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社会下网络悬疑剧的模式创新研究
——以《唐人街探案》为例

2022-02-17蒋健奇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悬疑剧探案唐人街

◎蒋健奇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消费社会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最早的界定是指金融交易在社会经济、社会流动中起的基础性作用的社会。消费的观念贯穿当代社会现实中,以无形的思维方式和可见的商品构架着受众的生活场景。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的唯一真正的存在,就是消费观念的存在;而正是这种反思的和论说的生动形式,在日常生活的言论中和知识分子的论说中重现,构成整个社会公共常识的强大力量。”电视作为消费的传播媒介,在宣传产品的同时也告诉大众在消费文化里特定的生活理念及道德准则。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剧在新媒体技术的赋权下形成消费文化新景观,纵观整个网剧生态所显示的媒介发展动向及其面临的形势,可以更深入地探究网络悬疑剧的创新模式。

一、网络剧的消费文化特征

网络媒介在承载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同时具备即时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的技术特征,在日常消费中,互联网帮助人们快速获取知识,更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互态度。网络消费文化以互联网为介质,以讯息交流、交互分享的方式达到受众精神层面的消费意愿,更以独特化服务、社区交互等方法完成用户对符号消费的需求。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剧内容的制作主体变成了视频网站自身,视频网站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受众群体的风格喜好,个性化打造符合其消费要求的作品,为多渠道的利益收入创造更大的空间。

网剧《唐人街探案》通过延展“唐探”IP 品牌的宇宙世界观,在故事文本、人物性格等方面创造出更多可行性,并以电影质感要求拍摄制作,摆脱低廉成本的画面呈现。资金的大量投入有效改善了网络剧粗制滥造的弊端,不仅得以体现剧集的品质,同时也造就了悬疑类网络剧全新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广告商以投资品牌为起点,通过剧中植入、明星带货等方式,通过商品意象的情感传达,满足观众在日增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所渴望的消费欲望。例如,在网剧《如果蜗牛有爱情》、《镇魂》等剧中就出现了“小剧场”戏份,以剧中演员身份和剧情延展将商品植入,作为常规剧情发展的承接,同时达到了宣传品牌的作用。

二、当前网络悬疑剧态势分析

按照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理解“存在一个通过消费物质来支配和影响经济文化的社会。”网络剧作为一种被赋予商业元素的互联网产物离不开消费主义色彩所囊括的范畴。

随着2014年《暗黑者》进入公众平台,网络悬疑剧就被助推到类型化网剧的前沿并迅速占领市场。该类剧集通过对文本内容、制作品质的把控,凭借《无证之罪》《白夜追凶》在市场收获的口碑和效益,网络悬疑剧逐步找到了正向发展的道路,以细致化的故事情节和创新性的逻辑思维得到广泛关注。截至2018年11月,《白夜追凶》突破了49 亿的播放量,在《2018 上半年我国悬疑剧市场分析》中,网络悬疑剧的数量和播放量皆超过了电视剧的同比数据。随着拍摄制作技术的变革提升,网络悬疑剧的画面质感和艺术形式得到改善,以年轻群体为主的受众也在审美追求上不断提高。剧集求真探案、紧张惊悚、思辨烧脑的特性迎合了受众对感官消费的满足,同时也补足了其对情绪释放、真相揭秘、渴求未知等的需要。

然而,为了追求利益以及产品开发最大化,不少制作公司以量为中心,拍摄出同质化严重的网络悬疑剧作品,造成市场剧集质量参差不齐、多样发展严重失衡的现象。从豆瓣口碑来看,只有2017年的两部作品《无证之罪》和《白夜追凶》评分超过8 分,此后的网络悬疑剧并没有获得较好的评价,一直到2020年年初上线的网剧《唐人街探案》,以现象级爆款的形式再次吸引大众视角,获得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网络悬疑剧的尺度和内容审核相较于传统电视剧有更大的包容空间,但随着对互联网视音频监管的要求逐步提升,部分网络悬疑剧面临下架整改、匡正思想的问题。目前绝大部分的网络悬疑剧以真实事件进行改编,旨在展现时代变迁的错综复杂和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情况,其最终关照在于对现实社会人情冷暖的揭露和对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意义,让受众在观看剧集的同时得到思辨与警示。

三、网剧《唐人街探案》的模式创新

(一)系列化剧情的多元叙事

《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和网剧的故事内核就是“Crimaster 世界名侦探排行榜”上分列不同名次的侦探们,网剧中新出场的人物就以此和影片中的角色故事连接在一起。网剧《唐人街探案》以单元剧的形式,通过对其他文本的模仿、借鉴、吸收,加以重组、结构、幽默的方式将相互关联或对应的关系拼贴在一起。网剧版一共12 集,以4 集制作为一个单元,分别是《曼陀罗之舞》《玫瑰的名字》《幽灵邀请赛》。电影版里王宝强饰演的唐仁、刘昊然饰演的秦风、肖央饰演的警察泰坤以及尚语贤饰演的KIKO 都在网剧中客串出演,十分融洽地承接了电影中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唐探宇宙”的形式,将多个侦探故事进行组合,再度系列化。

网剧《唐人街探案》中的人物设置延续了影版的内容。没有以好人恶人去判定人物的偏向,每一个角色背后都有特定的故事外延,并借助推理过程窥见现实社会的千姿百态。新侦探林默不仅在剧中拜了唐仁为师,还早以阿寞的名字出现在Crimaster 世界名侦探排行榜中。《唐探1》、《唐探2》和网剧所建立的侦探空间,采用插叙、倒叙、全知叙事、有限叙事等多种叙事手段,每一部电影剧情或者结尾处都有新的案件或与新侦探等剧情相关联的内容。将看似分离且处于不同国度、领域的侦探结合在一起,侦探们的个人剧情、排名又和每一个案件的剧情内容相结合。鲍德里亚曾提到,“原则是以便欲望的力量可以变成对可合理操作的物品/符号的要求。”在《玫瑰的名字》章节叙事中,张钧甯饰演的Ivy 和林默之间发生的一切全都是精心设计的戏码,为的就是让林默坚信她只是“笑脸”的工具,从而洗白自己。Ivy 对林默说过一句话,“她明白男人喜欢的艳遇都是具有戏剧性的。她更明白让一个男人在女人面前建立起救世主的形象,远比让女人取悦男人更容易产生爱情。”在消费社会里,女性自立自主的经济能力和社会阶层得到显著提升,男性也开始以商品的形式被消费。剧版的宣传海报有这么一句话:“善恶间,我选择善,这是一条充满恶的路。”每个故事系列都在尝试触摸人性道德底线,探讨罪恶背后的对错是非。它不仅延续了电影《唐探2》在刑侦破案中的情节补充,更为《唐探3》的上映铺垫氛围,也正是这种系列化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剧情的延展,最终形成了它的核心价值和自身优势。

(二)选材定位增补悬疑类网剧缺口

当代悬疑题材的网络剧主要分为悬疑+爱情、悬疑+刑侦、悬疑+冒险、悬疑+法医类的开发模式,并且在不断摸索过程中,将传统类型剧中少有出现的电视剧类型划分出来与悬疑元素进行合理的改编、融合和拍摄,制作出了风格迥异的悬疑类剧集。如《法医秦明》、《无证之罪》、《老九门》等等。

早期制作的悬疑类网剧不会融入喜剧的元素,各类风格的剧集没有形成交互融合的态势,而是通过不同系列的剧目呈现出刑侦破案和搞笑滑稽的元素。年初上线的网剧《唐人街探案》,率先以“推理+悬疑+喜剧”的方式,打破了常规的制作体系,将悬疑和喜剧结合在一起,使这两种符号出现在一部网剧里,这种搭配最终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具有差别性的网剧类别。剧中的喜剧元素以剧情发展自然的呈现,在惊悚血腥的场景中起着调和氛围的作用。在《曼陀罗之舞》章节中,主人公林默以惊人的灵敏嗅觉和逻辑分析,成功破获“坠楼自杀案”。除此之外,剧情发展中刻意埋下的角色梗、风趣幽默的段子和台词设计的翻转很好地补足了喜剧的元素。在与尸体对话和案件的沉思中,营造了一个充斥陌生和紧张的恐怖空间,林默通过冥想置身于案发过程还原凶杀现场,从而找到线索;在高强度的破案走向中,观众能够获取的信息与剧中人物一同呈现,不断超出本有的预想认知,又朝着难以预料的方向发展。这种“悬疑+喜剧”模式的全新定位,满足了受众对打破单一品类剧集的追求,同时也在类型化网络剧开发的阶段中增加更多可能性。

(三)放大IP 改编,打造网影联动新模式

网影联动,指的是一个IP 同时以网络剧、电影两种不同的形式在多平台呈现。网影联动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IP 的热度,还可多角度、多空间连接剧情内容、解析人物关系、拓展概念边界。在此之前,不少“网影联动”以系列剧的成功发展为开端,继而拍成电影,例如,《越狱》《武林外传》《何以笙箫默》等。而网剧《唐人街探案》则是以电影形式获得广泛认可之后,再衍生出网剧版本。在目前的互联网生态中还没有形成足够稳定和全面的网影联动模式,但《唐人街探案》网剧版的出现还是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媒介融合的多元发展,互联网平台注重自身基础建设,各大视频网站开始涉猎网剧发展,并以大量的资金投入改善网剧内容品质。网剧《唐人街探案》极具电影质感的画面,以及轻玄幻风格的推理模式,形成了惊悚、推理、喜剧兼具的组合形式。受众对剧中出现的被符号化了的人物形象投入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消费着被符号化的明星象征,获得新奇的体验。美学中认为,比具体可感的生活空间更具有艺术审美的是美学空间,即心理空间或情绪空间。唐探系列没有单纯以推理破案为发展核心,而是以“唐探宇宙”概念为主,引入新角色加入各怀绝技的侦探中,满足受众的心理情感空间。网剧《唐人街探案》更新了IP 网影联动的新模式,有效弥补了因内容文本创意不足导致的同质化倾向。不同类型的网络剧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与合作,优质化的体现了影视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合作。同时也提醒行业,要加大跨媒介的多方位合作,深入提升IP 文本与影视的双向互动。

四、网络悬疑剧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尺度难以把握

以豆瓣、微博、爱奇艺等社交平台的舆情讨论为主,结合受众对网络悬疑剧创作的艺术效果追求,可总结出目前悬疑类网络剧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悬疑类网剧需要营造惊悚血腥的画面使观众获得推理破案的紧张感和体验感,但镜头语言的尺度把握和受众审美的认知标准成为该类网剧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唐人街探案》为例,在起始篇章《曼陀罗之舞》中,多次出现超乎常人认知的灵异事件,阴暗的色调渲染了丰富的恐怖氛围,诡异的配乐不断刺激受众的神经。从成像品质上看,这样的制作方式虽保证了悬疑类剧集的整体基调,但难以降低受众心理层面的接受难度。从传递效果上看,过分强调剧中人物情绪的转变,探讨人性的重塑构建,易给受众带来过多压抑悲伤的情绪,产生消极影响。

(二)剧情细节影响受众认知

当前悬疑类网剧的角色设定集中以警察、法医、侦探、专家等为职业为基础展开各类罪案的侦破和解析,且过程充满故事性和矛盾性。涉及案件则多以强奸、报复、金钱、情感为主线,将分支角色串连在一个剧情单元里。每个案件背后都蕴含着主要人物在亲情、爱情、友情间的游离状态,由此可见,网络悬疑剧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感应能力。受众对剧集中的情节桥段和人物遭遇有强烈的讨论欲望,每个个体都能从分切画面中感受不同的想法,进而从自我判断中映射社会现实。纵观目前的视频制造业,受众对剧集内容的讨论程度及口碑传播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网络悬疑剧中出现的行业操作、专业术语成为社交平台上用户调侃、模仿的样本,在利弊皆存的网络交互中,此类剧目应该深挖品质优良的内容,在满足悬疑元素可视化的最大范围内制作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艺术作品,思考可长期发展的策略。

(三)缺乏优质IP 资源

网剧《唐人街探案》是以“唐探”作为IP 品牌的衍生剧,本身积累了市场较好的口碑与观众缘,同时上线时间连接电影维度的剧情内容,得到了剧迷的普遍认可。相比其他改编自网络小说的悬疑剧集,原创类的剧本更易因其不断更新的想象空间而被接受。2016年上线的《法医秦明》以戏剧化的铁三角人物设定,将验尸作案等现场环境逼真还原,获得不俗成绩,却在两年后的系列剧中惨淡离场,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对IP 资源的优化和可持续占领市场的策略。改编自网络小说的悬疑类剧集本身就拥有较高的话题热度,因此,成为现象级作品的可能性大于同类型的原创剧本。但就目前我国的悬疑类网剧IP 来说,较少作品能够保持第一部的质量水准,导致IP 资源的损失浪费。大量的剧本创作套用相似的模版,同质化的文本降低了IP 品牌的创新,网络悬疑剧无法成为受众情绪和社会压力良好的发泄,则会深度影响优质IP 的开发。

五、结语

在充满物质消费的现代社会里,国产网络剧在模式创新方面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来源于受众的审美提升和创作的网络化表达。以短剧形式季播的网络悬疑剧已获得不错的市场口碑,这对优质文本改编提出了更严格的制作标准。在类型化剧作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网络悬疑剧在叙事方法、人物呈现中更加鲜活,塑造了许多亦正亦邪的反传统形象,带有强烈的批判性。这类剧集的职业呈现也影响着当代年轻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在消费文化环境下,网络悬疑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不能忽略其仍存在的种种弊端。创作者们更应注重网络悬疑剧所具备的文化输出功能,从网络剧本身出发,以网络为媒介和现实生活连接,从艺术和效益两方面努力创作出更有竞争力和时代意义的优秀剧集。

猜你喜欢

悬疑剧探案唐人街
中美悬疑剧女性身份与小镇地域性的构建
迷雾剧场悬疑剧的认同机制研究
浅谈中国网络悬疑推理剧的创新发展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从电视到网络我国悬疑剧发展新策略
光影
深海探案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热闹的唐人街
张子枫,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