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探析
——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图书馆为例
2022-08-01李继晓郭世宏
李继晓 郭世宏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层图书馆已成为新媒体技术运用的推动者与实践者,为完善和创新基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服务新业态作出了一定的努力。针对基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需要,不断优化服务、延伸服务,建成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公众正确开展阅读,树立积极的阅读意识与方式。笔者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图书馆为例,探析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基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服务推广。
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概念与推广
(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概念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以满足公众的数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为手段,为公众提供均等、公开、普惠、互动、透明的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是由国家免费为公众提供的一种文化服务。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种文化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和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助于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与推广意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文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相关指示精神,基层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一是与公共文化云对接,实现国家级平台资源和应用在基层的落地服务,并将本地优质资源发布至云平台;二是结合地方实际,整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服务;三是开展数字文化精准扶贫活动,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孤寡老人及残疾人士等进行数字文化精准扶贫;四是进行建设、管理、服务数据采集,选择多个乡镇社区开展网络监测平台试点,实现数据汇总分析,开展服务优化与评估。基层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与揭示,最大化地为公众提供服务,不断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水平;积极促进推动我国欠发达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
二、湟中区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与推广实践
(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实践
2018年,原湟中县①图书馆作为青海省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单位之一,由中央财政补助50万元资金进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指示精神,原湟中县图书馆于2018年10月启动实施了《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建设工作。①
1.挖掘公共文化资源,形成数字资源集合
湟中区属于省会西宁市辖区,辖10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393个行政村,有汉、回、藏、土等多个民族,海拔2225至4488米,方圆约2700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湟中区的户籍人口为48.2万人。湟中区图书馆在全区15个乡镇、社区分批开展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项目,以区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大力推进总分馆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辐射整个农村和社区。促进了湟中区的文化、旅游、体育、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资源数字文化存量资源,提升了总分馆服务效能。在全区16个分馆、400个农家书屋、13个社区图书室、8个企事业单位流动图书室、7个寺庙书屋进行系统挖掘、整合与揭示,形成数字资源集合,逐步建设并完成了《湟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其中包括详细收录了“塔尔寺酥油花”“湟中堆绣”和“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等一系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2.建立湟中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
湟中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将分散的文化机构、各种文化活动、展览等各类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在云平台上进行发布展示。当地群众可通过PC网站、手机App、H5微网站、线下终端设备等多渠道获取优质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资源,打破以往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效提高群众参与度。建立文化信息服务单位与群众之间高效快捷的沟通渠道,建设线上、线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完成了各类文化信息资源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湟中区一站式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管理,切实推动当地文化融合发展,提升当地文化影响力。
3.顺应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数字文化服务模式
湟中区图书馆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河湟文化”“5A级景区藏传佛教塔尔寺”“地方特色的文化”“本地地方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和“体育”等地方文化,建成了图书馆网站;建成了湟中区“数字图书馆”机房;构建了“湟中区图书馆微信平台”,在网站和微信平台上不定期地发表于文化、体育和图书馆阅读推广等各类文化活动,公众能随时上网访问湟中区移动图书馆。区图书馆为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特别注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传播了河湟文化,提高公众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度。另外,对全区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发了“数字文化服务一体机”设备,实现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一站式服务,为推广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实践
1.发挥平台优势
最能展现湟中特色的首要因素应当是地方特色文化,整合区内少数民族文化和其他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将这类资源汇聚形成一个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库,实现数字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知,将分散的湟中区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为一个总库,实现与国家公共文化云的资源共享、数据互联互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获取享用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的综合服务平台,让更多公众共享数字文化资源。
2.打造技术开发与应用体系
湟中区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采取了开放式架构,松耦合体系,通过服务总线(ESB)和封装良好的开放适配接口为应用系统提供支撑,实现系统平台的整体技术架构,为数字文化信息服务云平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业务支撑。顶层设计见图1。
3.拓宽服务范围
通过整合湟中区公共文化资源,运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文化资源服务模式,为公众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具体实施了15个乡镇、社区及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安装调试,图书馆业务人员开展不定期的业务培训工作,并将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实现了公共数字文化在湟中区的均等化、个性化服务。使市、区两级图书馆得以进行数字化图书借阅服务,实现了一站式、多终端、交互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区总分馆分别安装采用了Interlib图书馆集群自动化管理系统,将采购的书籍进行数字化采编录入系统,完成了国家平台资源和应用在基层的落地服务,并将本地优质资源发布至国家平台。实现湟中区公共文化大数据建设,进行了建设、管理、服务数据采集及文化数据汇总分析,开展服务优化与评估。实施并完成全区393个行政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的组织下,图书馆实施了 “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对全区15个乡镇393个行政村进行了安装调试;为了更好地做好数字化服务,图书馆与区组织部门协调将“远程教育”数字化视频相结合,指定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使用与管理制度,每周不少于35小时的免费开放,使党员和群众随时可以观看到所需的数字化资源。
4.深入开展网络互动培训体系化应用服务建设
结合湟中区特色文化和群众实际需求,为贫困地区开展网络技能培训、配送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军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孤寡老人及残疾人等城乡特殊群体开展网络互动培训服务,其中农(牧)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年培训达400多人次。
三、基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思考
湟中区图书馆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中虽有一些成果,但与就全国基层图书馆相比较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公共数字资源建设形式缺乏多样性,资源实际利用率不高;服务推广仅限于图书推荐、展览、经典诵读、资源展播等传统形式,创新程度欠缺,服务内容吸引力不足,缺乏趣味性;品牌效应的影响力不强,数字文化服务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不够充实,公众获取数字文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不够,缺乏整体性考虑与规划。因此,湟中区图书馆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与推广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切实加快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一)创新服务方式
通过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服务云平台的建设,借助主流媒体,进行重点宣传,通过互联网使大量的文化信息资源被快速高效地进行传播,提升用户体验,包括用户数据,业务使用数据,管理数据在内的分析和统计,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为其他的资源使用方案提供基础平台。在推广、普及和广泛利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面,加强与高校、企业、科研单位之间合作与交流。在日常工作中,依靠自媒体平台,不间断发布信息,并通过转发有奖、免费订票、微信直播等与粉丝互动的活动,吸引公众的关注,提高推广项目的影响力,扩大湟中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范围,吸引更多公众利用各类终端,享受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信息服务,发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价值并实现对其最大程度地利用。
(二)推广共享服务平台
湟中区图书馆通过建立文化云平台,得以掌握全区信息资源服务整体情况,对各个分馆的资源信息服务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数据分析和宏观把控,建立总分馆联盟共享服务体系,更好地进行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实现全区范围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共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覆盖全区的网络化自助管理分馆建设,为全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均等化公共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总分馆的服务质量提升和创新建设,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均等化。
(三)打造服务品牌
为了顺应当前文旅融合发展新趋势,湟中区图书馆应根据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采取措施,利用区级以上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进一步整合、开发利用全区文化资源, 打造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河湟文化”“藏传佛教塔尔寺”本地乡土特色文化、地方文献、人物、旅游体育等数字化资源,积极到乡村、社区、养老院及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中开展服务推广活动,切实将推广活动开展到实处,让全民真正共享文化资源,消除城乡文化鸿沟,推进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时代的潮流,湟中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在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下,将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和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服务、延伸服务,拥有先进技术,建成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多样、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公众了解、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活动,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发展基层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业态。
注释:
①2020年8月份,湟中区撤县设区。