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雾剧场悬疑剧的认同机制研究

2021-08-09江子仪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0期
关键词:悬疑剧

江子仪

【摘要】爱奇艺迷雾剧场悬疑剧受众认同机制具有典型性与借鉴意义。其宣传海报构建起受众先期认同。网剧形式让受众有了更多元的参与方式,接近于电影的叙事语言让受众在观剧时象征性地回归了母体,摆脱超我的控制,欲望的呈现和窥淫变得合理,并让缺乏状态的受众通过自居的方式得到满足。类型片能够激起受众对相似文本的记忆和期望,人物的塑造矛盾冲突的设置与解决,使得受众的自我欲望与意识形态的集体想象在叙事中得到缝合。

【关键词】认同机制;迷雾剧场;悬疑剧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0..072

爱奇艺迷雾剧场先后推出的五部悬疑剧,精品化的内容和全新的剧场运营模式提升了用户观剧体验,鲜明的类型风格特点以及對人性百态的深度剖析,展现出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和对受众的强度吸引力。

1. 受挫与实现:前期宣传的先期认同构建

宣传的根本任务在于“让观众在观看之前就完成观看欲望的内化,让‘去电影院成为其欲望满足的必须环节,观众观看欲望的激发和对摄影世界的投入都是因为对它们已然有了一种先期的认同。”

迷雾剧场的宣传海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明星形象为内容的海报,利用明星效应为受众构建先期认同。迷雾剧场的主要演员海报图,海报中不仅有实力派老戏骨,也有新生代演员。粉丝对演员的认知度与喜爱度,让他们产生认同期待,当剧中塑造的角色形象与过去明星人设一致,认同就被构建起来了。明星成为受众个体情感投射的对象,“人们常常会将自我的某些梦想和欲望投射到他人身上来聊以自慰,粉丝更是如此。”受众在明星身上也得到了一种情感上的平衡与共鸣,获得慰藉和补偿,“粉丝将自我理想、信念与情感寄托在自己崇拜的明星身上,从偶像的成功与荣耀中分享喜悦,并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

反之,当角色与演员人设产生巨大反差,认同就无法得到构建,即认同受挫。秦昊曾被封为文艺片男神,但在《隐秘的角落》里,秦昊饰演了一个内心极度扭曲的变态杀人狂。《沉默的真相》的主角白宇常以青春、时尚、帅气的小生形象出现,海报里白宇满头白发,胡子拉渣,面容憔悴,眼神迷惘而痛苦。受众在其它剧中构建的认同被推翻,但同时巨大的反差使得受众的猎奇心被激发。

另一类是以插画形式为内容的海报,通过构图、色彩、隐喻性的动作传递意识形态。罗兰·巴特将二级符号系统称为神话,所有神话材料,都被人为地强加了某种意义,以此为某种意识形态服务。因此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事实系统,而是被赋了予价值倾向的符号系统。

迷雾剧场的概念海报:两个黑色剪影在列车中上演追逃的神秘戏码;左侧“LIGHT ON”的字样与拨开迷雾、点亮光明主题呼应。《隐秘的角落》海报中大量运用灰绿色调,暗示隐藏、静止、与团体游离之感,透过绿植能看到远处有三个孩子的剪影,这种观看方式和受众透过荧幕窥探剧中人物的秘密,满足着自己窥视欲的行为与方式极其相似。《隐秘的角落》海报人物身后都有一个黑色的人影伸出双手,且每个黑影形状都不同,因此所指代的并非同一人,受众可以做出不同的推测参与解读与揭秘,从而获得想象性的快感。

2. 沉浸式参与:迷雾剧场的观剧模式创新

电视被归为冷媒介,“冷媒介要求的参与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冷媒介清晰度低,要求人们动用多种感官深度参与,填补缺失模糊的信息。网剧较之于传统电视剧受众有了更广泛的参与形式,受众通过社交平台参与话题讨论、案件侦破、演员点评,受众带着一种功利的热情去积极认同成为主动参与者。

“电影能指使电影同梦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亲属关系,因为电影与梦能指的一个主要特征相关联。”三部剧摆脱了冗长的叙说方式,视听语言更接近于电影。且网剧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观看,观剧情境更私密,观众被带入一个梦中的世界,为心理退行创造了条件,完成一次又一次象征性回归母体的行为,“这种象征性的重归母体使观众摆脱了代表社会性指令和自我道德约束的超我的控制。”逃离道德秩序的束缚,欲望的呈现和观众窥淫变得合情合理。同时受众的自恋心理被强化,他们通过凝视剧中的人物,自我想象与美化,把自己缝合到剧中制造的梦幻世界中,电视剧有效控制受众的心理,把荧幕前的受众内化为剧中同形同体的主体,让缺乏状态的主体通过自居的方式得到满足。

3. 断裂与缝合:类型片的意识形态传递

互文性即文本同时与其他相似或不同的文本关联,并通过这种方式为观众制造意义。互文性从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两个维度进行运作。其中从水平维度来看,互文性通过诸如类型片、角色和内容等因素发挥作用。“类型片清楚地告诉观众它可以遇见的愉悦范围,从而规范、激起对相似文本的记忆和期望。”

3.1 角色塑造的多元化

《十日游戏》中女警官苗佳、《隐秘的角落》中退休老民警陈冠声、《沉默的真相》中检查官江阳等都是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但他们固执冲动、狭隘自私的缺点却让受众和人物建立起相似性与亲近感。“电影的认同机制是一个以社会的主流文化为取向,以传统的民族精神为依据,以电影的叙事形态为核心的电影。”观众一方面将之作为自我的戒律与理想,在社会秩序中构建着自己的主体位置,对社会秩序这一大他者产生认同。另一方面受众能看到了向上的可能性,认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都能化解,内心的愿望都能达成。因此获得一种力量一种想象性的快感。

大反派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破坏社会稳定的人群,故事的高潮往往是大反派受到惩罚。《十日游戏》里田鹏、《沉默的真相》里孙传福、胡一浪、黄毛等人最终都锒铛入狱接受法律制裁。受众在反派被抓的戏码里,获得一种生存的优越感和一种庆幸的优越感,否定大反派的同时,肯定了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剧中还存在亦正亦邪的边缘人形象,“本我的全部内容就是为本能发泄寻找出路。”当自我心理系统被打破,本我中的原始欲望就会爆发,人格结构失衡从而被本能支配,个体会做出违反社会秩序的事情,成为异化的人。《隐秘的角落》里张东升遭遇一系列打击致使他自我和超我的控制力慢慢减弱,本我被释放,最终杀害无数无辜生命,但他却从未想过伤害三个孩子。朱朝阳的黑化路线与原生家庭脱不开干系,不幸的遭遇让他幼小的心灵滋生了邪恶。剧中边缘人在痛苦中苦苦挣扎,犯下的错变得情有可原。受众通过移情、卷入等行径,对这些人从对抗的态度转为同理心,进而认同剧中传达的意识形态。

3.2 矛盾与冲突

类型片通过程式化的矛盾与冲突的设置及解决,传递一套价值信仰体系。“每一种类型都是把某一种文化价值与另一种价值对立起来,使观众能表现出被禁止的感情和欲望,同时得到主流文化的批准。”

“个体性宣泄是指与个体的基本欲望和生存本能有关的那些被压抑情感的释放。”剧中以暴力展现矛盾冲突,剧中充斥着对打斗、复仇等暴力血腥场面的描写与渲染。迷雾剧场的悬疑剧一方面让受众压抑的攻击本能在想象中得到释放,个体欲望得到宣泄,另一方面,冲突背后蕴含的社会性内涵让集体想象得以完成。

受众追求感官的快感与感性的愉悦,但对暴力的观赏是建立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与社会道德的包装与校正之上的,隐藏在冰山之下的是对社会不合理的控诉,一种社会性的宣泄。

“社会性宣泄是指与社会某个群体的利益和愿望有关的那些被压抑情感的释放。”电视剧给了他们一个适当的宣泄机会。《隐秘的角落》是对令人窒息的爱、畸形的教育模式等的控诉,《沉默的真相》表达了对官商勾结,恶势力猖獗的痛恨与反抗。最终,孩子得到了救赎,黑恶势力得到了致命的打击,矛盾冲突得到缓和,自由、正义、法律、秩序、善良、人道等主流价值和信仰观念得到张扬,受众的本我欲望与快感和超我的道德与价值同时得到了满足,个人自我欲望与意识形態集体想象被缝合在了同一个电视剧叙事文本中。

参考文献:

[1]吴琼.电影院:一种拉康式的阅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06):34-43.

[2]蔡骐.大众传播中的明星崇拜和粉丝效应[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1):131-134.

[3][法]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M].屠友祥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8.

[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7.

[5][法]克里斯迪安·麦茨.想象的能指[M].王志敏,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04.

[6]唐锡光.电影和电视:相悖的认同机制[J].电影艺术,1991(01):55-58.

[7][英]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廉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M].吴靖,黄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0+76.

[8]贾磊磊.电影语言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114.

[9][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69.

[10]杨远婴.电影理论文轩[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368.

[11]李超.好莱坞娱乐片的观众认同机制[J].当代电影,1989:69-73.

猜你喜欢

悬疑剧
网络剧场模式的发展嬗变及品牌传播力探析
笑声的价值
网络悬疑剧的创新与突破探析
试论悬疑类小说改编剧本中的“分寸感”
中美悬疑剧女性身份与小镇地域性的构建
悬疑剧:寻找本土化之路
《我在香港遇见他》登陆优酷悬疑剧场
“她悬疑”,猜的是女人心
国产悬疑剧,又一波升级?
浅谈中国网络悬疑推理剧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