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培育与践行途径研究

2022-02-18王晓菲李宗堂姜海龙

科学咨询 2022年9期
关键词:人生观专业技能观念

王晓菲,李宗堂,姜海龙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 215000)

2020 年3月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表明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也表明劳动教育对个人和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育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不仅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一、劳动价值观教育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是一个人价值观在劳动问题上的具体化,是人们关于什么是劳动、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具体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也强调,离开劳动一个民族会走向灭亡。首先,劳动本身作为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就是世界观研究的问题之一;其次,在人以及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必然与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生观所包含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无一不是对个体的人与劳动之间关系的认识,劳动必然也是人生观探究的问题;再次,价值本身建立在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关系成立的基础之上,劳动则是满足这种关系成立的非常重要的桥梁和中介,价值观所回答的问题亦是对人与劳动关系的问题。可见,劳动本身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研究领域,劳动价值观则是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是价值观在劳动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另一个方面,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又会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检验、巩固和加强。因此,劳动本身和劳动价值观教育本身都有很强的育人功能,能够促进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当然,人们对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的认识并非都能够完全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观也是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无法自觉建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确立是需要通过教育实现的,对人们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新时代,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对于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和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现和完成高职学校育人任务的需要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养重点是具体劳动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因此,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的培育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劳动价值观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还能够促进他们进一步正确理解和践行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职业道德,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在劳动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也能够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实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实践的结合并完成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检验,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和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实现高职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劳动作为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是人以及人类社会存在方式,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性强的特殊性,即教育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之间交替进行。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面临步入技能型岗位进行工作,拥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对于培养他们具有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以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促使他们形成劳动美丽、劳动伟大、劳动崇高的劳动观念;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做起的劳动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正确对待劳动、评价劳动价值,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为学生能够顺利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还能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形成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实现人生价值,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具有一致性的,社会发展为个人发展提供条件,个人发展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因此他强调,离开劳动一个民族会走向灭亡,劳动是国家发展复兴、社会进步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要为国家发展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要实现中国百年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就需要更多业务强、技术精的人才。高职院校教育担任重要的育人使命,为国家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建设者和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因此,要满足我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不能只满足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要通过全面教育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劳动价值观教育则是在专业技能培育的同时,通过综合教育的途径,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就业观,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训实践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在社会中不断完善自我,同时还能够满足国家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现状

整体上来讲,高职学生劳动观念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接受劳动价值观教育的意愿比较强,大都认为劳动价值观教育是必要的,但部分学生在劳动价值观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现象。

(一)学生的劳动观念及受教育意愿整体上呈现积极性

高职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学校、家庭中的各项劳动实践,并且能够意识到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发展、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在劳动观念上普遍认为劳动是实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尊重劳动;认同劳动是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认为应当通过诚实劳动实现自我意愿;认为劳动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他们认为应当通过个人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来实现人生价值,进而承担新时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

(二)学生在劳动观念与劳动实践问题是存在一定的知行不能完全一致

大部分学生都认同劳动最美丽、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能够正确认识劳动与个人发展及国家的关系。但在未来选择职业的类型上,有的学生倾向选择从事脑力劳动,有的同学认同网红,甚至少部分同学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娶)得好”。这说明学生在对待劳动的问题上,尚不能完全做到知行统一,还说明一些学生在对社会当中出现的一些走捷径的现象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清楚,而只是比较肤浅的认识。这就更体现了,新时代价值观领域多样、多元的情况下,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指引他们的劳动行为。

(三)学生劳动价值观具有可塑性

高职学校学生无论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人生发展的上升阶段,同时也是他们基本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时期还没有真正完全确立,即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这个时期他们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观念,但同时,他们对社会现象本质的认识能力还在形成,因此容易被错误、消极的观念误导,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三观”的教育,对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进行干预,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三观”是非常必要的。这也说明他们的“三观”在受价值观制约和影响的劳动价值观也是如此,因此,在这个时期对学生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有效而且必要的。

三、高职院校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

首先,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其重点在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实训和实习劳动仅限于具体劳动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在劳动观念的教育和培养上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出现了认为劳动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片面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并不能取代全面有系统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体系。学校对学生劳动观念的教育,依托在劳动教育之上。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培养的重点在于技能的形成,有些院校基本没有成型的劳动观念教育体系。其次,学校的校园文化创建方面对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的宣传也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例如社团建设、文化节活动等形式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最后,高职院校还存在劳动形式单一、劳动实践与劳动教育分离的现象,这容易使学生对劳动以一种应付和完成任务的心态,没有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很难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家庭教育对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学生在与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在向家庭成员进行在潜意识地学习,其各种观念也深受家庭成员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劳动价值观的萌发来自于家庭。由于每个学生家庭背景不同,并不是所有家庭的劳动观念都是积极的、正确的,例如,有些家长认为做家务会影响学习,致使学生在家里并不参与家庭劳动,甚至有的学生的个人生活必需的劳动实践都是父母亲完成的,助长了学生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有些家长对体力劳动持否定态度,认为学习成绩不好今后就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学生把从事体力劳动与个人不优秀不上进直接联系,使学生对待劳动类型的问题上不能正确认识,也影响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这些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对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无疑会形成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功能,甚至会使学生对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产生抵触和排斥的情绪。

(三)社会价值观领域对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冲击

今天,整个世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较之以前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国际之间相互联系日益密切和频繁,我国价值观领域也因此呈现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现象,即主流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甚至错误价值观并存。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参与度日益提高,甚至承担了人与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可能较之以前已非常便捷,他们必然会受到社会上各种价值观的影响,社会给学生劳动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同样也是影响和改变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地方。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主体意识非常强烈,但是他们对社会中一些现象的认识又往往不能准确地掌握其本质,因此,社会当中一些错误、消极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会误导学生,这必然会对学校劳动价值观教育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大的冲击。例如,社会当中的网红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的进行,容易使学生否定脚踏实地诚实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也会使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步入误区,将错误的、不现实的职业目标设定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表现为在职业选择上都希望从事轻松舒适又赚大钱的工作。

四、高职院校学生劳动价值观培育与践行途径

(一)“专业+思政”的劳动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2]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通过教育引导学生选择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价值观是一个人价值观在劳动问题上的具体化,是人们关于什么是劳动、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具体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因此,劳动价值观教育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仅依托思政课并不能完成劳动价值观教育。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专门劳动技能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从事专门劳动的技能型人才,只有具备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才能将其所具备的专业劳动技能在职业领域中充分发挥并得到进一步提高和长足发展,因此劳动价值观教育本身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教育过程中,也必然应当将劳动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劳动本身作为人类实践的主要形式,必须有一定的劳动方式作为媒介,高职院校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必须结合自身培养特点,进行“专业+思政”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体系,即开展专业课与思政课同上一堂课的教学模式创新,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感受和体会其中劳动价值的意蕴。思政课与专业课同上一堂课,既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知理论指导的重要意义,又能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检验价值观的正确性,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坚定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校企结合的全方位劳动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必须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来落实,也必然通过劳动实践来践行,仅仅局限于校内实验室的专业操作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要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劳动实践创造更多的走向社会的机会。当代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方向就是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技术人才队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企业实践就成为重要的途径。开展深度校企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企业的具体专业实践中提升劳动技能,了解本专业一线的劳动状况,感受未来从业的前景,还能够使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劳动中向有经验的技术能手学习专业技能、领略专业魅力,进而及早确立正确的就业观,为今后进入职业生活做充分的准备。

(三)自我内驱式教育

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包含两个过程,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在教的过程中老师是主体,担任教学内容的讲授和传递的任务,即从外部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内容;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是主体,任何教育过程的完成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实现。劳动价值观教育也不例外,必须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将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内化自身的劳动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劳动实践。因此,高职院校的劳动价值观教育还应当创设劳动实践环节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劳动价值观通过实践内化为自身的劳动价值观并指导实践,即激发学生自身的内驱力,产生内在的需求焕发劳动热情,让学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方向地培养自己的劳动价值观。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使他们成为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最美奋斗者,更有利于满足中国梦实现中对高技术专门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人生观专业技能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健康观念治疗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