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编辑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2022-02-18◎杨

传播力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才素养环境

◎杨 林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台,江苏 南京 210008)

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属于一种相对的、宽泛的概念,不特指某一种媒体。本文中所指的新媒体,主要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囊括了电子书、电子杂志、数字报、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而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然对编辑人才的培养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进而导致新媒体环境下编辑行业出现很多乱象,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让编辑人才能够更加清晰、正确地认知自身的职业[1],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在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承担起编辑行业的时代责任,成为了从业者必须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对编辑人才的新要求

新媒体环境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编辑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从而让更多人有了容身的可能。这种发展趋势虽然刺激了编辑行业的神经,激发了编辑行业内在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编辑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期待编辑从业人员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提升自身的建设水平。具体分析,新媒体环境对编辑人才建设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工作理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编辑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时,更倾向于从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角度进行思考,站在“两体论”的角度,对编辑的内容进行审视,把握编辑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合理性,而后再将其进行传播。而评价编辑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合理性则需要编辑从业人员本身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积累。所以,从工作理念来看,传统媒体环境下编辑从业人员以工作理念为知识驱动,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编辑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时,仅从“两体论”的视角进行工作内容的审视,已然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开展的需求。因此,便有学者和专家提出了“五体论”,其中包含编辑主体(编辑)、编辑源体(作者)、编辑客体(被编辑物)、编辑用体(编辑产品的使用者)和编辑辅体(对编辑活动起辅助作用的人)等五个层面,需要编辑从业人员在实践工作中能够协调好以上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工作品质的提升。但将其落实到工作实处时,作者无法仅凭借自身的学识和经验对编辑内容进行调整,只能从自身专业素养的角度进行思考,此时编辑从业人员的工作理念表现为素养驱动[2]。以电视编辑为例,在传统数字电视编辑工作中,编辑从业人员需要对电视资讯的内容进行把关,在迎合观众观看需求的同时,确保资讯内容的科学性、客观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即可。但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的出现,电视节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明显提升,而编辑从业人员本身的专业方向和知识积累是有限的,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能支持其有效的融入到新媒体环境中,只有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为其后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助力。

(二)工作基础的转变

受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和新媒体的冲击,编辑从业人员的工作基础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编辑人才的培养效果,就需要从业者能够从编辑工作的基础进行思考,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单以电视编辑工作而言,部分电视编辑工作者已经不再参与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主要负责前中期的编辑工作,其工作的主要依据以开始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主,除了常见的WPS、Word等办公软件之外,还有与电视节目制作相关的其他软件,逐渐完成对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多种不同资源的编辑。而且,就编辑工作的实际需求分析,在传统媒体工作环境下,编辑从业人员的工作基础主要以自身的积累和审美意识为主,而传统媒体环境下编辑从业人员与观众的距离较远,观众的意见反馈难以直接作用到编辑从业人员身上,所以,编辑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自由空间,编辑从业人员可以按照实际工作的需求,适当地对编辑的内容进行调整。在新媒体环境下,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编辑从业人员和观众之间的沟通距离被缩短,编辑在工作实践中,不能仅考虑自身的积累和审美意识,同时还需要考虑电视节目的营销效果以及观众的渴求,其工作的自由空间被缩小。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本身就具有较为明显的两面性,其在缩小编辑从业人员工作自由空间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编辑从业人员的工作视野。所以,为了实现编辑人才的有效培养,从业人员还需要从编辑工作基础的转变进行思考,让编辑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3]。

(三)工作素养的转变

新媒体环境对编辑从业人员的工作素养提出了更加明显的要求,要求编辑从业人员从文字素养建设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加强对数字素养的关注,将文字素养和数字素养作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基础。首先,在文字素养方面,在文化自信建设的视域下,人们对编辑从业人员的期待不仅仅是思想和内容的有效表达,同时也需要编辑从业人员能够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出发,融入更多可以体现编辑从业人员自身文学修养的东西,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自信建设的工作需求。其次,在数字素养方面,受时代发展的影响,编辑从业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从工作的工具、方式、方法乃至媒体信息传播的路径等层面,都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数字化发展趋势。编辑从业人员需要基于编辑行业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以实现自身建设水平与实际就业需求之间的适配[4]。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Alkalai曾对“数字素养”进行了阐述,其建议编辑人才的数字素养,要从图片一图像素养、再生产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和社会一情感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全面提升编辑人才的培养水平。相较于杂志、电子书等传播方式,电视本身在媒体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加直观、形象和立体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也同样对电视编辑从业人员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电视编辑从业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思考,明确数字素养的基本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建设水平。

二、新媒体环境下编辑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积极层面:为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提供了便利

新媒体的发展给编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工作的便利,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编辑人才培养的效果。具体分析,新媒体发展给人才培养效果提升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学习资源方面,对于每一个学习者而言,其都有独特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新媒体的发展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引导到编辑人才的培养中,让编辑人才选择适合自身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学习资源,真正在激发编辑人才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编辑人才的学习效果;其二,在学习路径方面,编辑人才除了可以在专业院校进行系统的学习之外,也可以尝试借助中国MOOC网、番薯学院等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这样编辑人才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学习的效果,同时又能实现编辑人才自主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为其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便利;其三,在培养体系方面,受新媒体发展的影响,各类院校也注意到新媒体发展对编辑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并借助新媒体发展所提供的优势,不断改进和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让编辑人才培养品质的提升成为了可能。

(二)消极方面:给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干扰

新媒体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媒体形式,其在媒体环境中的融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媒体的发展潜力和活力。但在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本身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和约束,从而令新媒体的发展对媒体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这种干扰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在职业素养层面,新媒体目前没有较为明确的准入标准,基本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传播者,进行媒体内容的传播。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多数新媒体从业者本身并没有得到专业的指导,自身的文字素养和数字素养较低。而新媒体从业者本身的数量较多,淹没了更为优质的媒体资源,从而给部分编辑人员造成了一种错觉——主要掌握了相关的办公软件就可以上岗的错觉,进而导致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较低,根本无法帮助相应媒体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其二,在职业道德层面,对于编辑工作者而言,其除了要通过编辑活动打造出优质的内容,提升编辑内容的影响和经济效益之外,同时也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时代责任,而新媒体的发展则让部分编辑人才忽视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从而使新媒体环境下的编辑行业中出现了一些乱象,无法满足编辑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

三、新媒体环境下编辑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调整编辑工作的定位,审视工作内涵变化

受新媒体发展的影响,不同编辑岗位对编辑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对编辑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当先明确编辑工作的发展方向,重新对编辑工作进行定位,审视不同编辑岗位工作内涵的变化,适应性地对编辑人才的培养进行调整。以电视编辑人才的培养为例,为了满足编辑岗位的工作需求,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时,可以从“互联网+编辑学+‘一’”的角度进行思考。首先要借助“互联网+编辑学”层面,全面革新传统编辑人才培养的内容、资源和工作体系,有效地提升编辑人才的文字素养和数字素养。其次在“编辑学+‘一’”层面,专业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方向,让学生可以从编辑专业之外的学科中选择一科,作为编辑专业人才培养的拓展学科,譬如金融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科学等,让学生可以摆脱传统的工作观念,根据电视编辑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学习和发展,从而提升编辑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重视时代潮流的发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新媒体还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进步,所以,在编辑人才的培养工作中,从业人员不能囿于某一种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当站在更加积极、完善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比如,在电视编辑人才培养工作中,为了让从业人员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满足实际工作开展的需求,江苏广电总台就与南京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在南京大学设立江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研究中心和江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培训中心,让员工进行先进工作理论的学习、实践经验的整理及分析、与院校教师进行深度的交流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在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也能从根本上提升编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让编辑人才的培养与时代的发展协同,满足行业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需求。

(三)注重工作实践的需求,强调学习理念形成

在新媒体环境下,编辑从业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会不断面临新的工作挑战,所以,在编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应当从工作实践的需求出发,强调人才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让编辑从业人员即使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能够不停歇地进行学习,从而真正让自身建设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以电视编辑为例,在编辑工作实践中,要引导编辑工作人员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分享层面,可以要求编辑记者定期对自己的创作经验、心得体会进行分享,阐述其中主要涉及的理论、思想以及自身的收获。例如,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各部门就会经常安排业余时间进行业务讨论学习;时政部的摄像可能会到外联部来分享时政画面的处理;央视供稿部会给地方通联分享根据央视当下的选题策划如何合理推荐江苏的典型事例;新媒体部门会开讲座分析电视新闻稿件与网络供稿的文字处理、标题处理的差异性等等,让所有的编辑记者在共同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实现成长。

(四)强调基础素养的建设,明确专业素养核心

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媒体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客小觑,因此,为了提升编辑人才培养的质量,从业人员除了要从编辑自身的工作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角度进行思考之外,还应当加强对基础素养建设的重视,明确专业素养的核心。为此,在实际人才培养中,除了要考虑上文所提到的文字素养和数字素养之外,编辑工作者还应当加强对编辑思想素养的建设,其中应当包含编辑权利、编辑伦理等最为基本的内容。不仅要让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在编辑的内容、形式和方式等层面取得较大的工作突破,还需要确保编辑所编辑的内容能够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社会伦理道德等,承担起自身对社会文明建设的责任[5]。为此,在编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加强思政教育内容的渗透,借助思政教育内容让编辑从业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编辑工作,真正实现编辑人才培养品质的提升。如在编辑人才培养工作中,从业人员可以借助新媒体时代的优势,根据编辑人才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工作环境,及时构建思政教育资源,并尝试借助“微阅读”“微视频”“直播”等多种不同形式进行传播,真正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进编辑人才的思想意识中,完成编辑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的到来给编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编辑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从业人员有必要加强对编辑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不仅要明确新媒体环境对编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还要把握新媒体环境对人才培养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而有效地抓住编辑人才培养的时代机遇,更好地迎接工作的挑战。

猜你喜欢

人才素养环境
人才云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