑造。
二、《做家务的男人》的戏剧性策略
人们的审美情趣本就千差万别,而随着受众心理的变化,面对众口难调的需求,节目的真实性已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要求。这时将戏剧艺术元素运用到综艺节目的制作上,就实现了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化和艺术性。《做家务的男人》引爆综艺圈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戏剧性策略的运用是其大获成功的关键。本文将从议程设置、人物构建、情境塑造、矛盾冲突、符号表达这五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做家务的男人》的戏剧性策略。
(一)独特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不是“镜子”式的简单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往往通过提供相关信息和安排具体话题来影响人们谈论不同事件的先后顺序。《做家务的男人》在话题设置方面正是遵循了议程设置理论。
《做家务的男人》以“男人要做家务”“夫妻关系”“男女性地位”等作为节目的议程设置,还未开播就将家庭中的两性矛盾展现出来。这些话题贴近受众的日常生活,且都是社会痛点的典型缩影,因此更容易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另外,节目还以“第二现场”为主导,观察员不断对嘉宾的行为进行细节补充和现实延伸,在最大范围内为观众提供代入感,及时控制节目的方向和话题的节奏。节目通过放大男性在日常家务中扮演的角色,观察他们在处理家务时的尴尬或温情瞬间、面对夫妻或父子关系遇到困难时的处理方式,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观看的心理,赋予节目更深层次的观察意义。
(二)多元化的人物构建
《做家务的男人》感染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更重要的是选择了合适的人物以及构建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关系。
首先,差异化的角色能够满足各个年龄阶层的需求。《做家务的男人》中“一家三口、中年夫妻、年轻室友”分别对应着节目里的老中青三代。第一组是尚未结婚,和传统的“中国式”父母一起居住的魏大勋。传统勤劳的中国女性和惰性的中国男性组合,人物的反差凸显出话题性。第二组是刚升级为奶爸奶妈的中年夫妻袁弘和张歆艺。这让那些在外打拼,不得不兼顾事业和家庭平衡的新婚夫妻产生了共鸣。相对于前两组,室友组则代表了当代年轻人在外独自打拼时的合租群体。尤长靖和汪苏泷虽然经常因为小事而闹矛盾,但在各种意外频发的状态下也能通过分工合作将家务活处理妥当。
其次,观察团的角色也是集共性和个性于一体的。三个观察员代表了三种家庭。第一个是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李诞;第二个是夫妻关系稳固,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孩子身上的朱丹。第三个是褪去感情的狂热期,夫妻两人之间能够无限信任的傅首尔。三个观察员都已经组建家庭,因此在看待男人做家务的问题上,会从家庭角度出发输出一些观点。同时也会结合自身性别视角看待“男人做家务”这件事,更能够让荧屏外的观众产生共鸣。
(三)真实的情境塑造
真人秀借助戏剧表演中的“情境”理论,把平淡的现实生活浓缩精炼,将参与者置于种种非常规的“情境”中,制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而《做家务的男人》就是从时代背景和拍摄场景这两个方面来营造其戏剧情境的。
首先,真人秀作品贴合时代背景,话题直击现实,更具意义。制作《做家务的男人》的初衷就是解决当下男女两性家务时间占比失衡的社会热点问题。近几年来中国的离婚率大幅度增加,而家务琐事是中国夫妻离婚的第一大原因。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中,节目中的男嘉宾集典型性与个性化于一体,成为当代男性的真实写照。通过观察节目中的男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对于“家务”的态度转变,受众也将自己代入到男性角色的成长中,从他人的成长经历里获取有益的借鉴。
其次,固定化居家的拍摄场景实现了真实情境的再造。三组家庭的拍摄地点都选择在家居房中,温馨的拍摄环境更加贴近主题。在事先制定好的时空环境中,人物在熟悉的情境下自由发挥,将日常的生活状态真实展现出来。另外,观察室拍摄环境也是基于“家”的主题而构造的,所有观察员坐在沙发上讨论节目,其氛围更加贴近观众居家观看综艺的心理。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也给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
(四)激烈的矛盾冲突
节目主要从人与人的冲突、个人内心世界的冲突这两方面渲染戏剧张力,不断构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塑造人物性格的反差,是提高节目戏剧性的一大因素。节目播出后不久,室友组的性格差异引起了广泛的话题讨论。汪苏泷性格开朗、阳光,是个急性子,而作为弟弟的尤长靖却成熟、冷静,做饭说话都是慢条斯理。例如,在买狗语翻译器这件事上,尤长靖买完后发现上当受骗,后悔不已,汪苏泷则表示自己一开始就知道是“智商税”,但还是愿意买来试试。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物性格。节目无形之中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人物的内在冲突也是最具戏剧性的情节。魏大勋在做家务方面比较懒惰,但也有性格细腻的一面。他会慢慢学着为母亲做一碗面、洗一次衣服、拖一次地。再到后来魏妈生日,他提前为母亲准备好惊喜,比如满足妈妈拍婚纱照的心愿、带魏妈吃火锅、为妈妈唱生日歌等。虽然平时不爱帮母亲分担家务,但是当家庭因为家务出现矛盾时,他都会用实际行动来化解每一次纠纷。人物内心冲突的本质是不断发现自我、挑战自我,这也是一个男性的成长过程,由此不断引领着节目剧情的跌宕起伏。
(五)多媒体符号表达
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到真人秀节目里,使得影像生产成为媒介文化的重要形态。真人秀通过后期剪辑对节目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将观众从理性观看引向感性认知。后期剪辑在真人秀节目里不可或缺,利用特效、花字、动图等,给观众呈现出最好的节目效果。在室友组中,尤长靖描述其在居家时喜欢放空自己,于是视频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效:尤长靖身处宇宙中,旁边都是浩瀚的银河系,是对应“放空到宇宙去”这句话的虚拟想象。如果仅是写实图的话,观众就无法接近节目中营造的虚拟情境了。但是将真实对象和虚拟环境放置在同一空间中,屏幕前的观众则会更加理解人物“放空”的程度。画面的视觉效果不断增强,观众对该片段的情感体验也更加深刻,在某种层面上实现了情感共鸣。多媒体形式的视听符号在刺激观众感官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虚幻现实生活的期待。
三、《做家务的男人》对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启示
《做家务的男人》正因为聚焦戏剧性策略构建,才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对于观察类真人秀节目来说,要瞄准“谁来观察”和“观察什么”,只有不断创新节目内容,拓展观察视角,挖掘“观察”内涵,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创作优质的节目内容
近几年来,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大多局限于情感观察,话题核心也跳不出“感情”这一维度。要想避免观察类真人秀扎堆出现而造成市场同质化的现象,探索新型内容形态就变得至关重要。除了当下大热的亲情、友情、爱情,师生、同窗、人和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感情也是很好的观察素材。而且未来随着垂直细分市场的进一步细化,各行各业的元素也会运用在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中,包括美食、音乐等内容,不同职业、身份地位的嘉宾等,这为内容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作为现实社会的一个样本,节目中蕴含的社会意义才是其根本价值。创作优质节目内容,关键在于建立与社会更加密切的连结。
(二)拓展节目的观察视角
除了话题的局限之外,单一的观察视角也是阻碍节目创新的因素之一。无论话题是婚恋、职场还是亲子,观察的视角几乎都是从“关系”出发的。在长久的节目创作过程中,狭小的主题会逐渐局限内容的拓展,视角的单一性也必然影响价值观的输出。在内容创新的基础上,节目应不断丰富观察视角。因此,观察员要更加贴近观众,考虑到不同素人身份的代入感。这样可以让节目不固定在特定的受众圈层,从而扩大传播的范围。另一方面,观察员要善于发掘不同的观察视角。我们生活在“关系”社会中,但除了关系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值得探讨,比如人物特点、生活状态、人生价值等。观察员不同,对于事物的共情能力可能略有差异;观察视角不同,看待事物也更具层次感和多样性。因此,要想制作出真正有内涵、有品质的观察类真人秀节目,还需不断发掘差异性的观察视角。
(三)探寻“观察”的真正内涵
相比于其他综艺节目,观察类真人秀最大的特点就是“观察”的社会属性,因此我们需要探索“观察”的真正内涵。“观察”不是为了介入别人的生活,当然也不仅仅是情感共鸣后维持生活的原状,我们通过“观察”更多的是要充实自己的心理空间,以更开阔的眼界认识多样化的世界。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如何以内容题材为核心,讨论有深度的社会话题,将符号化情感转化为社会化情感,成为凸显节目内涵的关键。对于观众来说,观察类真人秀就像一个窗口,一方面展现了明星或素人的真实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揭开一些社会问题和现代人的生活痛点,是现代社会的缩影。因此,真人秀节目在强调娱乐性的同时,也要注重现实意义的阐述。归根结底,要从现实世界出发,回归大众的精神世界,从人类千变万化的生存状态中,赋予“观察”更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认同。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在节目中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内容,是观察类真人秀在发展道路上需要达到的境界。
四、结语
《做家务的男人》为观察类真人秀开辟了一条新的题材路径。其戏剧性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节目主动设置议程,以此贴近社会大众;差异化的人物构建,呈现多样化的人物性格;从具体时空和客观环境两方面,为情节发展营造氛围;“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对立,加强矛盾冲突;借助多媒体符号表达,不断提升画面的视觉效果。《做家务的男人》在真人秀的基础上注重戏剧性策略的构建,满足了观众对娱乐节目的观赏期待。
《做家务的男人》也给观察类真人秀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我们需要不断创作出优质的节目内容,并且适当地拓展观察视角,不局限于单一的情感视角,不限制话题的深意。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观察”的含义,从日常生活中探寻“观察”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