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门组的拆卸与检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
2022-02-18冠县职业教育中心王增益邢广玉
冠县职业教育中心 王增益,邢广玉
聊城文苑初级中学 吕绪玲
发动机气门组的拆卸与检测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发动机气门组的组成、作用、工作原理基础上学习的,而气门组元件的损坏程度及检测方法对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笔者从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结合生产实践,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检测方法具体化,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掌握气门组拆卸与检测的方法。
1 学情分析
此次课程教学对象为中职汽修技术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强,已经掌握发动机气门组的基本结构,热衷于使用互联网,喜欢团队协作和探究式学习方式,但是,规范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不强,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综上所述,笔者从以下4个维度展开学情分析。
(1)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储备,但是大多呈现出碎片化,不具有系统的逻辑体系。
(2)情意情感方面。在多方措施的激励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有着较高的热情与渴望。
(3)意志品质方面。学生喜爱动手实践,但往往不能坚持,缺乏意志力。
(4)行动行为方面。学生善于利用网络科技产品学习,但是总结能力较为薄弱。
2 教学目标
根据汽车发动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技能目标、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了解发动机气门组的内部结构,熟悉拆卸工具。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选用气门组拆卸工具,运用正确的拆卸步骤完成发动机气门组的拆卸及检测。
(3)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觉遵守汽修行业安全规程的能力。
3 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课程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并融入8S管理和思政元素,以信息化教学为基本手段,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解决教学重难点。
图1 教学设计过程
4 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通过分工协作,小组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学习氛围,引出本次课主题。
(2)任务驱动法。本次授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气门组拆卸与检测的任务进行细化,并分配给各个小组,鼓励小组之间交流互动,采用“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思考任务→学生查阅维修手册→学生完成任务”作为学习流程。
(3)合作探究学习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展示问题,通过组员抢答、互答方式将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学习,将教师问答、学生抢答、学生探究、学生收获知识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5 教学资源
(1)教学现场。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校使用了集学习和实训为一体的教学现场,如图2所示,同时采用了8S现场管理。
图2 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
(2)教学器材。包括工具箱、发动机实体、防护装置、多媒体电视、专用拆卸工具等。
(3)信息化平台。在发动机气门组拆卸过程中为确保学生安全并且能够达到熟练拆卸的目的,创建了在线学习平台如:微信平台、超星平台、一体化教室等,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拆卸的过程中收集数据信息,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也为学生展示操作技能提供平台。
6 教学实施
6.1 课前温习
在上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气门组拆卸及检修任务,学生登陆后领取相应任务,自主温习气门组的结构、工作原理。明确任务后进行分组,学生通过超星学习平台进行签到,通过发布的任务导学案采取分层教学确立自己学习重难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并通过平台预习拆卸微课,完成课前习题,教师根据微课评论及结果分析,确定本环节教学难点。
6.2 选择工具
首先通过超星平台观看“认识拆卸工具”的微课视频,再次利用电子工具箱完成工具选择,最后通过“你认识多少工具”闯关游戏进行检验。提升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明确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3 确定顺序
结合网络平台资源,教师现场询问学生预习情况,利用三维仿真系统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超星平台观看气门组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料,在发动机上准确找到气门组位置,以及相关零部件拆卸顺序,通过课前预习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气门组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
6.4 实操练习
6.4.1 子任务1:零件拆卸
结合气门组拆卸微视频,教师现场演示后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发动机气门组件的拆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提问,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联系专家进行解答,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并进行视频录制,形成后续教学资源。基本流程为:教师示范→小组分工→小组合作→联系专家→实操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在拆卸过程中,学生将拆卸的零件与气门组结构图进行比较,并观察气门杆部是否有明显弯曲、裂痕,气门头部有没有严重烧蚀,气门弹簧是否断裂等明显故障损坏,通过检视法及测量法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做相应的点评并讲解。
6.4.2 子任务2:零件检验
(1)气门推杆弯曲度检查。学生能够使用专用工具完成对气门推杆直线度的检测,并将检测数据或结论及时提交到网络平台,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讨论等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做最终点评。
(2)气门弹簧的检查。为完成检测任务,需要学生使用高度游标卡尺和刀尺完成气门弹簧自由长度、垂直度指标的检查,并通过多媒体信息平台展示检测步骤,学生可以根据检测步骤完成检测,并将检测数据收集整理填报到网络平台,教师做相应指导总结。
(3)气门密封性检查。学生通过微视频完成气门头部红印油的涂抹,并通过查阅维修手册,确定气门接触面宽度数值,并与测量值进行比较,通过气门头部滴加煤油检测气门密封性,此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合作探究方式完成,加深印象突破难点。
6.5 整理评价
检验过程终了时,教师在微信群上传典型案例,通过超星平台发布小组网络作业、气门组拆卸检测方案,各小组明确拆卸流程及检测方案后,形成小组检测报告单(图3),并将报告单上传到网络平台,开展学生互评,同时设置“气门组拆检小能手”评比投票环节,以此激励学生提升动手能力,最后教师对实训情况进行点评。
图3 学生分组讨论理清教学重难点
课后,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发动机气门组拆卸报告作业,学生根据课后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等内容,通过微信群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对讨论过程中的偏差及时纠正,实行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发动机气门组考核文件和学生表现差异形成教师日记。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任务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形成师生互评。
6.6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合作性、互补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如:静态图、爆炸图、动画视频及微课、微视频等形象化工具,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闯关游戏、联系专家及教师日记等方式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形成以学促教、以学促赛、以学促养,教赛养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