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瘫”不妨试试针灸治疗

2022-02-18罗云峰

食品与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印堂面神经口角

罗云峰

35岁的陈先生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脸有些不正、口角歪斜,无法正常说话。经医生诊断,陈先生所患的是“面瘫”,并且处于急性发病期。像陈先生这样的“面瘫”患者多在睡醒后发病,主要症状是口眼向一侧歪斜,因此该病也被称为“口眼斜”。

我们老百姓常说的“面瘫”,其实是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面神经从颅内中枢发出,止于面部,支配面肌运动。面神经通路较长,其中任何一处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均可导致面神经麻痹,令人罹患“面瘫”。“面瘫”患者主要以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有的患者会出现“贝尔现象”,即用力闭眼的时候,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

根据面神经受损的部位不同,“面瘫”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类型。“中枢性面瘫”是因损伤上运动神经元所导致的疾病。例如因脑血管病、颅脑手术、脑肿瘤等,导致患者对侧下部面肌瘫痪,但是额、眼轮等上部肌肉不受影响。“周围性面瘫”则是由肿瘤、创伤、炎症、病毒感染等,损伤下运动神经元引起的,可导致患者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

当出现口角歪斜,口角下垂,皱眉、皱额头或闭眼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若不及时诊治,会导致患者产生永久性部分麻痹等后遗症。患者及家属在就诊过程中应保持情绪稳定,配合医治,不要自行服用药物。

现代医学治疗“面瘫”这一疾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面部神经受损,人体的局部血液循环会受到很大影响。通过传统的口服药物方式治疗,药物能够到达病灶点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因此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局限。

从祖国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面瘫”又被称为口僻。《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七章肝胆病证·中风》说:“口僻俗称吊线风,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口眼歪斜,历代医家多将其归入风门中。”本证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脉络,气血痹阻。该病起病突然,初期以实证多见,如风寒或风热外袭、痰热腑实;肝胆湿热、肝阳上亢、肝郁气滞等。后期,以虚实夹杂或虚证多见,如脾虚湿盛,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又因“久病多瘀”,故患者后期也常见瘀血阻络的证型。患者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畏风恶寒或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肌肉 关节酸痛。治疗方法以疏风清热,活血通络为主。

(1)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的连线中点。针对该位置进行按摩或针灸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同时改善失眠、眩晕、头痛等问题。

(2)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耳蜗前面前额两侧。针对该位置进行按摩或针灸,除可治疗“面瘫”,对于偏头痛、头痛、眼睛疲劳、浑身无力也有一定疗效。

(3)阳白穴

阳白穴位于眉上一寸,与瞳孔处于同一中轴线处。针对该穴位进行按摩或针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睑下垂、头晕、头痛等病症。

(4)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对该穴位进行按摩针灸,能够活络面部神经,促进病情康复。

在医疗实践中,有些进行针灸治疗的患者存在一种误解:“针扎得越多越好”。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观念,穴位按摩和針灸能够有效的治疗疾病,但是要保证按摩动作轻柔,针灸的位置准确。只有合理选择穴位,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并非下针越多越好。

早期取穴位置为患侧完骨穴、瞳子髎穴等穴位,配穴为风寒证加风池穴,风热证加曲池穴。人中沟歪斜者,针灸时可加水沟穴。患者若鼻唇沟浅,针灸时可加迎香穴、印堂穴、太阳穴、阳白穴。

若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耳后疼痛消失,或是面部肌肉虽然没有恢复正常功能,但是各项身体指征平稳,取穴位置可与早期治疗阶段一致。若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让患者休息7~10天,使面神经进行自然调整,再酌情使用针灸处理。

患者的侧面肌开始逐渐恢复功能后,应适当停止针灸,给机体自然恢复的机会。进行针灸治疗需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若持续进行针灸治疗,针刺患侧过多,甚至可产生“倒错现象”——引起患者的患侧面部肌肉挛动。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治后,应先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再决定是否对面部穴位继续进行针刺。

★中医针灸手段治疗“面瘫”,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方法不耐受的老年人、孕妇等群体,值得尝试。

猜你喜欢

印堂面神经口角
视角与口角
单纯性中耳畸形多平面重建CT检查和手术结果比较
两代人的不同
肌电图监测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
牛年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