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探析
2022-02-18李艳
李艳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主要任务的关键路径,是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与亲和力的关键方法。在这一基础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要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与内在涵义,并且要深入地挖掘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实施的方法不仅仅要符合学校的思政课程创建与发展的需求,也要符合新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将课程思政的最大作用体现出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新时期,创建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探析
课程思政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任务落实的关键举措,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突破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体系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是推进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的关键切入点。教育是国家和党的大计,必须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时代价值,增强德育的指向性和实施有效性。
在更高层次上,“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的关键问题”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思政是教育的重要路径,其目的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实现知识讲授与价值取向的有效结合,实现德育教育教学的渗透,在某一层面上培养国家与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培养高素质的“国家栋梁”,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要依据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发展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关键问题,增强课程思政创建的状态和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1]。
从深层次看,课程思政是创建“两个体制”的关键抓点。怎样将思政工作体制与高层次人才培育体制有效衔接,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中的关键构成。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完善课程设计,优化专业的教学资源,改进教学设计,帮助高校当中的多个体制进行“链接”。进行教育现代化创建、创建教育强国、提高人们对于教育满意度的需求,从“两制”创建的深度,强化、深化“课程思政”创建,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受教育者思政方面的综合素养。
在广度上,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或一个部门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党的培育人才的系统过程。“课程思政”是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它涵盖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从纵向的层面来看,需要激发多个方面的动力,达成一致性;从横向的层面来看,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和相互支持,客观上促成“三全育人”教育形式。所以,要依据优化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制的要求,深刻地展开“课程思政”的创建,落实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
二、新时期,创建课程思政的本质需求
(一)符合立德树人的需要
儒家经典《大学》中有这样的内容体现,大学之道是德、人、美,指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道德素质,帮助被教育者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强调了德育工作的优先性。任课老师的责任不单单是进行授课和解答同学们的疑问,与此同时还要肩负起“人生导师”的相关责任,培育受教育者完美的人格,让他们成为道德与技能同步的、对社会有用的“栋梁”。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有着“立德树人”的关键性目标,是学校教学当中意识形态业务当中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的“阵地”,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及部门应当要认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们形成正向的思政及政治观念[2]。
(二)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
在思政教育相关工作当中,思政课程是关键的实施路径。它是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树立理想观念、增强人文品格的一门关键课,是深入人心、弘扬我们国家重要思想观念的主要途径。目前,在学校思想道德政治教育之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各个专业的相关课程当中有着突出的界定,这一教育被“公认”为只是老师与相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讲授专业知识的老师们缺少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水平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和各个专业的讲授之间并未进行有机融合,形成大思想政治的局面。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相关的院校应当要创建“一同育人”的体系,助力课程思政的构建。
(三)实现受教育者全方位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持续发展、体现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成为具有全面发展性、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特性的人才。教师宣讲解惑的职责必须是回到课堂,站在三尺高的讲台上,需要老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需要全面地、深刻地增强教学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受教育者们要从各门各类的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当中汲取更加有“营养”的知识,进而能够以此来塑造自身的世界观,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树立健全的人格与三观。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在课程思政角度下的教学建议
(一)构建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与机制
学校应当要采取措施落实课堂思想政治创建,积极落实每个部门的职责及学校的相关职责。指导和评价思想道德政治课建设,确保思想道德与政治课建设计划的实施;确立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创建组织小组,小组负责人负责制度的实施,归学校的相关管理者直接领导,实行管理体制,完善分工,落实到个人,建立责任链。
(二)优化教学的方法,展开多元化的教学,促进思想价值观的提炼
提问教学法。在展开学前教育学相关课程教学的时候,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实施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受教育者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在课堂当中,教师们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提问,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进行主动性地思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阔,也能依据自身的知识展开思考。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激发了同学们探究学前教育学专业相关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能够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优化对于思想价值观的总结,促进课程思政的进一步落实[3]。
情境模拟的教学手段。情境模拟的教学手段最主要表现形式实在课堂当中模拟一个幼儿园的情境,让同学们扮演着园里的各个角色,比如园长、老师、幼儿等角色,然后进行一些活动。让同学们在模拟的情境当中体会到幼儿园欢快的氛围,并且展开总结、提炼与分享。通过情境式的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与此同时,对于幼儿园活动的整体环节能够有一定的了解,增强自己对于未来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三)创建课程思政、道德教育教学的“点评”体制
大学阶段思政教育相关课堂的评价体系对道德思想、政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首先,教师道德评价体系可以划分成教师品德、思想教学和学生接受三个层面。教师道德评价可以从师德修养、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从学生教学评价、学校评价、学生尽职调查等方面,将课程思想政治水平评价分为课程准备、课程授课、课程评价。从同学们学习成果、对同学们的思想行为的作用、同学们的喜好等多个方面评析学生们的可接受层面。
其次,对于受教育者的点评制度可以划分成日常成绩、综合测评、期末考核等三个层面的点评。日常的成绩主要有出勤状况、课堂沟通状况、课后的自主探究完成情况这几个方面来点评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了解及体现。综合测评是融合成绩的报告、专业技能的使用与创新性等层面对社会发展导向的理解及体现。期末考核当中添加课堂所相关与领域及社会实际情况,检验受教育者使用思想政治内容解决和探究实际的问题,不仅要检验受教育者对于本专业技能与相关知识的把握度,还要检验同学们的思想道德与品质体现。
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评价模式。思政教育教学的累计不单单是表现在受教育者理论知识的“点评”上,还应当要检验受教育者在学前教育学的实践进程当中体现出来的道德素质、人文品性、社会适应性、心理素质等方面。比如,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相关实践课堂当中,需要同学们可以把自身所学的理论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包括精神环境、区角、物质环境等有关的知识内容,将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们展开幼儿园环境创造的作品陈列与展示,老师则可以依据同学们的作品激发儿童的兴趣,同学们是否体现出良好的基本技能等层面,对受教育者展开相对应的检验与评价。
(四)促进思政相关课堂与专业课程管理的一致性,一同“育人”
强化思想政治课堂的针对性与亲和力,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思政教育的主体与关键的作用。在高校专业的课程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当中,要深刻地理解思政教育当中的因素与原则。要以思政课堂的教育教学为关键的抓点,落实专业内容、技术能力和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增强同学们对于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认识和掌握。
在展开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时候,要依据教材的内容融入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时政热点等内容,同时还要积极地依据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展开交互解答、沟通交流、综合使用等“新鲜”的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多个与时俱进的授课模式,以此来强化课堂的思政相关教育对于同学们的兴趣及感染力,指引他们“道业”兼备,增进同学们的知行合一[4]。
(五)通过活动的组建为媒介,提高学生的自信感与认同感
有一些来自贫困偏远地区和偏远农村的学生,由于其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在家进行务农或者外出打工,加上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以至于没有办法给大学生们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前提,致使一些大学生在进行大学之后,在学习上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出现挂科率高的情况。
先天的条件加上一些外部因素的多方面制约,致使一些学生要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为了能够完善这样的困境,要充分地使用校内和校外的资源来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只为能够摆脱精神方面的“差生”认知。学校是群体共融的一个大家庭,学校里会有多种多样的组织,还有着丰富的校园活动,这些都是能够实行隐性教育的重要资源和载体。
学校里面的组织多种多样,比如学生会、舞蹈社、轮滑社等,校内的活动有正式的活动和非正式的活动,因为有些是学校组织的,有些是学生自行组织的。为了树立大学生的信心,大学必须进行丰富的、科学的以及具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活动当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例如鼓励学生参加精神层面的游戏。同时,有必要计划与同一学生群体的个人和学前教育专业兴趣有关的活动。在有效利用校园组织和积极展开活动的时候,不应忽略出于计划思想目的进行校外活动的重要性,例如,在偏远山区社区的“三支一扶”项目,志愿于服务西部计划,听取优秀大学生的事迹报告会议是学生参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都能够有着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创建是大学阶段德育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相关教育工作人员使命的呼唤。如何深化与提高任课老师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等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怎样落实学前教育学课程中思想政治的创建,怎样构建全体人员合作教育模式,怎样创建课程思想政治创建准则,怎样培育具有多方位发展价值和有奉献精神的栋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的教育人员应当要在日常的实践当中持续探究,积极地展开沟通与交流,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