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2-02-18丁艳婷卢琛琛
丁艳婷 卢琛琛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现阶段高校德育研究的热点,旨在结合通识课、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各类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本文通过对宿迁学院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的调研,提出现阶段课程思政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完善方向。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课 改革 学生
为解决长期以来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隔绝所形成的“孤岛效应”[ 1 ],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 ]。高校应根据教育部在2020年6月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论述思想。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叠加或复合[ 3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将仅在思想政治课上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所有的专业课程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相互融合,来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的。坚持“育人为本”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专业课的教育体系中贯穿教学全过程。[ 4 ]探索建设课程思政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路径,能够促进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要与宿迁学院建设发展应用型高校的要求相适应,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在课堂上实现教授专业知识与培养德育素质的统一。
二、宿迁学院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的探索
1.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题会,加强学校体制建设
在思政建设专题会议中,学校领导作了《人才培养、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报告,在报告中提出:课程思政内涵与目标,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以及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要注意显性和隐性的结合。
2.举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商学院两个教工党支部联合举办了旨在“打造专业金课,推进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菁英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优秀教师们分别进行了课程展示,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运用的“视频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法、“拓展课题”教学法等都取得良好效果。
3.举办课程思政专题活动,建设课程思政教育基地,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学院与宿北大战纪念馆共建红色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红色资源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共建红色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红色教育基地的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结合。其次,学院已成功举办多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户外经典诵读活动,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作效应,学生通过朗诵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爱国之情;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课程思政专场演唱会,通过学生演绎符合时代价值的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法政学院组织师生到党性教育基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师生们通过微党课、红色电影、红色故事会等形式,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学生的层面,普遍存在着获得感较低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课程思政必要性和作用认知度较高,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课程思政从长期来看对自己的帮助较大(见表1.1)。样本中有超过4成的样本为“非常大”;但是学生对于现阶段课程思政的认同感较低。样本中,有12%的同学很难说现阶段的课程思政对他们是否有帮助,有4%的同学甚至认为毫无帮助(见表1.2)。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总体上是认可的,也认为对自身成长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获得感。
2.在专业课内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结合不充分,缺失思政教育的氛围
宿迁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活动推动思政元素充分融入专业课,但仍存在不足。据调查显示,仅一半同学认为他们在专业课课堂上受到了思政教育。同时,专业课中思政教育所占比重也较小,样本中选择“10%—20%”的比例为48.00%,选择20%—30%样本的比例是36.00%.(见表1.3)。同时,在调查同学们希望哪些思政元素进入专业课堂时,仅有6.25%的同学认为只要讲解专业相关知识,而选择爱国意识等思政元素的同学数量基本持平,达到了95%左右。
3.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存疑,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多数学生对专业课老师教授的课程思政的内容是表示认可的,但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仍然需要改善。部分教师仍采用单向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使专业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彼此孤立的“两张皮”。同时,专业课教师部分观点老旧,对于现代的大学生也不甚了解,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四、将思政课嵌入专业课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
1.将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与当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融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课程思政的受众是学生,可以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来融合不同的思政元素:大一阶段,可以在专业课中融入挫折教育。刚进入大学,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会感到难以适应。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用马克思理论来分析具体的事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挫折教育和专业理论相结合;大二,大三阶段,可以将生命观,价值观等融入专业课课程。在这个阶段,大多学生會感到有些迷茫,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合具体案例,将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和生命观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中;大四阶段,应在专业课中引入大量的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大四是接触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思政教育是有必要的。大四的学生们进入社会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可以在结合理论,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困难。
2.加强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知识点的融合,建立协同育人的教育平台
课程思政就是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所以,为了落实好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首先要明确了解所授学科中可以融入思政元素的知识点,然后再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与这些知识点融合。同时,高校可以构建协同育人教育平台,通过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加强对专业课思政教育的指导,使之更加完善。高校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对外进行学科教育辐射,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氛围。[ 5 ]
3.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完善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与培训,演示在专业课中挖掘思政元素的过程,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程思政的改革。同时,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方式,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目标是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步开展有效的育人工作[ 6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结合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但要注意的是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功能,并没有思政课程那么直接,而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本文系宿迁学院法政学院《大思政理念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SYFZ006)
【参 考 文 献】
[1]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10-18(03).
[2]吴晶,胡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29-08[2020-06-07].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 htm.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4]金娜.大思政理念下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路径探讨——以“市场调研”为例[J]科教导刊,2020(01):129.
[5]吕海宁,蒋娇,刘东宇.“大政”格局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4):72
[6]鞠晓红.融合课程思政提升本科管理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J]科教文汇,2021(01):53.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