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发展性障碍学生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2022-02-17俞林亚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性障碍职业技能职业

俞林亚

一、背景

发展性障碍指在发育期间因生理或心理原因造成显著的、长期的发展迟缓,并导致功能上具有实质性限制,包括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语言障碍、情绪行为障碍以及孤独症等。孤独症学生和智力障碍学生是国内培智学校主要教育对象,相较于其他障碍群体,这两类群体的就业形势最不容乐观,就业后的失业率最高,而其成功就业无论对个体、家庭还是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聚焦这两类群体,对近十年国内外发展性障碍学生职业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内容概述

近十年,国内外发展性障碍学生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技能干预研究

对发展性障碍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其职业技能。由于智力障碍学生和孤独症学生个体差异大,需要多元干预帮助其掌握职业技能。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个案研究、随机对照实验和前后对照实验。职业技能大致分为三类:就业前职业技能、工作任务的职业技能、工作维持的职业技能。

就业前职业技能干预方面,有对照实验表明虚拟现实技术、心理理论指导、视频示范、视觉支持等对孤独症学生模拟面试干预、职业培训项目有效,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社会实用技能、口语表达能力方面表现出更大进步。[1][2]工作任务的职业技能干预方面,有研究结果表明视频示范策略能有效提升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3][4]工作维持的职业技能干预方面,有研究表明iPod Touch、自我操作的听觉提示系统能大大减少孤独症学生接受工作指导的时间,与其工作纪律之间成正相关。[5][6]视频示范技术能维持发展性障碍学生工作任务的独立性。[7]有国外研究指出,社交技能缺乏是影响孤独症群体就业的重要因素。理解他人、理解社会规范和同理心方面存在的困难使孤独症群体在职场中难以与同事和领导进行有效沟通。[8]

国内孤独症学生职业技能循证类研究较少,研究对象以智力障碍学生为主,主要使用单一被试法对个别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干预。研究表明行为技能训练、录像示范和视觉提示对改善孤独症青少年工作技能与工作态度的成效明显,对其工作技能的习得具有立即、维持和泛化的学习成效。[9][10][11]

(二)职业教育课程调整研究

虽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有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但职业高中教育的相关课程标准尚未出台,所以每所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均有所不同。国外主要对特殊学生进行融合安置,特殊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以转衔课程或职业康复课程的形式呈现。

南京市秦淮区特殊教育学校和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是我国最早建立职高部的两所培智学校,两所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已发展至较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南京市秦淮特校构建了多元化职业教育课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相结合,契合智障学生实际能力,促进其终身发展。该校课程结构分为:①基础课程模块(必修),包括普通性课程: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专业课程:秦淮小吃及特色面点制作、形体礼仪、餐饮服务等。②定向课程,根据市场需求、个人能力水平及就业意向确定的课程。③目标课程,学习基础课程后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的课程。[12]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构建了职业教育生涯发展课程,以全程评估、生活质量、潜能开发、教学做合一、循环体验、多元发展为原则,分为:①基础课程:生活语文、数学、职业适应、居家生活等;②职业样本课程:客房服务、超市服务、餐厅服务、西点制作、洗车等;③拓展课程:兴趣社团、康复课程、社区体验、家庭实践课程;④基地课程:校内智慧树实践,校外肯德基、星巴克等岗位实践;⑤转衔课程:就业转衔课程、个别化转衔课程。[13]

国外的职业教育课程多以“职业转衔”或“职业康复”的形式呈现,课程设置分为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两部分,强调小学、中学和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课程中特别强调生活技能教育和职业教育,并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置面向特殊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14][15]美国通过中等教育机构、社区学院以及职业康复机构三者协同的社会支持体系为特殊学生提供从教学到就业全流程的个性化职业生涯支持服务,中等教育机构为特殊学生的就业做好学业、职业两方面准备;社区学院则与中等教育机构相衔接,为特殊学生制订中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计划;职业康复机构为特殊学生提供职前生涯支持服务,包括各种可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咨询服务,帮助特殊学生确定具体的职业发展方向,制订详细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职前工作培训等。[16]

(三)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十分丰富,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学者结合国外研究提出多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职业教育模式。

一是“双式模式”,许家成将其分为“准备式职业教育”,先对残障者进行特定职业的培训,再根据职业安置工作;“支持式职业教育”,根据市场需求开拓就业机会,再根据工作条件和自身特点的匹配程度为残障者提供密集性训练、现场辅导和跟踪支持。[17]二是“五元模式”,刘全礼认为职业教育模式可分为庇护性训练模式、工作-学习方案模式、职业训练中心模式、在职训练模式和合作训练模式。[18]三是“三因模式”,佘万斌认为特殊职业教育应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19]

三种模式从职业教育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双式模式”从先培训还是先开拓就业机会的角度进行论述;“五元模式”根据残障者的训练地点及训练人员进行划分;“三因模式”则综合以上两类模式的特点,从残障者的自身因素、区域的优势产业和市场需求以及如何把个体状况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国外发展性障碍者职业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类。一是“双元制模式”。该模式起源于德国,指在职业教育中政府与企业、企业与职业教育学校合作培养市场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双元组织形式。特殊人群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完备的立法保障,国家还有多项资助政策针对特殊人群开展职业教育。[20]二是“专业导向模式”。日本在高等教育阶段构建了以专业导向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模式,日本筑波技术短期大学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核心,在保证开足开齐理论课的前提下,大幅增加面向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课程比重。[21]三是“个性化模式”。英国面向每个学生个体,制订符合其就业意愿和能力水平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而所有计划的核心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能有尊严地生活。[22]四是“支持性就业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身心障碍人士的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个人安置模式的支持性就业,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德国、日本等国陆续发展、完善了支持性就业的政策和服务体系,特别是在促进重度障碍者、智力和发展性障碍者的就业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23]

(四)职业教育质量/成果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已就业的特殊学生开展不同层面的调查。

一是纵向研究,调查影响发展性障碍群体就业的因素或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但由于纵向研究存在人力物力消耗大、耗时较长、样本流失等问题,国外的此类研究数量较少,尚未检索到国内目前有类似研究。朱莉等人分析近350名孤独症成人超过12年的就业、职业及教育数据,形成其职业指数。[24]陈伟等人的研究表明更独立的日常生活技能、更高的家庭收入、更大的社会网络、幼儿期的包容性、学校环境以及目前生活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与维持就业的可能性显著增加有关。[25]

二是横向研究,调查发展性障碍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和就业状况,国外呈现出样本数量大、内容涉及面广等特征。朱莉等人的调查表明,孤独症者社区就业率很低,56%的年轻人在庇护工场或日间活动中心,智力障碍青年的就业率是孤独症者的3倍。[26]保罗等人发现孤独症群体在中学后的就业和教育比例很低,尤其在高中毕业后的前两年,低收入家庭和功能受损程度较严重者的不良结果风险较高。[27]。而由于我国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就业的孤独症者数量较少等原因,目前尚未检索到对孤独症者毕业后就业情况进行的专门调查。

三、反思与展望

(一)加强对孤独症群体职业教育的研究

国内外特殊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中,以孤独症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最少,还有部分研究没有指明具体的障碍类型,只笼统以“残疾人”“特殊学生”等界定研究对象。由于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较大,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所以需要进一步细分障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目前孤独症群体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较少,可能与其就业率较低,就业较其他障碍类型群体更困难有关。由于孤独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培智学校中孤独症学生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作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孤独症成人的就业率最低,就业维持时间最短,其所需的工作模式更特殊,需要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所以应加强对孤独症群体职业教育的研究。

(二)构建发展性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培智学校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全国范围内并无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国内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仍停留在校本化阶段,且研究数量较少,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建议未来研究重点关注发展性障碍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从课程标准研制、教材编写、课程评价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理论结合实践,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的推广性。

(三)探索适宜本土的发展性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模式

国内外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但针对发展性障碍学生的研究数量较少,且应用推广性不足,目前一线学校较为熟知的仅有“支持性就业”这一种模式。由于职业教育与就业密切相关,而发展性障碍学生的就业与本土经济的发展特点联系紧密,所以职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应建立在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充分调查之上。今后的研究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特色和需求,探索适宜的发展性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模式,在本土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模式的核心内容,将成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广到更多的学校及地区。

幻想动物园来家铭(浙江省杭州市杨绫子学校)

猜你喜欢

性障碍职业技能职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职业写作
“性障碍”的帽子别随便扣
转换性障碍:关注青少年转换性症状
与“性防卫能力削弱”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性关系的强奸认定
我爱的职业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