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学习资源的效力研究

2022-02-28虞安骥

科学咨询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教学质量

虞安骥

(江西开放大学,江西南昌 330027)

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据此,国内各高校的领导和相关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很是热烈,大体看来,该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模式上,未结合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特点,导致思政课教学模式缺乏应有的特色,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高职院校。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探讨如何使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如参观、实践)相结合,在最大程度上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充实教学内容。三是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影视、互联网等相结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语言作用。

目前对教师自身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研究极少,本文以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融合的方式来研究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问题。

一、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意义

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的研究在国内万方、知网等各大数据平台索引相关文献不多,本课题通过理论研究和探索对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点全面结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枯燥的、抽象的部分与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中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语言相结合,扭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广大学生心中的定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目的,真正践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总要求[1]。

(一)结合思政教材和思政课微学习资源本身的特点,探索研究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点

通过思政课微学习资源的基本资源包和特殊资源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相结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使抽象的、逻辑的、推理的、概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中生动的、有趣的、具体的、形象的语言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融入感、抬头率,极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通过思政课微学习资源本身特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为一种集声音诠释、肢体表演、模仿学声、情感共鸣四位一体的学习资料,辅以故事讲述、经历分享,在课堂上为授课对象营造一个个历历在目的场景,再通过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将场景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所创造的独特价值,形成体验,使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变得生动、具体,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魅力和教学质量[2]。

(三)通过长期的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与教材的融合式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此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同时教导学生运用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和课后的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分享学习体会、提升阅读能力,在学习相关的政治理论的同时,提高同学们的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增强艺术鉴赏水平、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达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和鉴赏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二、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的具体方式及数据分析

本论文基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过于理论化、程式化,授课过程枯燥、乏味,广大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情况,因而从探索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直接作用出发,通过对授课对象进行情景式、拟态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感染力和教学质量。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一)文献分析

整理关于思政课微学习资源的运用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方法这两方面文献资料,进行甄选、分类和分析,形成理论支持。

(二)教案融合法

仔细研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找出切合实际的结合点,以点带面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重点、难点、要点相结合,两组理论研究相统一,形成一套全新的融入思政课微学习资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以备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毛泽东思想概论为例),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设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专题教学方案》,教材的每个章节设计一个专题教学方案,结合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采用以下四个层次:1.代入式教学,以情境教学为主线、以故事讲述、视频播放为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代表性名篇诵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用相关的名人名言、诗词先行进行讲解、朗读,学生后续尝试;3.表演式教学,模仿教材相关历史人物、表演教材相关历史世界、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辩论赛(学生提前准备);4.即兴评述,学生根据此次专题的重点难点进行评价,巩固课堂教学学生的获得感[4]。

(三)平行班对比法

以学期为单位,为期两个学期,选取两个本科班,每个班30人,一个班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应用思政课微学习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另一个班级则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学期末分别对两个班进行数据收集并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对考试成绩、学生评教情况进行对比,形成和收集数据,做好数据分析,核实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生满意度是否有影响,如有影响形成理论依据和理论成果。

(四)相关专业测评法(普测)

开课之前,请江西省普通话测试员分别对应用了思政课微学习资源教学的班级和传统教学的两个班同学的即兴表达进行综合评测(普通话测试第四项有专业评分标准),分别从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自然流畅程度占、是否离题四个方面收集好原始数据,两个学期学习结束后进行再次测评,做好数据分析。研究思政课微学习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鉴赏能力有所影响(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根据图表检验结果可知:实验前后学生的笔试成绩和学生教学评价以及即兴评述能力实验前后呈显著性差异(T1=5.868,T2=16.750,T3=12.354,P<0.01)特别是学生评教的效果和即兴评述能力,是否应用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存在巨大差异性,证明了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上作用和价值。

表1

表2

表3

三、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的具体效果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思政课微学习资可以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传授的程式化和理论化,摆脱枯燥乏味的授课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本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且通过思政课微学习资源的传授,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5-7]。通过文献分析法、教案融合法、平行班对比法、相关专业测评法(普测)上述四种测评方法的反复论证,经过两学期平行班授课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面结合,扭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广大学生心中的定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目的,通过长时间的课堂互动,和受教学对象的频繁实践和耳濡目染,使得学生们对思政课微学习资源有了全面地了解。通过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可以随时学、随地学、人人学,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达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和鉴赏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8-9]。

第二,通过思政课微学习资源构建及推广,打破固有的时间、空间、地域、文化的束缚,做到“时时、处处、人人”了解、学习思政课,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受众对思政课的接受程度和熟知度。

第三,创设全新思政课微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行为体验。针对传统思政课的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记录形成微课程,便于学生进行微学习。届时,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其积极进行思政课微学习体验。

第四,激发学习者思政课课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通过故事性强、趣味性强、学习时间短的思政课微学习资源与传统思政教学相结合,将课堂上一些学习者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通过思政课微学习资源在课外进行再讲解,简单有效地提升思政课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做到真正将思政课微学习和思政课课堂学习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教学质量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