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字传播时代设计观的变革与创新

2022-02-18田金良

传媒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交数字时代

田金良

一个作品的设计观的表达, 深刻影响着设计师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的进步, 数字时代的设计观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网络化的社交,智能化设计对人控制能力的影响,以及各种新技术所引发的系列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不仅要兼顾可靠原则、可持续发展等原则,还需要把握好责任感,坚守底线。数字时代的设计观的建立问题,是未来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设计观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设计中的设计观

一个优秀作品的设计观, 需要在设计中综合统筹好很多因素,比如环境、资源和用户等,运用设计学的规律取得一种平衡关系。 设计观的表达问题其实从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在古代的设计中,设计主要服务对象是皇帝、君王等上层统治阶层。而且这个时候,宗法礼制在社会结构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 古代的设计观可以说是政治和阶级形式的体现,也是君主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工具。因此在古代设计观的表达中,充满了浓郁的礼制文化色彩。如在中国传统服饰中, 只有体现了不同等级秩序的服饰才被认可,才被认为是美的。比如在周代时,就制定了非常详细严格的冠服制度,规定了不同场合,不同等级的人的服饰规则,还包括了颜色、皮质等各种细节。比如皇帝可以穿白狐裘, 而诸王侯等则只能穿青色或者黄色狐裘衣服,而到了普通老百姓只能穿羊皮或者犬皮。而这种规则又被后续朝代传承和发展, 但是这种等级和本质内涵却没有改变。由此可见,古代设计中等级设计观是非常深厚和严格的,这也是一种时代特征的反应。

另外, 还有古代的设计观对现代设计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注重自然法则,推崇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一直有着深远影响力。在古代,我国的儒家和道家是一直非常推崇“天人合一”思想的。道家把“天人合一”的思想,看作是人脱离了人事,而与自然合而为一。而儒家更加推崇“天人同构”和“自然的人化”的原则。这些影响体现在传统设计中,就是设计不仅仅要有使用等功能性要求,还需要有情感和人文精神融入。在物品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微妙的联系, 从而满足人高层次的审美感受。 比如长沙马王堆出土一件素纱禅衣就是使用了天然蚕丝,重量仅有一两,不仅美观,而且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体验感觉, 这也反映了古代设计观中充分考虑到了一些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对现代数字时代的设计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近现代设计观的发展和创新

设计广义上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无论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数字产品、还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等都属于设计范畴。设计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范,努力去协调人与社会、自然的相互关系,在设计观的表达中取得一种平衡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公平、正义、民主、科学等思想的兴起,这些共同的价值观逐渐起作用后, 近现代的设计思想观念也逐渐开始了转变, 从过去的主要服务于上层社会, 或者说为精英层服务,逐渐向服务于大众转移。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建立,标志着设计教育的新开端。包豪斯教育努力打破艺术与工艺技术的界限,推进现代新技术的创造精神。包豪斯的出现和发展, 可以说是设计面向大众的一种直接体现。我们现代社会中的艺术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艺术等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包豪斯”设计的影响。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现代设计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烈,这也导致了设计在人文方面的逐渐失落。现代设计观也开始进入了理性设计的时代。 实用性、经济性、美观性逐渐成为设计观表达中的主要因素。这种设计观的变化和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当人类物欲膨胀后,设计上也就出现了享乐主义设计和拜金主义设计行为,当时代进步,意识到和反思这个问题时,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了。现在发展到数字传媒时代, 设计观的创新也就必然随数字传播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三)科技发展推进了设计观的进步

科技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推动设计观进步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进步。 科技和人文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新的科技进步,会打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分配原则,这必然就促使新的设计观和理念的产生。而科技的发展也会受到一些传统落伍的设计观的一些约束。这种传统的设计观会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转变, 比如传统的设计,信奉追求设计结实耐用的产品,而技术进步后,最佳性价比的,也许才是最受到青睐的设计。比如德国曾经是著名的相机制造国,有蔡司、徕卡、施耐德等众多著名企业,其相机制造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达到顶峰。在那个时代的德国相机,制造精密,设计一流,坚固耐用。但在追求品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价格高,产量受到限制,设计保守,不愿意引入新技术等问题。这个时代的日本,也在学习德国技术,仿制德国产品。但日本不仅发展制造业, 还积极引入电子技术, 在相机的设计上,并不一味追求高性能,而追求高性价比,在保留了德国产品坚固耐用品质的基础上, 用电子化等新科技技术让产品更好用,用低价格让用户更满意,用生产线实现大规模制造和生产。通过这些设计观的改变,让日本尼康、佳能等相机企业迅速崛起, 并替代德国成为了相机制造王国。这就是吸收了电子化技术后,设计观革新带来的变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手机的设计,诺基亚曾经是早期手机设计的王者,以坚固耐用、类型多样等取得了早期竞争的胜利。但苹果手机诞生后,传统的手机设计迅速被淘汰。苹果的手机设计,已经冲破了传统的手机设计观,不仅仅去满足简单的通信需求,而且把手机的设计智能化,成为一个移动的数据终端。这也是科技改变和推动设计观进步的典型案例。

二、数字传播时代的设计观面临的新挑战

(一)数字传播时代的网络化对设计观的影响

如果从2009年8月微博的正式上线开始算,我国的移动社交媒体已经发展了十几年, 最初的社交还是网络论坛、博客等形式。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完善和普及,社交网络平台诞生。2010年的时候,手机互联网用户仅仅2.88亿,而到2020年时,这个规模已经达到9.32亿。中国已经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移动社交体系。进入数字时代后,数字媒介的传播性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让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社交时代,这种社交是网络化为基础,通过微信、QQ、推特等数字应用,把现实中的社交关系引入到网络化,再融合新社交和虚拟环境等建立起来的新的数字化社交网络。这种移动社交媒体,承载着社会交往、信息传播等功能,并不断发展,对人际互动、娱乐和工作方式等进行着重构,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影响,正深刻地改变着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十几年来,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很多习惯,比如发短信,比如阅读,比如通信。现在社交软件几乎涵盖了这些功能,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人际交流的端口。 朋友圈点赞和群聊等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社交形式。这些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是移动社交集体化的一种改变。 这种网络化的社交, 是真实社交和虚拟社交的融合,有优势也有缺点。人们信息沟通更加便捷,但也更加缺乏信任, 因为人与人的直接交流, 变为了人与屏幕交流,“人-屏-人”的模式,这种改变也改变着设计观。许多人因为习惯了虚拟世界的交流, 反而淡漠正常的人与人的对话和交流能力, 有时候网络化社交没有拉近人的距离,反而各自刷手机形成了“群体性的孤独”现象。有时候社交媒体中的压力也会产生社交焦虑。 这种网络化社交对当代中国的社群关系,甚至生活方式都影响深远,这也给数字时代的设计观产生了很多影响。 数字时代的设计要考虑这种新的人际关系变化。 现在设计也因此更加注重设计中的系统化,以及虚拟网络社交的整合能力。

(二)智能化和技术进步对设计观的影响

科技推进时代发展,每次的技术革命,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比如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比如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技术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技术,智能语音识别等都已经广泛应用。数字时代各种新技术的涌现,不断地延伸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范围。比如远程操控技术,可以控制智能家居的开启。物联网技术,可以把万物互联互通。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大数据等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各种设计可能。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智能化、精细化。这些数字时代的新技术对时空观念、价值取向、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等都会产生影响,拓展着人们的认知,为人类的服务提供了各种解决办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产品进入了智能时代。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发生了很多转变,设计观也随之受到很多影响。 比如设计中很多功能是否要交给智能设备来控制?例如最近不断爆出的关于特斯拉汽车自动驾驶出现安全的事件。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体现了新技术的发展,给我们驾驶带来全新的、革命性的改变。但各种安全事件的曝光, 也体现了这种智能技术的不足和人控制力的减弱。有时技术的进步,既可以加强人的力量,也能反映人的脆弱性,如何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避免智能科技的失控,是我们未来设计观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数字时代“交互”对设计观的影响

交互化是数字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交互”是人与产品的一种对话过程。交互是双向的互通,从产品设计角度讲, 用户需要根据产品的反馈来进行下一步的判断、选择和操作。越来越多的产品设计把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放到了设计原则的重要位置。 比如苹果公司的很多产品,在用户体验上都努力做到最好,这种设计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从艺术传播角度讲,交互理念的融入,让艺术品有了新的设计伦理原则。 众多的新媒体艺术装置类作品的设计,把观众作为了产品的一部分,这是作品设计思路的重大革新。从以前单向的设计思路,变为了双向互动的设计理念。观众不再是被动的看客或者接受者,而变成了作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比如新媒体艺术团体teamLab的“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互动影像项目,用户的互动体验就是作品的核心特色, 这个展示项目在全球巡展取得巨大成功。在数字时代,传播和媒介的发展,让设计不能再是单向性的设计行为, 要变为双向, 甚至多向,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被得到充分的重视。新的设计观是让用户成为了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的设计观要求交互设计需要考虑技术、行为、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三、数字传播时代设计观的创新发展

(一)数字传播时代设计需要有系统服务意识

数字传播时代,因为众多产品的交互性,让用户体验变得非常重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设计理念已经兴起。数字时代的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 还需要考虑环境、服务、认知体验等各种因素。这种设计观是一种整体化的、系统化的服务理念。这种整体化服务设计是把设计目标、原则和方法,以及商业策略、技术创新等结合到了一起。 以用户所体验为引导建立一种产品的生态系统设计。苹果的IOS系统的闭环设计理念,就是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我们通常只关注到了它的设计产品,而忽略了它建立的生态系统。 以APP STORE的生态系统为例,2019年其销售额5190亿美元。这个系统包括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商品、广告、应用程序等等,这个系统涉及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这样的系统化的设计趋势,已经是数字时代的典型特征。微信、推特、脸书在社交领域努力建立自己的系统,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在数字商务领域努力构建自己的服务系统。各行各业在数字信息时代,都努力提供系统服务。这也是数字时代设计观发展的趋势之一。

(二)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观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移动网络用户数量已经超过8.2亿。有接近80%的消费者在购买东西时,会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这些数据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时代的设计也需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构成危害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有益于全人类的设计理念,也是数字时代设计理念所追求的目标。这其中包括设计应该是对全部设计者的一视同仁和平等原则,无障碍和包容性的设计原则,以及环保和绿色的设计原则等。数字化媒介和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是新时代发展的土壤,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学校等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有人把这些比喻成第四次工业革命。现在数字化转型,和新旧动能转化、高赋能可持续发展等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目前的数字化转型,其本质就是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技术等提升效率、实现协同可持续发展。目前数字化进程和转型已经是各行业的共同认知,是5G通信时代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数字时代设计的可靠性原则

无论什么时代的设计, 可靠性都是要坚持的重要设计原则之一。这种可靠性不仅是在通常条件下,而且还需要包括很多极端条件等, 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和测试中做各种严格的测试。 我们还记得几年前三星手机的电池安全事件,这个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至今仍然持续,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也是一落千丈。 这也反应了设计中的可靠性原则的重要性。 数字时代的很多产品呈现了虚拟化的状态。我们在享受一些沉浸式体验视频时,是否考虑过对视力的损害和影响?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开心时,是否想过对孩子们身心习惯的影响?数字时代,数字媒介的互通性和网络信息的共享性等, 让更多的信息得到展示和交流,并且在大数据等因素的影响下,设计信息的回馈更加完整和直接。 因此基于用户数据和销售数据等的因素更加直接化。比如伴随着手机进入智能化时代,侵袭用户隐私和用户数据的情况却更加恶化。 我们不能让数字化成为侵害用户的工具,坚守设计的可靠性原则,仍然是新时代设计观需要坚守的底线。

(四)数字传播时代的责任问题

数字时代各种技术的进步,让人的控制性变弱了,大数据杀熟,数据导向性等问题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隐私、信用评价操等方面, 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科技进步是技术的进步,技术本身是没有倾向性的,是无差别的赋能,因此如果人性的善意得到利用,就是正能量的发挥和创造。反之,则是负面的影响。这里需要建立起严格的责任机制才能保证公共原则的遵守。 比如在大数据应用领域, 现代设计须遵循现行数据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要求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存储都努力做到透明、公开。提供适当的数据控制机制,以保护用户数据在安全准则下被使用。且要建立起相关的问责机制,让研发和实施人员对其产品的工作方式负有责任义务。 让设计者承担必要的责任和法律后果。 通过监督和问责来规范和约束数字时代的设计原则。 数字时代的设计同样需要有责任感。

四、结语

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科技进步的推动,也是不断提升人的行为能力的过程。一代一代的推陈出新,让社会不断发展。数字时代背景下,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数据的能力更加增强,我们在利用技术的同时,要把握好基本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准则。 需要认真分析数字时代的特征和特色,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对策,根据新变化,总结新经验。在继承传统,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数字时代的新设计观, 需要用新时代的设计观支撑新时代的设计。这才是未来和谐发展的正确思路。

猜你喜欢

社交数字时代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答数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