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路径漫谈

2022-02-18刘丽杰王彬陈圣韬

科学咨询 2022年1期
关键词:藏书高校学生图书

刘丽杰,王彬,陈圣韬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青岛 266000)

中国文化事业历经几千年来的发展,传统图书资源十分丰富,更是借着国家的大力支持与互联技术的发展对馆藏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丰富藏书满足了读者不同的借阅需求,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在文献储存方面的应用,数字化、现代化的文献逐渐增多,形成了纸质化文献与电子化文献共存的格局,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也对互联网技术有诸多依赖。

一、网络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现状分析

(一)藏书浩如烟海

1.印刷藏书

中国文化事业历经几千年来的发展,传统图书资源十分丰富,更是借着国家的大力支持与互联技术的发展对馆藏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丰富藏书满足了读者不同的借阅需求,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馆藏资源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给读者提供丰富的借阅资源,我国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一直处于变革之中。加之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出版事业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各高校图书馆借着政策的东风蓬勃发展,藏书大量增加,校图书馆藏书趋于饱和[1]。丰富藏书满足了读者不同的借阅需求,与此同时,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与困扰。运用传统工作方法,想要在海量藏书之中寻找到一本特定的文献,自然是一件艰难的任务。为了提升读者借阅体验,图书馆管理者尝试过多种改革方式,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电子图书

信息科技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多数高校图书馆在电子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互联网丰富了文献资源储藏的途径和载体,改变了图书资源类型以及结构。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在印刷收藏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大量的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

(二)读者需求多样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高校教育不仅仅是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下足了功夫,为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更是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作为教学重点来研究。首先,高校图书馆刚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修行的好地方,安静整洁的环境、满满的书架、奋笔疾书的同学,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静下心来自主学习。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的专业,学习水平和兴趣也不同,借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高校图书馆读者来源,除了学生、教师之外,还有教职员工。网络环境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高校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不断向着多样化发展、数量快速增长。最后,为了更好地体现藏书价值、方便公众,部分高校图书馆选择对社会开放,吸引了大量的社会公众来高校图书馆进行借阅。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从而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员新要求

图书馆的海量藏书,读者需求多样,推动着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努力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影响不断深入,促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理念和服务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变化。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信息素养、服务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思维共建共享理念被引入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推动着馆藏结构进一步向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促使馆藏资源打破了传统管理理念的各种制约和束缚,彻底改变了高校图书馆原来的封闭状态。高校图书馆员承担着信息导航、信息服务、借阅服务等三重任务,这就需要其积极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从而不断适应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新变化,提高信息背景下的图书管理服务水平。

二、网络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观念落后

随着互联网对藏书影响的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部分高校图书馆员还没有脱离传统的管理观念,给予珍藏文献过多关注,忽视了文献的作用。往往愈是珍贵的文献,借阅限制愈多,甚至有的珍贵文献不提供借阅服务,严重影响了文献作用的发挥。

(二)文献利用率低

1.整理图书是一项繁琐且重要的工作,藏书种类和复本量更是给图书管理工作造成困难,导致有些高校图书馆文献分布比较分散、缺乏条理性,增加寻找资料的难度,影响文献利用率。

2.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包括文献资料分布和文献更新两部分。部分高校图书馆对图书的分布缺乏合理的规划,文献分布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给读者借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图书分布缺乏科学规划,也会对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图书管理员难以发现图书内容过时,无法指导图书采购。

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向综合化与多元化发展,而高校图书馆员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的不足,给读者借阅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国民文化素质整体提高,图书馆的中介作用逐渐被削弱,新时代的读者需要更加专业性、综合性的检索服务,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书刊传递服务。图书馆员需要结合读者借阅要求,对专业信息进行检索,整理、挖掘,而后给读者提供借阅指导服务[2]。显然,“借书—还书”这种传统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图书管理员适应社会发展,积极寻求科学的、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促进高校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

三、网络化背景下,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有效作用

(一)扩大阅读范畴

处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来获取丰富的阅读资源,并且其资源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也趋于多元化,基于网络特性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此环境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学生逐渐摒弃传统的阅读形式,打破纸质阅读模式,可以通过先进的互联网设备来进行浏览阅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畴。比如网络上存在各个省市各个院校的电子阅读网站,不仅可以在线阅读,还能将其下载下来,高校学生可以搜索网站资源来获取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除此之外,高校学生可以将各个领域的新闻App下载到手机上,进而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各类新闻。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高校学生能够借助各种渠道来拓展阅读范围,进而丰富他们的阅读对象。

(二)丰富阅读形式

在互联网技术未普及之前,高校学生的阅读形式多是纸质版,高校也多是为学生提供各地报刊与各类图书来丰富他们的阅读类型,但是这种形式存在一定的延迟,很难及时了解各类新闻内容。处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各类电子阅读产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还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基于数字化阅读模式下,高校学生能够结合本身的阅读需求与阅读习惯来自主选择所需要的网站、App或其他终端设备来搜集资料,比如高校学生可以借助Kindle、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来获取电子资源。另外,传统图书馆阅读模式下学生的阅读场地是比较受限的,处于网络时代下的高校学生便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比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拿出手机来浏览阅读内容,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使得阅读形式变得多元化。

(三)提升阅读效率

笔者结合图书馆管理经验和实践调查发现,人们通过微信平台进行阅读的时间基本上控制在50分钟左右,部分人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来阅读各类文章,大部分的人会浏览朋友圈分享的文章或新闻,其中占比最大的便是通过抖音、微博等平台来获取与新闻热点相关的图文或视频。以上各种阅读形式都有着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阅读效率的共同点,高校学生不被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或固定的空间来获取知识,而是借助碎片化时间来阅读文章信息或实时新闻。比如部分高校学生比较喜欢历史文化,常常会通过微博平台搜索相关博主或文章进行浏览阅读,但是不会对所有文章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借助网络技术可以使得高校学生获取阅读自由,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拓展知识面。

四、网络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路径

(一)内容延伸,向集成信息服务转变

在过去,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储存形式单一,多以纸质为载体,图书管理员以“借书—还书”为主要服务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在文献储存方面的应用,数字化、现代化的文献逐渐增多,形成了纸质化文献与电子化文献共存的格局。近年来,电子化文献的优势逐渐凸显,储存量超越了印刷文献,成为高校图书馆主流藏书形式。藏书格局悄然变化,需要为读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也随之改变,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进行服务内容的逐渐拓展与延伸,集成信息服务应运而生。

集成信息服务是一种以读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图书管理员获取原始文献信息、检索文献线索以后,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加工,然后再提供给读者[3]。随着信息技术在信息读、写方面的不断渗透,读者逐渐提升了对于信息质量的要求。通过简单检索得到原始文献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他们希望图书馆能够为他们提供经过分析加工的信息产品。高校图书馆需要结合读者的实际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在浩如烟海的文献收藏中收集到真正有使用价值的信息,进而借助于综合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加工,最终带给读者所需的文献信息。这个过程,更加重视对二次、三次文献的整理和开发,致力于对信息产品的价值的提升,以期在最短的时间里为用户提供最精华的信息资源,减少读者的等待时间,提升读者的借阅体验。

(二)扩大服务对象,提高藏书资源利用率

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藏书在社会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很多高校图书馆逐渐扩大了借阅服务范围,采用透明化与公开化管理模式,为本校师生提供借阅便利的同时,也吸引了无数校外的读者。这种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对数据资源和馆藏文献的使用,提高了对藏书资源利用率。

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藏书资源利用率的关键,在于对图书馆馆藏结构的优化。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从满足读者对借阅服务的需求出发,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快速搜索平台,从而令读者更加方便地获取电子资源和馆藏文献资源,满足读者在教研、学习等各方面需求。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ISBN查询和网上借阅服务。其次,馆藏资源的借阅以及其他服务项目,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站主页进行展示,方便读者借阅。再次,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网络互动机制,通过论坛、QQ群、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更加快速地解决读者在借阅方面的问题。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以向学校申请专门的多媒体教室,用来定期开展培训讲座,从而对读者的文献检索进行培训,方便大家对藏书资源利用。

(三)转变服务方式,适应读者个性化需求

网络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阅读方式。过去,高校图书馆进行借阅服务,以被动化借阅方式为主,服务比较简单、单一,如今读者的多元借阅需求,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形式形成倒逼之势。为了满足新时代读者的借阅需要,高校图书馆逐渐摒弃文献资源为核心的借阅服务模式,向以读者为核心的借阅服务模式靠拢,在开发和创新服务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应乘坐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车,快速发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能力,以便于根据读者的层次和类型为其量身打造服务方案。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发信息处理系统,将藏书系统打造专题网站,并设计个性化导航,从而将服务信息与系统界面结合起来,让读者可以通过系统界面对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进行浏览和搜索,最大限度地为读者借阅资料提供便捷。另外,信息收集整理能力是现代高校图书管理的必备素质,以便为广大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借阅服务。

五、结束语

为了给读者提供丰富的借阅资源,我国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一直处于变革之中。各高校图书馆借着政策的东风与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不仅藏书的数量和形式大量增加,也极大丰富了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通过不断地内容延伸、扩大服务对象、转变服务方式等,尽量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借阅服务,从而为读者借阅文献资料提供便利,促进藏书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藏书高校学生图书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图书推荐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珍惜每一本藏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