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转移现状及建议

2022-02-17刘庆元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巴彦淖尔农牧业科技成果

南 虹,刘庆元

(巴彦淖尔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巴彦淖尔市具有发展现代农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有70多万hm2优质耕地,是全国水土光热条件最好的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巴彦淖尔市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重要指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眼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聚焦“农、科、高”三要素,加快现代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1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转移主要做法

1.1 聚集国内先进技术,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与中国农大合作共建河套灌区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国内顶级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成3 300 hm2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区,取得了盐碱地改良成功技术经验,计划“十四五”期间,完成60万hm2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完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30亿kg以上。

1.2 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示范带动现代农牧业发展

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大学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现代农牧业联合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建设中外合作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建成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3.3万hm2、农牧业示范园区130个、田园综合体29个,积极创建国家农牧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倒逼农牧业经营主体转变生产方式。

1.3 全面实施标准化,通过标准将技术植入各产业关键环节

巴彦淖尔市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作,组建“天赋河套”农产品质量联合管理中心,制定183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重点推动粮油、果蔬、肉乳绒、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产业发展,形成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布局,整合涉农涉牧资金,以龙头企业带动保障农牧民利益,推动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巴彦淖尔市粮食产量稳定在27.5亿kg以上,牲畜饲养量2 268万头(只),已成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原奶、葵花籽、脱水蔬菜生产基地和番茄出口基地。

1.4 与国内“大院大所”合作,共建技术转移试验示范点

市政府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开展院市科技合作,围绕河套灌区农牧业结构调整、水肥药资源高效利用、种植业清洁生产、耕地质量提升、盐碱地改良、种养结合、肉牛肉羊高效养殖等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支持相关科技成果率先在巴彦淖尔市转化应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依托各级各类农牧业科技项目在巴彦淖尔市实施,年投入一千万元,实施30多个项目,分别在杭锦后旗、临河区、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磴口等6个旗县区建立农作物及牧草核心区1万多亩,示范区近4 000 hm2,辐射区15 333 hm2;建立家畜(肉羊、肉牛、奶牛、绒山羊等)核心区8 000多只(头)、示范1万多只(头)、辐射2万只(头)。通过会议培训、现场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对当地农牧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农牧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每年举办各类培训、观摩100余次,直接培训农技人员、农牧民、企业1万多人次。“北星八号”甜椒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牧草新品种良种繁育与草产品加工技术、设施蔬菜根结线虫农药减施增效综合防控技术、农区肉羊绿色高效繁育技术集成应用等多项技术得以转化应用。

2 农牧业技术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转移与应用,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存在农牧业技术输入多,输出少;农牧业技术转移效率低、见效慢、技术引进后、本土化效果差,碎片化严重,转移数量少等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1 农牧业技术转移以政府推动为主,市场化推动还未形成

主要是技术转移机构薄弱。表现为服务机构少、规模小、结构松散、服务手段单一、影响力小。导致农牧业技术转移渠道单一,且狭窄。

2.2 农牧业技术转移人才缺乏

农牧业技术转移需要专门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对技术转移人才培育缺乏关注和研究,而技术转移人才是一种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造成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转移人才极度缺乏,几乎无专业人才从事农牧业技术转移。

2.3 农牧业技术转移资金投入少

巴彦淖尔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年来依靠农牧业发展经济,还未形成其他产业反哺农牧业的环境,农牧业资金投入少,农牧业技术转移的投入则更少。

2.4 农牧业技术不确定因素多,风险较大

农牧业技术具有综合性、相关性程度高,不稳定性大等特点,导致农牧业技术转移转化风险较大,技术转化转移速度和范围受到制约。

2.5 农牧业科技成果不足

涉农科研院所课题选题受限,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研发成果与市场脱节,满足转化需求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不足,导致农牧业技术转移效果差。

3 推动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农牧业技术转移机构建设

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开展农牧业技术转移工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功能齐备的农牧业技术转移机构运营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下,推动基础条件好、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技术转移机构规范发展,聚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资人、技术市场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为技术交易双方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技术评价、中试孵化等综合配套服务,提升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功能和发展水平。技术转移机构应充分了解市场技术供需,做到有的放矢。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形成一套因需而生、因需而变的个性化技术服务模式。形成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资金为纽带、政策为保障的现代技术转移市场,推动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2 引进培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

根据技术转移工作复杂性强,行业人才回报低,难以吸纳和留住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现象,出台引进培养技术转移人才的特殊政策。加大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吸纳、使用等各环节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转移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人才队伍建设,畅通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通道,完善多层次的技术转移人才发展机制。鼓励河套学院设立技术转移相关专业,培养技术转移后备本土人才。依托国家农高区建设,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机制,加快培养一批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3 加大农牧业技术转移投入

由于农牧业技术转移具有风险大、收益慢、社会效益大等特点,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①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利用政府资源配置优势,大力引进社会资金,尤其是有实力的工商企业带着技术投资农牧业和涉农产业。②在涉农项目中,专门安排一块技术转移资金,用于新技术转移转化的试验示范。③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可探讨风险投资的深度介入。加强农牧业保险力度积极探索保险模式,以抵御市场和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等)的风险。形成政府扶持、企业运作、风险共担的形式。

3.4 加强农牧业技术转移的政策推动

①根据农牧业技术转移公益性强的特点,围绕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等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补充不足,形成完整的政策链,推动农牧业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移转化。②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对各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等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宣传,推动政策的落实落地。③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指导和服务,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④加强典型示范带动。遴选在农牧业技术创新中技术转移成效显著的企业,总结其技术需求挖掘,关键技术梳理,技术对接和转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发挥其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3.5 建立多渠道,多方式技术转移

①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办好一系列标志性、前沿性、专业性、区域性、面向市场的农牧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②加强相关机构合作,增强技术转移服务功能。开展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检测、知识产权申请、登记与注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咨询、法律援助、风险评估、金融支持等增值服务,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全方位服务。③利用好各类专业技术交易平台,如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等,集中打造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区,发挥其权威性大、影响力广、公信力强的特点,形成集展示、推广、交易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农牧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综合性服务阵地。

猜你喜欢

巴彦淖尔农牧业科技成果
冬日花开农事忙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作品选登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